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金属 (含解析) 粤教版
一、单选题
1.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人们看到整齐堆放着的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银、金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C.上述钱币以金、银为材料,主要考虑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至少需二种金属单质
2.金属看似坚不可摧,但能溶于各种各样的溶液中。下列溶液中的金属能够完全消失而没有固体存在的是
A.铁与硫酸
B.铜与盐酸
C.铝与硫酸铜
D.铜与硫酸锌
3.有X、Y、Z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X+YCl2→XCl2+Y Z+XCl2→ZCl2+X X+HCl→XCl2+H2↑ 已知Y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H)、Z B.Z、Y、(H)、X
C.Y、(H)、X、Y D.Z、X、(H)、Y
4.反应M+N =P+Q ,如果M、Q都是单质,N、P都是氧化物,则可推知下列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M是还原剂,它发生还原反应的产物为Q
C.N具有还原性,它发生还原反应的产物为Q
D.该反应的实质是N从M中夺取氧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6.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C.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
D.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7.如图所示,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体积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无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试管中溶液为无色 B.U型管中液面仍相平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D.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8.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9.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C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二、多选题
1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该反应共涉及7种分子
D.生成物中可能有氧化物
12.实验室里,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故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
13.探究铁冶炼原理实验装置及炼铁高炉的图所示,请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实验结束时为防止空气污染,应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熄灭酒精喷灯
B.乙图中高炉炼铁的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只产生热量
C.乙图中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
D.甲、乙图中得到产物的区别是:甲图完全反应后得到纯净物,而乙图得到混合物
14.向16.8g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的CO气体,充分反应后得到12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16g
B.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CO2的质量比为11:7
C.反应后生成的Fe质量为11.2g
D.原混合物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6.7%
三、填空题
15.“家”是一个化学小世界,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 常用的食品脱氧剂--还原性铁粉,可有效地抑制霉菌和好氧性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其脱氧原理是:常温下铁与_________ 作用而生锈。
(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还有微量表面活性剂、香精、缓蚀剂等。不宜用“洁
厕灵”清洗大理石地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图所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2)请根据下图中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A图表示氧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______,在反应中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B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B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
③A、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______。
(3)从下图所示的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C.该反应中共包含两种化合物
17.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青花瓷瓶 B 橡胶充气艇 C 不锈钢锅 D 涤纶布料
(2)国产航母“山东舰”威武入列,标志着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山东舰”是由多块巨大的特种钢板焊接而成。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反应得到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如图实验,其中不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
18.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及浓度均相同)
(1)一段时间后,可明显观察到实验A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实验B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甲同学认为通过观察A和C中______实验现象来比较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乙同学拟用定量的方法测定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如图D实验,可以通过测定_____来确定。
(3)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4种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要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E,其中X金属是______,Y溶液是_______。
四、实验题
19.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由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剂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
(提示:浓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2)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__________。
(3)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将10 g某合金(铜和锌的混合物)放入到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09.8g。计算:
(1)该合金中锌的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六、综合应用题
21.金属用途十分广泛,牢固掌握金属的知识很有必要。
(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
A 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 B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 C 金的活动性比较弱 D 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
(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炼铜的原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_____ 。
(3)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可小林发现铝与稀盐酸开始反应时铝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_____ 。
(4)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他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
①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上述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制得的CO→ _____ (填装置序号,装置不得重复使用)。
②装置A的作用是 _____ 。
③装置D的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④该实验产生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请你提出处理尾气的方法 _____ 。
(5)铜的金属活动性虽然位于氢之后,但资料中显示铜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4H2O+2M,则M的化学式为 _____ 。现将1.92g铜加到50g稀硝酸中,巧好完全反应,求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金、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不符合题意;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
C、钱币以金、银材料为主,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符合题意;
D、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取铜单质和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可溶,铁元素完全以溶液形式存在,选项正确;
B. 铜与盐酸不反应,铜以固体形式存在,选项错误;
C. 铝与硫酸铜生成硫酸铝和铜,铜以固体存在,选项错误;
D. 铜与硫酸锌不反应,铜以固体形式存在,选项错误。
故选A。
3.D
【解析】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X+YCl2→XCl2+Y,说明活动性X大于Y;
Z+XCl2→ZCl2+X,说明活动性Z大于X;
X+HCl→XCl2+H2↑,说明活动性X大于H;
Y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说明活动性H大于Y;
由分析得活动性顺序为Z、X、(H)、Y;
故选D。
4.A
【详解】A、M、Q都是单质,N、P都是氧化物,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反应中,M能够夺取N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中,N中的氧被夺去,发生了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实质是M从N中夺取氧,N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是对立统一的,发生氧化反应的同时,一定发生还原反应,同样,发生还原反应的同时,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5.B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质子等也带电,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有能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虽然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镁、铝、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关系式为:,,,则每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由小到大为铁、镁、铝,选项A不正确;
B、硫是单质,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顺序为:S、SO2、Na2SO4,选项B正确;
C、铝、硅、氧三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铝、硅、氧,选项C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铁、铜、银,选项D正确。故选A。
7.C
