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考班)试题(答案)

宁波市重点中学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F 19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Zn 65 Mn 55 Fe 56 Cu 64 Ag 108
注意:(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
(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写在答卷纸上;
(3)考试时间90分钟;
(4)本场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A.C2H6 B.CO C.CaCO3 D.NH4Cl
2.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
3.下列仪器名称为“玻璃搅拌器”的是
A. B. C. D.
4.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 B.锌锰干电池 C.太阳能集热器 D.燃气灶
5.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氧化钙与水反应 B.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C.碳的燃烧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6.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C(s)+O2(g)===2CO(g) ΔH<0 B.2MgO(s)+C(s)===2Mg(s)+CO2(g) ΔH>0
C.2SO2(g)+O2(g)===2SO3(g) ΔH<0 D.Fe2O3(s)+3CO(g)===2Fe(s)+3CO2(g) ΔH>0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时间改变化学反应限度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发生改变
8.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63.3 kJ/mol
B.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63.3 kJ/mol
C.CH3OH(l)+3/2O2(g)===CO2(g)+2H2O(g) ΔH=-675.3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526.6 kJ/mol
9.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化学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保持容积不变,增加H2O(g)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保持容积不变,充入Ar使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使容积增大
10.下列有关速率与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B.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变化
C.增加某种反应物的量,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D.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11.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已知:N2(g)+3H2(g)2NH3(g) ΔH= -92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所有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B.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且只有H-H键的断裂
C.③→④过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3
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12.下列有关碰撞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B.反应速率与有效碰撞次数成正比
C.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就是活化能 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1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工业反应使用催化剂,例如工业合成氨普遍使用铁触媒
B.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反应都是由生物体内存在的特殊催化剂—酶所催化的
C.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
B.稀硫酸和稀Ba(OH)2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
C.1L 1mol/L稀硫酸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放出57.3kJ热量
D.0.1mol/L HCl和0.2mol/L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焓变(ΔH)为-57.3kJ/mol
15.下列各组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金属 (粉末状) 物质的量 酸的浓度 酸的体积 反应温度
A Al 0.1 mol 18.4 mol·Lˉ1 浓H2SO4 10 mL 60℃
B Zn 0.1 mol 3 mol·Lˉ1 HCl 10 mL 30℃
C Fe 0.1 mol 18.4 mol·Lˉ1 浓 H2SO4 10 mL 60℃
D Zn 0.1 mol 3 mol·Lˉ1 CH3COOH 10 mL 30℃
16.在不同压强下(p1 < p2)进行的可逆反应2X(g) 2Y(g) + Z(g),生成物Z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7.X(s)+3Y(g)Z(g) ΔH= -a kJ/mol,一定条件下,将2 mol X和2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
容器中,反应10 s,测得生成0.5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ˉ1·sˉ1
B.第10 s时,Y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ˉ1·sˉ1
C.第10 s时,X的物质的量为1.5 mol,Y的浓度为0.25 mol·Lˉ1
D.10 s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18.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池总反应:LixC6+Li1-xCoO2 LiCoO2+C6,该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该电池具有较高的比能量
负极的反应式:LixC6-xe-===xLi++C6
C.放电时,Li+从石墨晶体中脱嵌移向正极
D.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电极将增重7x g
19.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金属腐蚀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铁钉不易被腐蚀
B.图2中,负极生成Fe2+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3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负极反应式:2Cl--2e-=Cl2↑
D.图3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20.已知断开1 mol H2(g)中H-H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断开1 mol HCl(g)中的H-Cl键要吸收432 kJ能量
B.生成1 mol Cl2(g)中的Cl-Cl键放出243 kJ能量
C.H2(g)+Cl2(g)=2HCl(g) △H=-864
D.HCl(g)=H2(g)+Cl2(g) △H=+92.5
21.有研究认为,强碱性溶液中反应I- + ClO- ==== IO- + Cl-分三步进行,其中两步反应如下:
第一步:ClO- + H2O → HClO+ OH- K1 = 3.3×10-10
第三步:HIO + OH- → IO- + H2O K3 = 2.3×10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是I-和ClO-反应的催化剂 B.第一、三步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由K值可判断第三步反应比第一步快 D.反应的第二步为HClO + I- → HIO + Cl-
2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 2CO2(g)+S(l) 
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平衡后,充入CO和CO2气体,使CO和CO2气体浓度均变为原来的两倍,平衡不移动
23.温度为T ℃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 O2(g) 2SO3(g)
H <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容器类型 起始物质的量 / mol 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 / mol
SO2 O2 SO3
Ⅰ 恒温恒容 2 1 0 1.8
Ⅱ 恒温恒压 2 1 0 a
Ⅲ 绝热恒容 0 0 2 b
A.容器Ⅰ中S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Ⅱ中SO2的转化率
B.容器Ⅱ的平衡常数大于容器Ⅲ中的平衡常数
C.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a > 1.8、b > 1.8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0mol SO2(g)、0.20mol O2(g)和2.0mol SO3(g),此时v正 < v逆
