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分)小明同学上八年级了,下列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小明的课桌800cm
B.小明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
C.小明的正常体温37℃
D.小明脉搏正常跳动10次需要1min
2.(2分)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纸张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出5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
D.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
3.(2分)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4.(2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说“天宫二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神舟十一号
5.(2分)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6.(2分)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在某次训练中,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7.(2分)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的路程﹣﹣﹣时间的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10s内运动10m
C.乙物体在10s内运动10m
D.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8.(2分)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10.(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1.(2分)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2.(2分)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3.(2分)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则(  )
A.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14.(2分)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6﹣12分钟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在6﹣12分钟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在第12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15.(2分)荔枝成熟期较集中,又极不耐贮运。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能起保鲜作用,这可能应用了(  )
A.冰熔化吸热 B.冰凝固吸热 C.冰熔化放热 D.冰凝固放热
16.(2分)下列对自然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分析错误的是(  )
A.雪﹣﹣凝华 B.露﹣﹣凝固 C.雾﹣﹣液化 D.雾凇﹣﹣凝华
17.(2分)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18.(2分)小王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可乐,不一会儿他发现可乐罐外壁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C.“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19.(2分)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萘、冰、石英 B.冰、石英、玻璃
C.铁、食盐、松香 D.金、海波、石蜡
20.(2分)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16.2℃ B.18.1℃ C.19℃ D.20℃
二.非选择题
21.(4分)如图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   cm,木块B的长度是   cm。
22.(4分)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温度计的读数为   ℃。
23.(10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AC=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vBC   vAC(填“>”、“<”或“=”)。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24.(3分)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甲图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
(2)乙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25.(7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为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   。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标准大气压。
(3)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5
温度/℃ 98 70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26.(9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71s,已知当时空气温度为15℃.求:
(1)枪声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t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李明同学百米赛的真实成绩;
(3)李明同学百米赛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7.(7分)一辆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则:
(1)轿车速度为多少m/s?
(2)如轿车以速度表的指示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28.(6分)如图所示的“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分析:(1)上述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2)“冰火花”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实际;
D、小明脉搏正常跳动60次需要1min,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解答】解:
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所以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得到一张纸的厚度,故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
A、物体的起始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故A错误;
B、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B正确;
C、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错误;
D、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对接后,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与飞船的位置在不再发生改变,故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
汽车的速度是36km/h,
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36km/h;
因为1min=h,自行车速度为:v===36km/h;
故三者的速度都等于36km/h、大小相等。
故选:D。
6.【解答】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1个赛段运动最快;
故选:A。
7.【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个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根据图示可知,当甲、乙运动10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2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m,故B错误,C正确;
D、显然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
故选:C。
9.【解答】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就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并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A、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D、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产生的敲击声会通过三种不同的介质传播:①沿着固体水管传播;②沿着水管中的液体﹣﹣水传播;③沿着水管周围的空气传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水管传来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来,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来,即共听到3次声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
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
故选:A。
14.【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故A正确。
B、在6﹣12分钟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故B正确。
C、在6﹣12分钟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要不断吸热,故C错误。
D、在第12分钟后,此物质完全熔化完毕,所以此物质为液态。故D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正确。
故选:A。
16.【解答】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凇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B。
17.【解答】解:
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冷风;故只有D说法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A、“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小水珠消失了”是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现象;故B正确;
C、“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小水珠消失了”是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萘、冰、石英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都是晶体。故A正确;
B、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C、铁、食盐、松香中松香属于非晶体,故C错误;
D、金、海波、石蜡中石蜡属于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20.【解答】解:设室温的实际温度是t℃,
由题意得:[103℃﹣(﹣2℃)]÷100×t+(﹣2℃)=19℃,
解得:t=20℃。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解答】解:由图A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示数为5.8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80cm﹣4..00cm=1.80cm;
由图B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2.0对齐,右端读为4.6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4.6cm﹣2.0cm=2.6cm。
故答案为:1.80;2.6。
22.【解答】解:
(1)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6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6s=126s。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4℃。
故答案为:126;﹣14。
23.【解答】解:(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很小。
(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10cm=0.1m,所用的时间t=3s,
小车从A点到C点的平均速度:vAC==0.03m/s;
小车从B点到C点的路程sBC=5cm=0.05m,所用时间tBC=1s,
小车从B点到C点的平均速度:vBC===0.05m/s,故vBC>vAC;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故答案为:(1)v=;(2)小;(3)0.03;>;(4)大。
24.【解答】解:(1)甲图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由题知,乙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小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不能。
25.【解答】解:(1)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水的质量不变,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
(2)①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8℃;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现象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②有图象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故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当水的温度为22℃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可以判断环境的温度是22℃;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小,水放出热量越慢,根据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减小水的质量;或:盖上盖子;或:提高水的初温;(2)①98;A;②98;低于;(3)22;(4)①。
26.【解答】解:
(1)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v=340m/s,路程s=100m,
根据v=可得枪声传播100m的时间:
t声==≈0.29s。
(2)声音传播100m是需要时间的,计时员在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会比实际时间少,
所以李明同学百米赛的真实成绩:
t=14.71s+t声=14.71s+0.29s=15s。
(3)李明运动的路程为s=100m,时间t=15s,
则李明同学百米赛的平均速度:
=≈6.7m/s。
答:(1)枪声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为0.29s;
(2)李明同学百米赛的真实成绩为15s;
(3)李明同学百米赛的平均速度为6.7m/s。
27.【解答】解:
(1)由图知,轿车速度为:
v=90km/h=90×m/s=25m/s;
(2)由v=可得,从标志牌处到上海的时间:
t===4h。
答:(1)轿车速度为90km/h;合25m/s;
(2)从标志牌处到上海所需时间4h。
28.【解答】答:(1)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到消失不见,经历了凝固、升华两种物态变化,物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使人感到凉爽。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19-2020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第5章5.2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