【详解】A、右试管中产生的溶液是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为浅绿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两边的压强不同,U型管中液面不会相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铁生成的氢气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压强是右边大左边小,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相同,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不同,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会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
B、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故选B。
9.C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B、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因此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C、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可以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D、加入足量的锌粉时,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因此不能用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的方法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故选C。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C
【详解】A.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溶液为无色的,该选项不正确;
B.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氯化锌溶液为无色的,该选项不正确;
C.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的,该选项正确;
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1.B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该反应共涉及4种分子,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可能有氧化物,正确。
故选BC。
12.AD
【详解】A、一氧化碳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在点燃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是正确的,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此反应也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它们也是黑色的,所以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13.CD
【详解】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酒精灯要迟到早退,防止爆炸和铁被氧化的发生,多余的一氧化碳只要进行尾气处理即可,故选项错误;
B、高炉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同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还原剂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在高温条件下,生铁熔化成液体,由于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液体生铁流至高炉底部,所以乙图中生铁出口应低于炉渣出口,故选项正确;
D、甲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能得到纯铁,乙图是炼铁高炉,得到的是生铁,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CD。
14.AC
【详解】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固体减少质量就是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16.8-12=4.8g,则原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正确;
B、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CO2的质量比为28:44=7:11,错误;
C、
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生成的Fe质量为11.2g,正确;
D、反应前后铁元素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错误;
故选AC。
15. 氧气和水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详解】(1)由于铁粉是黑色的粉末,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起到脱氧保鲜的作用;
(2)“洁厕灵”其有效成分为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16. B 6 得 三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C
【详解】(1)A、硫元素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硫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16,所以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单位是“1”,不是“g”,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①A图表示氧原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8-2=6,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电子,故填:6;得;
②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图可知,B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填:三;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A、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该反应中镁、碳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氧化镁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17.(1)C
(2)Fe2O3+3CO2Fe+3CO2
(3)B
【分析】(1)
A、陶瓷属于非金属材料;
B、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C、不锈钢属于合金;
D、涤纶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2)
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A、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锌比铁活泼,而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说明活动性锌>铁>铜。
B、铁、铜均不能与硫酸锌发生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铁,锌>铜,但无法确定铁与铜的活动性关系。
C、锌、铁均与盐酸反应,且锌放出气体的速率比铁快,所以活动性锌>铁。铁能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活动性铁>铜,说明活动性锌>铁>铜。
D、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但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铁>铜。
故选B。
18.(1)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的时间
(3) 铁(合理即可) 硫酸铜溶液
【详解】(1)实验A是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B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锌和铁都与盐酸反应,锌反应的速率比铁快,说明锌在铁的前面,所以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锌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若用定量的方法测定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的时间;
(3)上述实验证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铜的活动大于银,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设计实验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实验,可以用金属铁,硫酸铜溶液,也可以用金属铜,选择硫酸亚铁溶液或者稀盐酸溶液,合理即可。
19. 在不停地运动 吸收氨气 钢丝锈蚀需要水 在盛有凉开水的U型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至湿润的红色石蕊上,形成氨水,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2)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其他量相同,水是变量,则此现象说明钢丝锈蚀需要水。
②实验结束后,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需要隔绝空气,则具体改进方案在盛有凉开水的U型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3)U型管左侧钢丝棉生锈,消耗氧气,则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
20.(1)6.5g (2)9.8% (3)15.1%
【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故合金中锌的质量为6.5g。
(2)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故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3)设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z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点睛】
21. B Fe+CuSO4=FeSO4+Cu 铝性质很活泼,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导致和盐酸接触是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B→A→D→C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 Fe2O3+3CO2Fe+3CO2 点燃或者收集 NO 10.08%。
【分析】(1)根据金属性质和特性分析;
(2)根据“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化学本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铝氧化后的特点分析;
(4)根据实验目的确定仪器连接顺序;
(5)根据铜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
A.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铝是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错误,符合题意;
C.金的活动性比较弱。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对应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Fe+CuSO4=FeSO4+Cu。
(3)铝性质很活泼,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导致铝和盐酸接触开始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铝,而不生成氢气。
(4)
①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由于给出的要求为“装置不得重复使用”即理解为每一步进行很彻底,所以先净化、后干燥,然后反应并检验,正确连接顺序是制得的CO→B→A→D→C。
②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
③装置D的玻璃管内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④该实验产生的尾气可能混有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可以点燃或者收集。
(5)根据3Cu+8HNO3=3Cu(NO3)2+4H2O+2M,可知反应前:Cu原子3个,H原子 8个,N 原子8个,O原子24个;而反应后现有:Cu原子3个,H原子 8个,N原子 6个,O原子22个;缺少 N 原子2个,O原子2个,分布在2个M分子中,所以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M的化学式为 NO。
设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0.0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