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和生成物是
A.产生白烟,生成Na2O B.产生黄色火焰,生成Na2O
C.产生黄色火焰,生成Na2O2 D.产生白光,生成Na2O2
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一定量溶液,向其中分别通入不同量的,再向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加热溶液,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产生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Ⅰ~Ⅳ所示(忽略的溶解和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B.Ⅱ图a~b段生成的质量与之前通入乙烧杯溶液中的质量相等
C.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和
D.Ⅳ图段离子方程式为
3.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 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 D.钠的还原性强
4.如表所示,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I对,II对,有
B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Na2O2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I对,II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I对,II对,有
D 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 I对,II对,有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漂白剂
B.次氯酸钠——消毒剂
C.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D.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6.下列有关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粉末中混有的
C.等物质的量的和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的质量大
D.向溶液和溶液中分别加入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食醋除水垢(碳酸钙): CO+2H+ = CO2↑ + H2O
B.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 + Fe3+ = Fe2++ Cu2+
C.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3H2↑
D.钠投入水中:2Na + 2H2O = 2Na+ +2OH- + H2↑
8.不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是
A.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盐酸反应 B.加热
C.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D.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9.将0.01 molNaOH和1.06 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10.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B.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
D.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11.已知反应:2 FeCr2O4+7 Na2O24 Na2CrO4 +X+3 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发生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为Fe3O4
C.等量的Na2O2与足量的H2O、CO2反应生成等量的O2
D.每生成18.6gNa2O反应中转移2.8mol电子
12.有关Na2O2性质实验如下:
已知:①Na2O2与水反应经历了Na2O2+2H2O =2NaOH+H2O2;
②酚酞褪色原因与溶液的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有关。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双氧水能使酚酞褪色
B.浓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褪色
C.双氧水和浓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褪色
D.可利用二氧化锰和水来完善实验方案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射程远,可用于道路照明
C.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D.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
14.有、、、、NaCl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放出的气体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若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加热后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加热前有所增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B.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和NaCl
C.混合物中是否含有和NaCl无法确定
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和NaCl
15.按如图所示进行相应实验,下列有关它们反应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均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B.反应剧烈程度:乙>甲
C.丙中钠能置换出单质铜 D.乙、丙中钠在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二、实验题
16.(1)研究氯气跟金属的反应时,选用金属铜进行实验。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铜丝燃烧后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
①根据哪些实验现象可判断铜丝燃烧后生成了+2价铜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时,选用金属铜跟浓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乙中的现象_______,试管中的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甲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实验为什么都选金属铜作样本来进行实验________。
A.铜是一种不活泼金属
B.选用铜作实验可以推测更多金属跟氯气或浓硫酸反应的情况
C.铜是一种常见金属
D.铜跟氯气或浓硫酸反应可生成有色溶液,现象明显
17.给你提供纯锌片、纯铜片和100 mL 0.5 mol/L的H2SO4溶液、导线、1 000 mL量筒。试用如图装置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1 000 mL量筒中已充满了水,则开始实验时,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电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电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量筒中收集672 mL气体时(已折算到标准状况下),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填“a”或“b”)极质量减少________g。
18.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制FeCl3,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MnO2 ②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④浓硫酸 ⑤浓盐酸。
(1)按气体流向由左到右排列,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写A~E序号):__接__接___接__接__。
(2)装置连接好后,应该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装置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停止反应后,还有铁丝剩余。为检验FeCl3的生成,并最终得到FeCl3溶液,甲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步骤:
a.待B装置玻璃管冷却后,将管中物质用水溶解,________(填操作方法)除去不溶物;
b.取少量滤液,滴加________溶液,溶液呈现红色,以此检验Fe3+;
c.取少量滤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
(6)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能最终得到FeCl3溶液,其理由是(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还选择下列哪些试剂才能制得较为纯净的FeCl3溶液________。
A.KMnO4(H+) B.Fe C.H2O2 D.Cl2 E.盐酸
三、工业流程题
19.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氧化铝、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沉淀C在工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除NaOH、H2O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
(3)操作Ⅰ、操作Ⅱ和操作Ⅲ都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实验室洗涤Al(OH)3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若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O2,则同时生成铝的质量为________g。
(5)写出Na2CO3溶液与Ca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于过量盐酸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某溶液中含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字母)。
A.Mg2+ B.Fe2+ C.Al3+ D.Cu2+
