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模拟)2022年春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劳动实践.包含化学变化是( )
A.挑水砍柴 B.生火做饭 C.打扫庭院 D.整理房间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挑水淋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打扫庭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整理房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2.(2023·阳山模拟)下列标志中,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可回收制品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示标志依次为:禁止吸烟标志、腐蚀品标志、节约用水标志、可回收制品标志。
3.(2023·阳山模拟)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铁矿石 C.干冰 D.井水
【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矿石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井水中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4.(2022·遂溪模拟)“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如图)。某“冰墩墩”玩偶内的填充物为聚酯纤维(俗称涤纶)。聚酯纤维属于( )
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B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B。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2023·阳山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2O2 B.锌元素:ZN
C.2个镁离子:2Mg+2 D.二硫化碳:CS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不符合题意;
B、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锌的元素符号为:Zn,不符合题意;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不符合题意;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读作“某化某”,部分读作“几某化几某”,从后往前读:二硫化碳:CS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元素符号用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由两个字母组成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6.(2023·阳山模拟)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
A.杨振宁 B.屠呦呦 C.侯德榜 D.张青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杨振宁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因提取青蒿素获取诺贝尔奖,符合题意;
C、侯德榜是中国有名的制碱专家,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测定了铟、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7.(2023·安徽模拟)微量元素锶可以补气益血、美容养颜、提高睡眠质量,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C.锶的元素符号是Sr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g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金”字旁可知,锶是一种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8,不是中子数为38,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锶的元素符号是Sr,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最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8.(2023·阳山模拟)如图是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用量单位:mg/L)
MgSO4 Ca(NO3)2 KNO3 NH4H2PO4 H3BO3
492 590 606 153 2.86
A.KNO3 B.Ca(NO3)2 C.MgSO4 D.H3BO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K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Ca(NO3)2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MgSO4中不含有N、P、K元素,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H3BO3中不含有N、P、K元素,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2023·阳山模拟)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液体的量取
D.称量NaOH固体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故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扩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0.(2023·茂南模拟)小明妈妈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配菜 红烧肉、三杯鸡、鱼头豆腐汤
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牛肉 B.河虾 C.青菜 D.雪糕
【答案】C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牛肉富含蛋白质;
B、河虾富含蛋白质;
C、青菜富含维生素;
D、雪糕富含水和糖类;
故答案为:C。
【分析】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三杯鸡、鱼头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水,还缺少维生素。
11.(2023·阳山模拟)在“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中,用到大量的各种消毒剂,过氧乙酸是其中一种,其结构式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
B.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3
D.过氧乙酸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从结构示意图可知,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3),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1万,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
B.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C.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D.高分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达到一万以上。
12.(2022·苏州)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不符合题意;
B.将碳酸钠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30℃,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碳酸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则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不是50%,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40℃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溶质的质量和溶液质量均未发生变化;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
D.根据饱和溶液中计算。
13.(2023·阳山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酱油中加入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D.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确保长期食用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出现缺铁性贫血,酱油中加入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不符合题意;
D、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物质,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
C.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物质;
D.甲醛有毒。
14.(2023·阳山模拟)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B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NaHCO3能产生CO2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A符合题意;
B、由于铁制部件与氧气和水接触易生锈,所以淋湿的自行车要用布擦干,以防生锈,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厨余垃圾等物质易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含氮、磷、钾等元素的物质,所以生活中常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发酵粉中NaHCO3加热能产生CO2,所以生活中常用发酵粉焙制糕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而净水;
B.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生锈;
C.厨余垃圾等物质易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含氮、磷、钾等元素的物质;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15.(2022·苏州)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答案】D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将所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同时保证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二、填空题
16.(2023·阳山模拟)2021年11月,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科研人员用阳光和空气生产即用型燃料,如甲醇(CH3OH)等的报道。