24.取5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 H < 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a、b B.a、c C.b、c D.b、d
25.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金属活泼性 Mg、Al、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装置 若Mg片上冒气泡,证明活泼性:Al>Mg
B 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用针筒吸入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将细管端用 橡胶塞封闭,然后将活塞向内推,观察颜色变化 若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变浅, 证明压强增大,平衡朝气体 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C 探究反应的可逆性 往Fe2(SO4)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2SO4固体 若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说明Fe3+与SCN-的反应不可逆
D 用牺牲阳极法保护铁钉并检验其效果 以铁钉和锌棒作电极,酸化的3% NaCl溶液作电 解质溶液,接通电源,过一段时间,取铁电极区域溶液于试管中,滴入K3[Fe(CN)6]溶液,观察现象 若未出现特征蓝色沉淀, 证明铁钉未被腐蚀
第II卷 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8分)(1)甲烷可以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类型为: ▲ ,产物之一CCl4的
空间构型为: ▲ 。
(2)比较锌粒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的速率,可通过如下装置,测定收集等体积H2需要的时间来实现。
该实验装置在加入试剂前需进行 ▲ ,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 。
仪器a
(3)在酸性KMnO4与H2C2O4(草酸,一种弱酸)反应时,可通过测定褪色时间来确定反应速率,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
SiO2(s) +4HF(g) SiF4(g)+ 2H2O(g)
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 g/L,在这段时间内HF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 ▲ mol·Lˉ1·minˉ1。
27.(12分)(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利用反应“Fe+2Fe3+===3Fe2+”设计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
②带有“盐桥”的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 ▲ 极移动(填“正”或“负”)。
③下列有关原电池、化学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B.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一定是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
C.水果电池中,水果种类、电极材料、电极间距这些因素都会对电流大小造成影响
D.可充电电池中的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2)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
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请写出氯碱工业的总电解方程式: ▲ 。
② 利用电化学原理,用铁钉和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可以获得K2FeO4。在制备过程中铁钉作阳极,请
写出获得FeO42-的电极反应式: ▲ 。
③下列有关电解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氯碱工业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B.电镀工业通常把镀件作阳极,镀层金属作阴极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和阴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D.工业上通过电解法冶炼钠、钙、镁、铝等活泼金属
28.(14分)(1)反应aA(g) + bB(g) cC(g) H < 0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为 ▲ 。
②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 ▲ 。
(2)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1 mol ClO(x=1,2,3,4)的能量相对大小,
①比较微粒的稳定性:B ▲ C(填“>”或“<”)。
②D是 ▲ (填离子符号)。
③B → 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用离子符号表示)。
(3)在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PH4I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 PH4I(s) PH3(g) + HI(g)
①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判断依据的是 ▲ 。
A.容器内 HI 的气体体积分数不变
B.容器内 PH4I 质量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一定温度下,测得体系总压(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 0 100 150 250 420 540 580
p/kpa 0 1.2 1.8 3.0 5.04 6.48 6.90
试判断580min反应是否达平衡: ▲ (填“是”或“否”),理由: ▲ 。
29.(16分)(1)“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之一,CH4还原CO2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Ⅰ:CH4(g) + CO2(g) 2CO(g) + 2H2(g) H1 = +247kJ·mol-1,K1
Ⅱ:CO2(g) + H2(g) CO(g) + H2O(g) H2 = +41kJ·mol-1 ,K2
①反应Ⅰ的活化能Ea(正) ▲ Ea(逆)(填“>”“<”或“=”)。
②反应CH4(g) + 3CO2(g) 4CO(g) + 2H2O(g)的 H = ▲ kJ·mol-1,K = ▲ (用K1、K2表示)。
③在T温度下,将6 mol CH4(g) 和8mol CO2(g) 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和Ⅱ,达到平衡状态时H2(g)和H2O(g)的物质的量均为2 mol。则T温度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为 ▲ 。
(2)工业上可采用CO和H2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和20 mol H2,用于合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 。
③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 L,则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 ▲ L。
④利用CO2和H2也可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 + H2O (g) H < 0。根据该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得到v正 ~ n(CO2)和v逆 ~ n(CH3OH)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在图示达到平衡后,快速升高到某一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下图中画出此过程的趋势图。
试卷第1页,共3页宁波市重点中学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D C B D A A B C D D D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B C D C C D D B D B
二.填空题
26(8分)、
(1)取代反应 1分 正四面体(四面体也给分) 1分
(2)气密性检查1分 分液漏斗 1分
(3) 2MnO4- + 5H2C2O4 + 6H+=2Mn2+ + 10CO2↑+8H2O(写成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2分
(4)1.0*10-3 2分
27(12分)、
(1)① 2Fe3++2e- =2Fe2+ 2分 ②负 2分 ③C 2分
电解
① 2NaCl+2H2O==== H2↑+Cl2↑+2NaOH (条件不写扣1分,未配平扣1分)2分
② Fe - 6e-+8OH-=FeO42-+4H2O 2分
③ D 2分
28(14分)、
(1)①1:3:2 2分 ② 移走C(减小生成物浓度给分) 2分
(2)①> 2分 ②ClO 2分
③3ClO-(aq)===ClO(aq)+2Cl-(aq) ΔH=-117 kJ·mol-12分
(3)①BC 2分
②是,理由:若未达平衡,580min时压强应为6.96KPa 2分(理由错误不给分)
29(16分)、
①> 2分 ②+329 2分 K1K22 2分 ③9/4(2.25) 2分
(2)①放热 2分 ②KA=KB>KC 2分 ③2.0L 2分
④图像(要点:瞬间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逆反应增加得更多;新平衡时纵坐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横坐标n(CH3OH)的减少量和 n(CO2)的增加量相等) 2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研练优题 第十单元 酸和碱(答案)

下一篇:2023年化学中考考点透析:专题三 图表信息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