(3)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Ⅱ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CO3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③请完成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Na2O2,故选C。
【点睛】钠在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a2O,没有火焰,也不产生白光,能看到光亮的银白色表面很快变暗。
2.B
【分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Ⅲ图段和段加入盐酸体积相等,溶质只有;若消耗盐酸体积:,则溶质为和;若消耗盐酸体积:,则溶质为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Ⅰ图加入盐酸立即生成,溶液中的溶质只能为,发生反应,A错误;
B.结合Ⅱ图可知段消耗的盐酸是段的2倍,说明溶液中存在等物质的量的,反应后最终生成和,生成的质量与通入溶液中的质量相等,B正确;
C.结合Ⅲ图可知溶液中对应溶质为,C错误;
D.结合Ⅳ图可知,段先是酸碱中和,然后转化为,离子方程式依次为和,D错误;
故答案选B。
3.C
【详解】A.钠与水反应熔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A不符合题意;
B.钠与水反应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水反应与硬度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钠的还原性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陈述Ⅰ错误,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但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最终颜色会褪去,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透雾性强,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光,Ⅰ对,Ⅱ对,二者无因果关系,C错误;
D.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为航天员供氧,陈述Ⅰ、Ⅱ正确,且有因果关系,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具有漂白剂,A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腐蚀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
D.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D正确;
答案选C。
6.B
【详解】A.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作胃药,故A错误;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可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并不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
C.根据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相等,故C错误;
D.稀溶液与溶液不反应,不产生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在水中难电离,不能写成离子,水垢中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里也不能写成离子,故A错误;
B.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 + 2Fe3+ = 2Fe2++ Cu2+,故B错误;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 Fe2++ H2↑,故C错误;
D.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根据反应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盐酸反应的速率,碳酸钠小于碳酸氢钠,可以区分两种固体,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故B错误;
C.碳酸钠与氯化钙发生反应,有碳酸钙白色沉淀生成,所以碳酸钠固体与氯化钙溶液混合既有白色固体的溶解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氢钠固体与氯化钙溶液混合只有固体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均能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后的实验现象一致,不可用于区分两固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9.C
【分析】对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NaOH+HCl=NaCl+H2O,再发生Na2CO3+HCl=NaHCO3+ NaC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
【详解】n(Na2CO3)==0.01mol,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加HCl,依次发生反应①H++OH-=H2O、②+H+=、③+ H+=CO2↑+H2O,反应①消耗的n(HCl)= n(NaOH)= 0.01mol,V(HCl)==0.1L,反应②消耗的n(HCl)= n()= 0.01mol,V(HCl)==0.1L,反应①和反应②均没有CO2生成,因此加入前0.2L的HCl时没有气体生成,当再加入0.1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③+ H+=CO2↑+H2O;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反应完全时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正好与图象相符,故C正确;
答案选C。
10.C
【详解】A.U型管左边装置是中性溶液,所以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装置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A正确;
B.左边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时,消耗氧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右边装置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的液体向左边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故B正确;
C.a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值变大,故C错误;
D.a、b两处构成的原电池中,铁都作负极,所以负极上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1.C
【分析】对于反应2FeCr2O4+7Na2O24Na2CrO4+X+3Na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X中含有2个Fe、3个O,所以其为Fe2O3。FeCr2O4中Fe显+2价、Cr显+3价,Na2O2中O显-1价,Na2CrO4中Cr显+6价,Fe2O3中Fe显+3价,Na2O中O显-2价。
【详解】A.Na2O2中O元素由-1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Fe2O3,B不正确;
C.Na2O2与H2O、CO2反应,都有如下关系式2Na2O2—O2,所以等量的Na2O2与足量的H2O、CO2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相等,C正确;
D.7Na2O2—3Na2O—14e-,18.6gNa2O的物质的量为0.3mol,反应中转移1.4mol电子,D不正确;
故选C。
12.D
【分析】由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可知,实验中酚酞褪色可能是氧化钠和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漂白褪色,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酚酞褪色,所以还必需补充除去过氧化氢、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实验来验证褪色原因。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由实验不能得到双氧水能使酚酞褪色的结论,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由实验不能得到浓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褪色的结论,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实由实验不能得到双氧水和浓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褪色的结论,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还必需补充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除去过氧化氢、加入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来验证褪色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而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A错误;
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用作透雾能力强的高压钠灯,B正确;
C.耐高温材料应具有高熔点的性质,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aO+CO2↑,SO2+CaCO3=CaSO3+CO2,2CaSO3+O2=2CaSO4,得到了石膏,D正确;
答案选A。
14.C
【详解】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的气体,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至少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水等反应,因此又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且固体质量增加,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和氧化钠,因此原固体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碳酸氢钠和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选项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和NaCl是否含有无法确定,选项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和NaCl是否含有无法确定,选项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过氧化钠,氯化钠不能确定是否存在,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5.C