(1)甲醇是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一个甲醇分子共有 个原子。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如图1所示。氧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2)把阳光和空气转化为甲醇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其中第三步反应的微观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有机物;6;阴;O2-
(2)CO+2H2CH3OH;化合反应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甲醇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根据甲醇(CH3OH)化学式可知,一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有1+4+1=6个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2)由第三步反应的微观图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3OH,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1)甲醇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由图可知,甲为CO,乙为氢气,丙为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三、综合题
17.(2022·禅城模拟)我国明代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书中介绍了古代炼锌的方法: 把炉甘石(主要成为是 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炼锌罐剖面图如图所示。(已知:锌的熔点为 419℃,沸点 为 907℃)。
(1)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2)炼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X 的化学式是 。
(3)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可燃性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 。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其原因是 。
(6)把锌、铜加热熔合可制得黄铜合金,纯锌的硬度比黄铜 。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称特殊黄铜,如加入铝,就称为铝黄铜。实验验证铝、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Al、ZnSO4溶液和 。
【答案】(1)+4
(2)CO
(3)
(4)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5)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合理即可)
(6)小;Cu##铜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3)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尾气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6)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大,所以纯锌的硬度比黄铜小;实验验证铝、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根据‘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选择药品,可以用:Al、ZnSO4溶液和Cu。
【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X的化学式为CO;
(3)炼锌过程中产生尾气一氧化碳,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可燃性尾气,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柴火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
(6)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所以纯锌的硬度比黄铜的硬度小;验证金属活动性时,可根据“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选择药品,可以用:Al、ZnSO4溶液和Cu。
18.(2023·阳山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I.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装置G的 (填“a”或“b”)端通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但小华同学改用热水收集到了CO2,其原因是 。
(3)II.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上面的仪器中除④、⑦外,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 。(填序号)
(4)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5)溶解的过程中④的作用是 。
(6)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填字母)
A.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答案】(1)酒精灯
(2)B;;b;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②⑧⑨
(4)50mL
(5)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6)A;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即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也不需加热。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装置G的b端通入。
由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小华同学改用热水收集到了CO2。
(3)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仪器有②烧杯、④玻璃棒、⑦量筒、⑧托盘天平、⑨胶头滴管。所以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上面的仪器中除④、⑦外,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②⑧⑨。
(4)由于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则氯化钠固体质量=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50g-5g=45g。所以水的体积=,45mL与50mL接近,即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50mL量筒。
(5)溶解的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6)A、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即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所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不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水的体积偏大,即水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水的质量偏小,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即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也不需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择相应仪器;
(4)量筒的选择应尊选“大而近”原则;
(5)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6)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也可能是溶液体积偏大。
19.(2023·阳山模拟)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某工厂利用硼砂(主要成分为Na2B4O7,含少量硫酸铁杂质)制备硼(B)单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a2B4O7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加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硼砂中的硫酸铁杂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使该反应更快更充分,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条即可)。
(2)操作Ⅰ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结晶分离”过程的主要操作是: 、降温结晶、过滤。分离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2SO4、 (填化学式)。
(4)镁和B2O3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入氩气的作用是 。
【答案】(1)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将硼砂研碎
(2)过滤;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3)蒸发浓缩;H3BO3
(4)3Mg+B2O32B+3MgO;作保护气防止B被再次氧化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加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硼砂中的硫酸铁杂质,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使该反应更快更充分,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将硼砂研碎。
(2)操作I是能将滤渣和滤液分离,该操作是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3)“结晶分离”过程的主要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母液是H3BO3的饱和溶液,故分离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H3BO3。
(4)镁和B2O3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硼,化学方程式为3Mg+B2O32B+3MgO;通入氩气的作用是做保护气,防止生成的硼被再次氧化。
【分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使该反应更快更充分;
(2)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采用过滤方式;过滤时玻璃棒用于引流;
(3)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母液和H3BO3;母液是H3BO3的饱和溶液;
(4)镁和B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硼;氩气可作保护气,防止B被氧化。
20.(2023·阳山模拟)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1)你认为在下列提供的实验用品中,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是 (填代号)。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pH试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氯化钡溶液
请写出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小青认为还可以用酚酞试液来鉴别。取两种待测液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 。
