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北京专用)-10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北京专用)-10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气焊 C.人工降雨 D.生产汽水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碳中和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使用一次性餐具 B.正反面打印,节约用纸
C.出门少开车,绿色出行 D.多种草植树,绿化环境
3.(2023·北京·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做制冷剂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5.(2023·北京顺义·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纯碱用于蒸馒头
6.(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空气成分中,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7.(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乙醇用作燃料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8.(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D.氢气用作燃料
9.(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CO3=H2O+CO2↑ B.Zn+HCl=ZnCl2+H2↑
C.4Fe+3O22Fe2O3 D.3CO+Fe2O3=2Fe+3CO2
10.(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B.观察颜色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1.(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取样,加入少量水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硫酸
D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过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12.(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 检验鸡蛋壳和白醋反应是否生成CO2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1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二氧化碳是碳纳米管纯化的重要辅助试剂。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扑灭火灾 B.用作燃料 C.人工降雨 D.气体肥料
14.(2023·北京·统考一模)依据如图实验,不能得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A.不可燃 B.不支持燃烧 C.能溶于水 D.密度大于空气
15.(2023·北京·统考一模)下列方法不能区分O2和CO2两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伸入带火星木条
C.伸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6.(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下列实验室制取CO2的相关图示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干燥装置 D.收集装置
A.A B.B C.C D.D
17.(2023·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B
稀释浓硫酸 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
C D
检验鸡蛋壳和白醋反应是否生成CO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18.(2023·北京·模拟预测)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9.(2023·北京·模拟预测)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 B.O2 C.CO D.CO2
20.(2023·北京·模拟预测)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闻气体的气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观察气体的颜色
21.(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消石灰—Ca(OH)2
C.纯碱一NaOH D.小苏打一NaHCO3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无法用于气焊,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变成雨水,故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汽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正反面打印,节约用纸,森林砍伐,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出门少开车,绿色出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多种草植树,绿化环境,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用于炼铁,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D、纯碱碳酸钠可以和酸性物质反应,可以消耗馒头发酵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C。
6.B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可以用来制硝酸和氮肥,作保护气,作冷冻麻醉剂,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几乎和任何物质都不反应,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可以做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选项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乙醇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乙醇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题意;
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温度较低,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它会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做制冷剂,因此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中和土壤中的酸性,酸碱中和后,土壤的pH发生了变化,从而改良了酸性土壤,因此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题意;
D、氮气无毒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因此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是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是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D.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详解】A、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是: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是: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是缺少反应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无现象,则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合理;
B、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则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故选项方法不合理;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二氧化碳无法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合理;
D、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加旺盛,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合理。
故选B。
11.A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与水反应会发出大量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时没有吸放热现象,现象不同,用水可以鉴别二者,故A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也不助燃,因此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均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二者,故B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另外稀硫酸过量,反应后会剩余,导致引入新杂质硫酸钠和硫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没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应选用浓硫酸,故D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A
【详解】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该装置不是封闭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将黄铜和铜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铜硬度大,该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
D、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不接触,但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A。
13.B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可用于扑灭火灾,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符合题意;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能用于人工降雨,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详解】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故选C。
15.A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则不能通过颜色区分,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则可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区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则可通过燃着的木条区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区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A
【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故装置错误;
B、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故装置正确;
C、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装置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正确。
故选A。
17.D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划痕明显,可以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鸡蛋壳和白醋反应产生气体,观察到醮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变浑浊,则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偏小,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8.A
【详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C
【详解】A、N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故选项符合题意;
D、CO2为空气的成分之一,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A
【详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D、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1.C
【详解】A、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消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错误,故符合题意;
D、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小升初知识点分类汇编(安徽)--04数的运算(选择、填空、判断题2)-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3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试题汇编-计算专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