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亳州·统考一模)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B.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
C.金属钠不慎着火时尽快浇水 D.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抓紧转移
2.(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校考一模)某实验小组设计了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如下图所示),取三通U型管连接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导气管上,并点燃高低错落的小蜡烛,做实验①,然后拔下三通U型管,并夹紧上端,做实验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和②都是低处蜡烛先熄灭
B.实验①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C.实验②中U型管内壁可能会变黑
D.实验②中得到启示是: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3.(2023·安徽黄山·统考一模)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4.(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倡导低碳和改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A.推广植物秸秆发酵制沼气 B.城际道路边大量种树
C.雨水和生活污水分道排放 D.大力提倡野外烧烤食物
5.(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下列做法与该精神不相符的是
A.倡导绿色出行,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
B.多植树造林、种草
C.为缓解电力紧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
6.(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一模)某课题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g白磷加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置于60℃热水中,t3时,推注H2O2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B.t4时温度大于t2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C.t3~t4对应温度升高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D.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和防止生成的P2O5污染空气
7.(2023·安徽阜阳·统考一模)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可实现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反应I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反应Ⅱ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该成果对氢能源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8.(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至被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9.(2023·安徽滁州·校考一模)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0.(2023·安徽合肥·校考一模)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______。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3)写出利用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三、流程题
12.(2023·安徽亳州·统考模拟预测)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粗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的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过程②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1→0,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图中的氧化物有___________。
(4)将煤加工处理的意义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请推测甲醇的一个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13.(2023·安徽合肥·校考模拟预测)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如下。
(1)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
(3)写出捕捉室内发生的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高温反应炉得到的二氧化碳可以储存应用,写出其一种用途______。
(5)澄清石灰水也能与CO2反应,但在工业上不宜直接用澄清石灰水来捕捉CO2的原因是______。
四、实验题
14.(2023·安徽合肥·校考模拟预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_。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五、科普阅读题
15.(2023·安徽蚌埠·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长期以来,氢气一直被视为清洁燃料,是应对能源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对制造业、航空业和航运业等难以脱碳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但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氢气都来自化石燃料,而获得这些氢气每年会产生约8.3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英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年排放量之和。
由水裂解制成二氧化碳,但能耗大成本高昂,(SMALL)杂志最近刊发相关研究论文称,为获得更具成本效益的绿氢,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专门用于海水的特殊催化剂:多孔N-NiMo3P。这种新型催化剂使用时所需能量很少,可直按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且可在室温下使用。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大幅降低电解槽的成本,从而使其比化石燃料制氢更具竞争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2)使用这种新型的多孔N-NiMoP催化剂,可以直接电解海水无需脱盐的原因是______,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电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能向_____能转化。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采用化石燃料制收氢气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不利于“碳中和”
B.水裂解可制成绿氢,是因为氢气在液态时为绿色
C.活性炭吸附可用于海水脱盐
D.这种新型的多孔N-NiMouP催化剂具有电子导电性优良、比表面积大、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点
16.(2023·安徽马鞍山·校考一模)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2021年6月25日,该平台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来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2022年2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该平台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在保供季为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清洁能源来源。
(1)天然气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已知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天然气之所以被称为清洁能源,是因为它完全燃烧时不产生污染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2023·安徽滁州·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积极探索新型清洁能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加速进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氢能是一种热值高、能量密度大、来源多样的绿色能源。
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制氢技术路线有3种,即使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以石油工业副产醇类裂解制氢技术为代表的化工原料高温分解重整制氢,以及电解水制氢。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路线仍处于实验和开发阶段,相关技术难以突破,尚未达到规模化制氢的需求。图1给出了目前我国制氢原料占比,图2是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填“水”或“化石能源”)。不选择另一种来源的原因是_______。
(2)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关于能源利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氢能
B.有些化石燃料燃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有待研究
18.(2023·安徽宣城·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_______。
(2)依据图中数据,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___________。
(3)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发现厨房中的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打开排气扇通风可能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事故,该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B、酒精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火灾,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该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符合题意;
C、金属钠能与水反应,金属钠不慎着火时,不可尽快浇水,该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该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实验①U型管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温度相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实验①低处蜡烛先与二氧化碳接触,故先熄灭;实验②中蜡烛燃烧放热,使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U型管上层空间的空气,二氧化碳先上升至高处,故实验②高处蜡烛先熄灭。选项A错误;