(3)小青在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M,并对混合溶液M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
实验一:验证混合溶液M中仍存在NaCl和Na2CO3,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溶液M中存在Na2CO3
②取少量步骤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M中存在NaCl
实验二:测定一定质量的混合溶液M中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装置D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当装置B中反应进行完后,需要从装置左边充入空气。若不进行这一步操作,则会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D;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CO3溶液
(3)稀 HNO3;AgNO3溶液;吸收 CO2以便测定其质量;CO2+2NaOH=Na2CO3+H2O;偏小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A、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B、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是中性可以通过pH试纸鉴别;
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和氯化钠都不反应,不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E、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所以不能鉴别的是D;
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是中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Na2CO3溶液;
(3)①验证碳酸钠的试剂可以为一种酸,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不能使用稀盐酸,否则干扰氯化钠的检验,因此此处填稀HNO3;
②验证氯离子的试剂一般为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氯化钠存在,因此此处填AgNO3溶液;
③要测定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通过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推导出碳酸钠的量,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D的作用是吸收CO2以便测定其质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④A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从装置左边充入,使产生的存留在反应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被碱石灰吸收,如果不进行这个操作,则反应容器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残留,从而导致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实际的量,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和氯化钠都不反应,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
(2)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3)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通过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推导出碳酸钠的量,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从装置左边充入,使产生的存留在反应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四、计算题
21.(2023·阳山模拟)2021年6月17日,我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火箭推进剂有液氢与液氧、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等。
(1)工业上获得N2的方法是 ,通常用途是 。
(2)在实验室把一定质量偏二甲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为:C2H8N2+2O22CO2+4H2O+N2。将产生的气体分别依次通入浓硫酸和碱石灰,碱石灰增重(吸收CO2)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请计算燃烧的偏二甲肼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3)上述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H2O,请在图中画出浓硫酸增重的曲线。
【答案】(1)分离液态空气;做保护气(合理即可)
(2)解:设燃烧的偏二甲肼的质量为x, x=90 g, 答:燃烧的偏二甲耕的质量为90 g
(3)解:设生成的H2O(或浓硫酸增重)的质量为y,
y=108g;
所以浓硫酸增重的曲线如图: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从空气中获得氮气;氮气可用于保护气、制造氮肥等;
【分析】(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氮气含有氮元素,可制造氮肥,同时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2)根据C2H8N2+2O22CO2+4H2O+N2计算;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增重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模拟)2022年春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劳动实践.包含化学变化是( )
A.挑水砍柴 B.生火做饭 C.打扫庭院 D.整理房间
2.(2023·阳山模拟)下列标志中,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3.(2023·阳山模拟)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铁矿石 C.干冰 D.井水
4.(2022·遂溪模拟)“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如图)。某“冰墩墩”玩偶内的填充物为聚酯纤维(俗称涤纶)。聚酯纤维属于( )
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5.(2023·阳山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2O2 B.锌元素:ZN
C.2个镁离子:2Mg+2 D.二硫化碳:CS2
6.(2023·阳山模拟)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
A.杨振宁 B.屠呦呦 C.侯德榜 D.张青莲
7.(2023·安徽模拟)微量元素锶可以补气益血、美容养颜、提高睡眠质量,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C.锶的元素符号是Sr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g
8.(2023·阳山模拟)如图是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用量单位:mg/L)
MgSO4 Ca(NO3)2 KNO3 NH4H2PO4 H3BO3
492 590 606 153 2.86
A.KNO3 B.Ca(NO3)2 C.MgSO4 D.H3BO3
9.(2023·阳山模拟)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液体的量取
D.称量NaOH固体
10.(2023·茂南模拟)小明妈妈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配菜 红烧肉、三杯鸡、鱼头豆腐汤
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牛肉 B.河虾 C.青菜 D.雪糕
11.(2023·阳山模拟)在“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中,用到大量的各种消毒剂,过氧乙酸是其中一种,其结构式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
B.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3
D.过氧乙酸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2.(2022·苏州)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3.(2023·阳山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酱油中加入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D.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确保长期食用
14.(2023·阳山模拟)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B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NaHCO3能产生CO2
A.A B.B C.C D.D
15.(2022·苏州)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二、填空题
16.(2023·阳山模拟)2021年11月,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科研人员用阳光和空气生产即用型燃料,如甲醇(CH3OH)等的报道。
(1)甲醇是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一个甲醇分子共有 个原子。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如图1所示。氧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2)把阳光和空气转化为甲醇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其中第三步反应的微观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综合题
17.(2022·禅城模拟)我国明代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书中介绍了古代炼锌的方法: 把炉甘石(主要成为是 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炼锌罐剖面图如图所示。(已知:锌的熔点为 419℃,沸点 为 907℃)。
(1)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2)炼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X 的化学式是 。
(3)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可燃性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 。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其原因是 。
(6)把锌、铜加热熔合可制得黄铜合金,纯锌的硬度比黄铜 。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称特殊黄铜,如加入铝,就称为铝黄铜。实验验证铝、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Al、ZnSO4溶液和 。
18.(2023·阳山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I.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装置G的 (填“a”或“b”)端通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但小华同学改用热水收集到了CO2,其原因是 。
