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六)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Fe-56 Al-27 S-32 Ca-40 Mg-24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成酸奶 B. 糯米酿成甜酒 C.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 氧气变成臭氧
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是
A. 闻气体气味 B. 稀释浓硫酸
C. 滴管用后不洗涤 D. 洗涤试管
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霉变大米,煮熟食用 B.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 乘坐火车,携带鞭炮 D. 煤气泄漏,关阀开窗
4. 近日,央视《是真的吗》节目调查小组分别对塑料、硅胶及皮革这三种常见材质的手机套分析发现,手机套释放量最大的有毒物质是甲醛(化学式为),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解 的致癌物质,也是室内装饰材料释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中C、H、O的质量比为1:2:1
B.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
C. 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
D. 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5. Sb2O5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 + 2X═Sb2O5 + 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A. H2 B. O2 C. H2O2 D. H3SbO4
6.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7. 乙硫醇(化学式为 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体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B. 乙硫醇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8. 下列是小强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中的守恒思想
①新装修屋内主要污染物﹣甲醛②形成酸雨罪魁祸首是﹣CO2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C物质的性质 D物质的俗称与类别
①炒菜用的铁锅手柄﹣具有热塑性②鉴别酱油和醋﹣闻气味 ①NaHCO3:苏打、盐②C2H5OH:酒精、碱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A. NaOH Ca(OH)2 HCl Na2CO3 B. HCl H2SO4 Na2CO3 KNO3
C. Na2CO3 Na2SO4 H2SO4 NaOH D. Na2SO4 Ba(OH)2 H2SO4 HCl
10.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加入试剂及用量 除杂操作方法
A KCl溶液 CaCl2 适量的Na2CO3溶液 过滤、除去滤渣
B NaCl Na2CO3 过量的盐酸 加热蒸发
C Cu(NO3)2 AgNO3 足量铜粉 过滤将滤渣烘干
D N2 O2 足量的碳粉 加热
A. A B. B C. C D. D
11.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②反应过程中密闭容器中物质总重量一直是14g
③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④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⑤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的总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2.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B. 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 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共36分)
13. 用化学用语填空:
(1)5个氮气分子_______;
(2)氧化铁_______;
(3)2个铵根离子__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②只用一种溶液与两种金属单质就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溶液为_______;
A.硫酸铝溶液 B. 硫酸亚铁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③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在炼铁高炉中将赤铁矿还原为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______。
②钒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化石燃料,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燃煤取暖改为天然气供暖
B.积极植树造林
C.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D.焚烧落叶和垃圾
③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以上4种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C时,甲的溶解度______(填“>”、“<”或“=”)丙的溶解度;
②t3°C时,乙的饱和溶液中一定含40g乙物质,此说法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③t3°C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C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15.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②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用该方法制取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所需上述装置F的_____(填“a”或“b”)端连接一个量筒。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 小孔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
①装置I中盛放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取CO2;若在Ⅱ中放入_______,还可用于检验CO2。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
16. 碳酸亚铁(FeCO3)是生产补血剂的原料。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利用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泥沙等)制取碳酸亚铁的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
(2)加入过量稀硫酸前要将铁矿烧渣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
(3)滤液I中加入铁粉后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①;②,加入碳酸铵得到碳酸亚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17. 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发热。在分组实验中,部分小组的同学发现试管中出现白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一】为什么有的小组会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探究一】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形状大小相同、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实验记录如下表:
试管 A B C D
镁条的长度cm 1 2 3 4
不溶物 无 少量 较多 很多
【实验结论】通过上表可知,出现白色不溶物与_______有关。
【提出问题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AgNO3与可溶性氯化物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硝酸反应的白色沉淀;
②和Mg(OH)C1均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
猜想1:是没有参加反应的镁条
猜想2:是生成的过多而析出晶体
猜想3:是生成的白色沉淀
猜想4:是生成的Mg(OH)C1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二】
将上述【实验探究一】D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并将得到的白色不溶物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滴加适量稀盐酸 白色不溶物消失,无气体产生 猜想1不成立
实验2 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白色不溶物没有减少 猜想2___“(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3 ①滴入足量的稀硝酸②再向①中继续滴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_______ 白色不溶物一定含有氯元素,说明猜想3不成立,猜想4成立
【实验反思】
①同学对上述实验3的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实验3设计不严密,要验证猜想4是否成立,在进行实验3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②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最终确定白色不溶物是Mg(OH)C1,请写出Mg(OH)C1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六)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Fe-56 Al-27 S-32 Ca-40 Mg-24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共36分)
【13题答案】
【答案】(1)5N2 (2)
(3)
(4)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铜、铁、铝 ②. B ③.
(2) ①. 2 ②. 金属 ③. 50.94
(3) ①. ②. D ③. BD##DB
(4) ①. < ②. 错误 ③. 丙<甲<乙
【15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a
(3)b (4) 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两端的润湿的石蕊试纸变红,且下面的变红较快
【16题答案】
【答案】(1)漏斗 (2)使烧渣与硫酸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3)
【17题答案】
【答案】 ①. 镁条的长度 ②. 不成立 ③. ①白色不溶物溶解了;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在进行试验3之前要把白色不溶物洗涤干净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