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走进化学世界
1.(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白酒酿造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发酵酿制
C.蒸馏出酒 D.调配口味
2.(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铁杵成针 C.积沙成塔 D.蜡炬成灰
3.(2023·安徽芜湖·校联考一模)安徽古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炼丹家,对中国古代的化学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曾做如下记载,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曾青化铁则为铜 B.夜烧雄黄,杀虫成列
C.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 D.取沸汤置瓮中,三日成冰
4.(2023·安徽亳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自行车胎爆炸
B.石蜡融化  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铁生锈  纸张撕成碎片
D.灯泡通电发光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2023·安徽宿州·统考一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如图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山融化
6.(2023·安徽芜湖·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7.(2023·安徽六安·校考一模)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项目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家务劳动:用炉具清洁剂去除炉具油污 B.社区服务:用红纸为居民剪窗花
C.研学活动:用锄头挖农场里的红薯 D.社会实践:对废弃物进行垃圾分类
8.(2023·安徽合肥·校考一模)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浓硫酸 D.葡萄糖
9.(2023·安徽宿州·校考模拟预测)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溶液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塞紧橡胶塞
10.(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 B.量取液体
C.蒸发食盐水 D.称量NaOH固体
11.(2023·安徽六安·校联考模拟预测)化学实验操作要注重规范性和安全性,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取用少量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12.(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给液体加热 D.溶解粗盐
13.(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
14.(2023·安徽阜阳·统考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15.(2023·安徽安庆·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管洗涤后插回原滴瓶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固体 D.闻气体气味
16.(2023·安徽黄山·校考一模)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17.(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NaCl D.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
18.(2023·安徽宣城·校联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
C.固体药品取用 D.倾倒液体
19.(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下图是粗略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含量的部分操作,其中对应操作不规范的是
A.甲:称量 B.乙:溶解 C.丙:过滤 D.丁:蒸发
20.(2023·安徽芜湖·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挑选原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发酵酿制,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蒸馏出酒,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调配口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D
【详解】A、木已成舟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铁杵成针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积沙成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蜡炬成灰是在点燃条件下,石蜡和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曾青化铁则为铜,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夜烧雄黄,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自然生火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三日成冰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B
【详解】A、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自行车胎爆炸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蜡融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是化学变化;纸张撕成碎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灯泡通电发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冰山融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B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春风又绿江南岸”——发生了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雪的融化是物理变化;选B
7.A
【详解】A、用炉具清洁剂去除炉具油污,是由于清洁剂与油污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用红纸为居民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锄头挖农场里的红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对废弃物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图示标志表示物质有很强的腐蚀性,氯化钠、蒸馏水】葡萄糖没有腐蚀性,浓硫酸有很强腐蚀性,选C
9.C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B、倾倒液体时应将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塞紧橡胶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胶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容易压破试管,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首先使试管倾斜,然后将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操作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A选项操作正确;B、取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于试管口上方,B选项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C选项操作错误;
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D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胶头滴管吸取液体不能倒置,故A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配置溶液,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到试管内壁,选项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选项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A、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是转移液体,选项正确;
B、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但不能作为反应容器,选项错误;
C、烧杯用于配置溶液也可以用于反应容器,选项正确;
D、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选项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A、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A错误;
B、用火柴引燃酒精灯是正确操作,故B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二者不能颠倒;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D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注意“左物右码”,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7.D
【详解】A、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是配套使用的,不需要清洗,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B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与试管接触,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要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尽量伸到试管底部,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正确;
B、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与试管接触,故B不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要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尽量伸到试管底部,故C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D正确。故选B。
19.A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操作不当,正确;B、溶解时将药品放于烧杯中,加入水(一般是水),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正确;C、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上方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错误;D、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故选A。
20.A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标志,错误。故选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中学二模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