(3)II.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上面的仪器中除④、⑦外,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 。(填序号)
(4)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5)溶解的过程中④的作用是 。
(6)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填字母)
A.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19.(2023·阳山模拟)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某工厂利用硼砂(主要成分为Na2B4O7,含少量硫酸铁杂质)制备硼(B)单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a2B4O7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加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硼砂中的硫酸铁杂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使该反应更快更充分,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条即可)。
(2)操作Ⅰ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结晶分离”过程的主要操作是: 、降温结晶、过滤。分离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2SO4、 (填化学式)。
(4)镁和B2O3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入氩气的作用是 。
20.(2023·阳山模拟)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1)你认为在下列提供的实验用品中,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是 (填代号)。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pH试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氯化钡溶液
请写出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小青认为还可以用酚酞试液来鉴别。取两种待测液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 。
(3)小青在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M,并对混合溶液M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
实验一:验证混合溶液M中仍存在NaCl和Na2CO3,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溶液M中存在Na2CO3
②取少量步骤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M中存在NaCl
实验二:测定一定质量的混合溶液M中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装置D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当装置B中反应进行完后,需要从装置左边充入空气。若不进行这一步操作,则会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四、计算题
21.(2023·阳山模拟)2021年6月17日,我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火箭推进剂有液氢与液氧、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等。
(1)工业上获得N2的方法是 ,通常用途是 。
(2)在实验室把一定质量偏二甲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为:C2H8N2+2O22CO2+4H2O+N2。将产生的气体分别依次通入浓硫酸和碱石灰,碱石灰增重(吸收CO2)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请计算燃烧的偏二甲肼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3)上述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H2O,请在图中画出浓硫酸增重的曲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挑水淋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打扫庭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整理房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可回收制品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示标志依次为:禁止吸烟标志、腐蚀品标志、节约用水标志、可回收制品标志。
3.【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矿石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井水中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4.【答案】B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B。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不符合题意;
B、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锌的元素符号为:Zn,不符合题意;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不符合题意;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读作“某化某”,部分读作“几某化几某”,从后往前读:二硫化碳:CS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元素符号用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由两个字母组成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杨振宁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因提取青蒿素获取诺贝尔奖,符合题意;
C、侯德榜是中国有名的制碱专家,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测定了铟、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金”字旁可知,锶是一种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8,不是中子数为38,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锶的元素符号是Sr,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最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8.【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K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Ca(NO3)2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MgSO4中不含有N、P、K元素,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H3BO3中不含有N、P、K元素,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故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扩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0.【答案】C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牛肉富含蛋白质;
B、河虾富含蛋白质;
C、青菜富含维生素;
D、雪糕富含水和糖类;
故答案为:C。
【分析】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三杯鸡、鱼头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水,还缺少维生素。
1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从结构示意图可知,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3),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1万,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
B.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C.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D.高分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达到一万以上。
12.【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不符合题意;
B.将碳酸钠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30℃,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碳酸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则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不是50%,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40℃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溶质的质量和溶液质量均未发生变化;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
D.根据饱和溶液中计算。
13.【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出现缺铁性贫血,酱油中加入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不符合题意;
D、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物质,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
C.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物质;
D.甲醛有毒。
14.【答案】A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A符合题意;
B、由于铁制部件与氧气和水接触易生锈,所以淋湿的自行车要用布擦干,以防生锈,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厨余垃圾等物质易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含氮、磷、钾等元素的物质,所以生活中常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发酵粉中NaHCO3加热能产生CO2,所以生活中常用发酵粉焙制糕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而净水;
B.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生锈;