B、实验①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选项B正确;
C、实验②中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U型管内壁可能会变黑,选项C正确;
D、实验②中得到启示是:热的气体密度较小,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选项D正确。
故选A。
3.A
【详解】试题分析:“釜底抽薪”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原理起到灭火的作用。此项符合要求。B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不符合要求。C用碗盖盖来着火的油锅,利用了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原理,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不符合要求。D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了水将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同时水汽化时会吸收一部分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不符合要求。所以应选A项。
考点:燃烧与灭火
4.D
【详解】A、推广植物秸秆发酵制沼气,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城际道路边大量种树,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雨水和生活污水分道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大力提倡野外烧烤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倡导绿色出行,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符合讲话精神,不符合题意;
B、多植树造林、种草,有助于吸收二氧化碳,做法符合讲话精神,不符合题意;
C、 火力发电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做法不符合讲话精神,符合题意;
D、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符合讲话精神,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说法正确;
B、t3时,推注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t4对应的温度高于t2,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放出的热量越大,故B说法正确;
C、t3时,推注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白磷与O2接触,继续燃烧,放出大量热,故温度再次升高,故C说法错误;
D、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防止压强过大,橡皮塞被冲出,,另外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回污染空气,所以气球还可以收集五氧化二磷,防止其污染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I为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成氢气和过氧化氢,该反应有一种反应物和两种生成物,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II中,两个H2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成一个O2分子和两个H2O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使得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即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可以低成本的获取氢能源,对氢能源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H2、CO、CH4均具有可燃性,故能做燃料。故选B。
9.C
【详解】、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由此可推出灭火方法是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氨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也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不符合题意;
C、图中实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软塑料瓶变瘪了,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尾气能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分析】控制变量法要求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11.(1)天然气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3H2+CO2CH3OH+H2O
(4)温度为210℃
(5)D
【详解】(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并会引起海水酸化。
(3)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利用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温度为210℃。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不会造成酸雨,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2.(1)C+H2OCO+H2
(2)0→+2
(3)H2O、CO
(4)转化成清洁能源(或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化为化工原料等)
(5)可燃性
【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碳单质与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2)由(1)可知,该反应中H2O转化为H2,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1→0,C转化为CO,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0→+2。
(3)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流程图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有H2O、CO。
(4)将煤加工处理的意义有可将煤转化成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可将煤转化为化工原料等。
(5)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乙醇具有可燃性,则可推测甲醇具有可燃性等化学性质。
13.(1)天然气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CO2+2NaOH=Na2CO3+H2O
(4)灭火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少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将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3)捕捉室内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人工降雨、作气体肥料等。
(5)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则吸收二氧化碳较少。
14.(1)铁架台
(2) A
(3)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故填:A。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①将锌粒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硫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a端进入,瓶内的空气从b端排出,故填:a。
15.(1)化石资源制氢
(2) 种新型催化剂使用时所需能量很少,可直按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H2O2H2+O2 电
化学
(3)氘、氚的质子数均为1
(4)AD
【详解】(1)由图1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
(2)由短文可知:可以直接电解海水无需脱盐的原因是这种新型催化剂使用时所需能量很少,可直按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水电解为水在通电作用下,用该催化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H2O2H2+O2;
电解过程中是利用电来发生化学反应,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电;
电解过程中是利用电来发生化学反应,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
(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由表中信息可知:氘、氚的质子数均为1,故都属于氢元素。
(4)A、采用化石燃料制收氢气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不利于“碳中和”,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绿氢指的是生成氢气的过程中绿色环保,不是指氢气的颜色,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的是弱小微粒,而盐中的离子化合物活性炭无法吸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这种新型的多孔N-NiMouP催化剂具有电子导电性优良、比表面积大、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点,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16.(1) 不可再生 分子 -4价
(2)
【详解】(1)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甲烷的化学式是 CH4,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
已知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设碳元素化合价为 x , x+(+1)×4=0 ,解得 x= 4 ;
(2)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1) 化石能源 电解水成本高
(2)
(3)C
【详解】(1)由图1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故不选择另一种来源;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均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路线仍处于实验和开发阶段,相关技术难以突破,尚未达到规模化制氢的需求,故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有待研究,符合题意。
故选C。
18.(1) 不可再生 煤、石油和天然气
(2)能量密度大
(3)
【详解】(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依据图中数据,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大。
(3)乙醇完全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宁冈县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我们周围的空气(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