【分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氢气,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以此来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乙丙中均有可燃性气体氢气生成,A正确;
B.钠与水或与酸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快慢取决于氢离子浓度大小,乙中的酸的浓度最大,故反应剧烈程度:乙>甲,B正确;
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2Na+2H2O =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应中生成了蓝色沉淀,并不会置换出铜单质,C错误;
D.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浮在液面上,反应产生氢气,故四处游动,D正确;
故选C。
16.(1) 燃烧时产生棕色烟,加水振荡后得到蓝绿色溶液 Cu+Cl2CuCl2
(2) 品红溶液褪色 防止SO2逸出污染空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ABCD
【详解】(1)①铜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为:铜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加水后形成了蓝绿色溶液,证明反应生成了+2价的铜,故答案为燃烧时产生棕色烟,加水振荡后得到蓝绿色溶液。
②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CuCl2,故答案为Cu+Cl2CuCl2。
(2)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毒,多余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防止空气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防止SO2逸出污染空气。
②甲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由于铜是一种常见的不活泼金属,选用铜作实验可以推测更多金属跟氯气或浓硫酸反应的情况,铜跟氯气或浓硫酸反应可生成有色溶液,现象明显容易观察,所以选金属铜作样本来进行实验,故A、B、C、D正确。
故答案为ABCD。
17. 用导线把a、b两电极连接起来 纯锌片 Zn-2e-===Zn2+ 纯铜片 2H++2e-===H2↑ 0.06 mol a 1.95
【分析】锌、铜、硫酸原电池中,电子转移和产生的氢气量之间存在联系;(1)根据原电池装置的构成条件: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以及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来回答;(2)活泼失电子的金属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3)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根据图示装置,要想求得电子转移的量,需要设计成锌、铜、硫酸原电池,量取金属锌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首先要用导线把a、b两电极连接起来;(2)锌、铜、硫酸原电池中,纯锌片是负极,电极反应:Zn-2e-=Zn2+;铜是正极,该极上电极反应为:2H++2e-=H2↑;(3)正极上电极反应为:2H++2e-=H2↑,当量筒中收集到672ml即标况下0.03mol氢气时,转移电子是0.06mol,纯锌片是负极,根据电极反应:Zn-2e-=Zn2+,当转移电子是0.06mol,减小的锌(a)是0.03mol,质量是:0.03mol×65g/mol=1.95g。
【点睛】本题以实验方式为载体考查学生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知识,注意基本知识的梳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
18. A E C B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饱和食盐水 除去氯化氢 过滤 KSCN溶液 CD
【分析】要制备FeCl3,需先制备氯气,然后净化和干燥,再制备FeCl3,最后进行尾气吸收。实验室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逐渐变稀,反应会停止;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会混入氯化氢和水蒸气,则在收集氯气之前要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且应采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采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实验室中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未反应的氯气。
【详解】(1)要制备FeCl3,需先制备氯气,然后净化和干燥,再制备FeCl3,最后进行尾气吸收,所以按气体流向由左到右排列,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CBD。
故正确答案:AECBD;
(2)装置连接好后,应该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正确答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A装置是实验室制氯气,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故正确答案:;
(4)制备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先除HCl,E中盛装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除去HCl。
故正确答案: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5)除去不溶物用过滤的方法;Fe3+遇SCN-显红色,检验Fe3+用KSCN溶液。
故正确答案:a.过滤,b. KSCN溶液
(6)停止反应后,还有铁丝剩余,说明会发生反应,导致溶液中最终不能得到FeCl3溶液;要想制得较为纯净的FeCl3溶液,需要加入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将Fe2+氧化成Fe3+,且不能引入杂质,H2O2、Cl2均能将Fe2+氧化,且不引入杂质。
故正确答案:;CD
19.(1)红色颜料、炼铁等(回答一种即可)
(2)CaO、CO2
(3) 过滤 向沉淀中加水至浸没沉淀,等水流出后,重复数次
(4)36
(5)+H2O+CaO=CaCO3↓+2OH-
【分析】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根据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可知B中含有偏铝酸钠,所以B是偏铝酸钠溶液,C是氧化铁,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得到氧化铝和水,电解氧化铝得到的是金属铝和氧气,碳酸钠溶液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E是氢氧化钠,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是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在工业上的用途有红色颜料、炼铁等;
(2)据流程图可看出循环使用的物质除NaOH、H2O外,还有,CaO与CO2也可循环使用;
(3)操作Ⅰ、Ⅱ、Ⅲ均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方法为过滤,洗涤Al(OH)3沉淀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完,重复操作2~3次;
(4)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若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O2,即1mol氧气,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同时生成铝的质量为;
(5)CaO与溶液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Na2CO3溶液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CaO=CaCO3↓+2OH-。
20. Fe2+、Fe3+、H+ Fe(NO3)3 BC 过滤 洗涤 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恰好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H2O+OH- Fe2++==FeCO3↓+CO2↑+H2O
【详解】(1)Fe3C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Y为Fe3O4,溶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有剩余的HCl,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Fe2+、Fe3+、H+,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3O4与过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
(2)加入过量的NaOH,Al3+转化为偏铝酸根,Mg2+、Fe2+、Cu2+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且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灼烧固体得到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铁,用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中含有Mg2+、Fe3+、Cu2+,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l3+、Fe2+,故选BC;
(3)①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I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应采取过滤的方法;FeCO3沉淀会附着其它离子,需要进行洗涤,减少杂质,具体操作为: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过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②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水解+H2O+OH-,溶液呈碱性,油污主要为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而除去;
③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I所得的滤液中主要有硫酸亚铁,加入碳酸氢铵,实质是亚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FeCO3,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FeCO3↓+CO2↑+H2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