C.厨余垃圾等物质易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含氮、磷、钾等元素的物质;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15.【答案】D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将所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同时保证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16.【答案】(1)有机物;6;阴;O2-
(2)CO+2H2CH3OH;化合反应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甲醇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根据甲醇(CH3OH)化学式可知,一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有1+4+1=6个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2)由第三步反应的微观图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3OH,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1)甲醇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由图可知,甲为CO,乙为氢气,丙为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17.【答案】(1)+4
(2)CO
(3)
(4)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5)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合理即可)
(6)小;Cu##铜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3)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尾气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6)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大,所以纯锌的硬度比黄铜小;实验验证铝、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根据‘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选择药品,可以用:Al、ZnSO4溶液和Cu。
【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X的化学式为CO;
(3)炼锌过程中产生尾气一氧化碳,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可燃性尾气,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柴火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
(6)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所以纯锌的硬度比黄铜的硬度小;验证金属活动性时,可根据“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选择药品,可以用:Al、ZnSO4溶液和Cu。
18.【答案】(1)酒精灯
(2)B;;b;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②⑧⑨
(4)50mL
(5)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6)A;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即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也不需加热。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装置G的b端通入。
由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小华同学改用热水收集到了CO2。
(3)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仪器有②烧杯、④玻璃棒、⑦量筒、⑧托盘天平、⑨胶头滴管。所以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上面的仪器中除④、⑦外,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②⑧⑨。
(4)由于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则氯化钠固体质量=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50g-5g=45g。所以水的体积=,45mL与50mL接近,即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50mL量筒。
(5)溶解的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6)A、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即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所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不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水的体积偏大,即水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水的质量偏小,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即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也不需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择相应仪器;
(4)量筒的选择应尊选“大而近”原则;
(5)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溶解;
(6)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也可能是溶液体积偏大。
19.【答案】(1)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将硼砂研碎
(2)过滤;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3)蒸发浓缩;H3BO3
(4)3Mg+B2O32B+3MgO;作保护气防止B被再次氧化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加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硼砂中的硫酸铁杂质,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使该反应更快更充分,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将硼砂研碎。
(2)操作I是能将滤渣和滤液分离,该操作是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3)“结晶分离”过程的主要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母液是H3BO3的饱和溶液,故分离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H3BO3。
(4)镁和B2O3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硼,化学方程式为3Mg+B2O32B+3MgO;通入氩气的作用是做保护气,防止生成的硼被再次氧化。
【分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使该反应更快更充分;
(2)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采用过滤方式;过滤时玻璃棒用于引流;
(3)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母液和H3BO3;母液是H3BO3的饱和溶液;
(4)镁和B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硼;氩气可作保护气,防止B被氧化。
20.【答案】(1)D;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CO3溶液
(3)稀 HNO3;AgNO3溶液;吸收 CO2以便测定其质量;CO2+2NaOH=Na2CO3+H2O;偏小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A、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B、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是中性可以通过pH试纸鉴别;
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和氯化钠都不反应,不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E、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
所以不能鉴别的是D;
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是中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Na2CO3溶液;
(3)①验证碳酸钠的试剂可以为一种酸,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不能使用稀盐酸,否则干扰氯化钠的检验,因此此处填稀HNO3;
②验证氯离子的试剂一般为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氯化钠存在,因此此处填AgNO3溶液;
③要测定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通过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推导出碳酸钠的量,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D的作用是吸收CO2以便测定其质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④A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从装置左边充入,使产生的存留在反应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被碱石灰吸收,如果不进行这个操作,则反应容器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残留,从而导致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实际的量,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和氯化钠都不反应,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
(2)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3)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通过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推导出碳酸钠的量,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从装置左边充入,使产生的存留在反应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21.【答案】(1)分离液态空气;做保护气(合理即可)
(2)解:设燃烧的偏二甲肼的质量为x, x=90 g, 答:燃烧的偏二甲耕的质量为90 g
(3)解:设生成的H2O(或浓硫酸增重)的质量为y,
y=108g;
所以浓硫酸增重的曲线如图: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从空气中获得氮气;氮气可用于保护气、制造氮肥等;
【分析】(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氮气含有氮元素,可制造氮肥,同时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2)根据C2H8N2+2O22CO2+4H2O+N2计算;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增重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