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1
本节课重点讲解及训练内容
图中点的含义
图中点对应浓度的计算
溶液状态转换过程中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变化
混合溶液的结晶方式
对应中考真题
1.(2022·宜昌)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钠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①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 g氯化钾。
②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 g。
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 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 g。
【答案】(1)27.6;75;10;大于
(2)10
【解析】【解答】(1)①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27.6g,所以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6g氯化钾。
②3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25g次氯酸钠,有5g次氯酸钠不能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30℃时10g水可溶解5g次氯酸钠,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即会析出5g固体,再加未被溶解的5g固体,烧杯中固体质量为10g。
③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降温后氯酸钾溶液的质量为。降温后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为。所以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大于次氯酸钠。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其溶质质量不变,所以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2000g×0.05%÷10%=10g。
【分析】(1)根据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从而计算溶液质量分析;
(2)根据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2.(2022·十堰)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乙的溶解度是 g。
(2)t3℃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t1℃,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 (填“甲”或“乙”)。现对图1中两烧杯内物质同时作如下处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升温至t2℃,均形成不饱和溶液
B.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先升温至t3℃,再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和,蒸发水的质量:烧杯A>烧杯B
【答案】(1)20
(2)1:3
(3)甲;ABC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乙的溶解度是20g;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的水中能溶解50g的甲物质,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50g+100g)=1:3;
(3)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B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物质,则B烧杯内溶质是甲;
t1℃,A烧杯中溶质全部溶解,B烧杯中溶质有剩余,说明加入溶质的质量大于t1℃,乙的溶解度,小于等于t1℃,甲的溶解度;
A、升温至t2℃,甲、乙溶解度增加,且乙剩余溶质可以完全溶解,均形成不饱和溶液,正确;
B、升温至t2℃,乙剩余溶质可以完全溶解,甲、乙溶质、溶剂质量均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甲、乙溶质质量是相等的,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和,则蒸发水的质量是烧杯A>烧杯B,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1) t3℃时,乙的溶解度为26g;
(2)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
(3) 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100g水中加入等质量甲和乙,有沉淀剩余的为甲,所以B烧杯内为甲;根据甲和乙溶解度变化趋势分析。
3.(2022·娄底)如图是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人们不采用冷却海水而采用晾晒海水来获得粗盐的原因是 。
(3)将t2℃时等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t1℃,比较t1℃时这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m(KNO3) m(NaCl)。
(4)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时,可以采用将混合物溶于水,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洗涤、干燥的方法来获得较纯的KNO3晶体(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答案】(1)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因此采用晾晒海水来获得粗盐
(3)<或小于
(4)过滤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因此采用晾晒海水来获得粗盐;
(3)将t2℃时等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变小,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大,t2℃时KNO3溶液中溶剂小于NaCl溶液中溶剂质量,当降温到t1℃时,因t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KNO3溶液和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m(KNO3)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2022·衡阳)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硝酸钾、氯化钾和氢氧化钙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4)在40℃时,向5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答案】(1)大于 (2)增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3)氢氧化钙 (4)28.6%
【解析】(1)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在80g以上,而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到50g,故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2)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质,也可以蒸发溶剂,且温度越低硝酸钾溶解度越低,也可以通过减低温度,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结合两张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而将5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钾,只能溶解20g。所形成的溶液质量为20g+50g=70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应有相 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5.(2022·郴州)下表是NaCl、NH4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NH4Cl的溶解度/g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1)NaCl、NH4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上表数据,则NH4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参照上表数据,交点M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填字母);A.10℃~20℃ B.40℃~50℃ C.33.3g~35.8g D.35.8g~36.0g
(3)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在此温度下,取20gNaCl固体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a (2)AD (3)37或37.0;27.0%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比较陡,即为a;
(2)M点表示该温度下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即二者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大于或等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即此范围内二者的溶解度曲线无交点,故两条曲线的交点在10℃~20℃,此温度范围内,氯化钠的溶解度范围在35.8g~36.0g,氯化铵的溶解度范围在33.3g~37.2g,故两条曲线的交点在35.8g~36.0g,
故答案为:AD;
(3)50℃时,NaCl的溶解度37.0g,即为100g水中最多溶解37.0g的氯化钠,故在此温度下,取20gNaCl固体放入50g水里,最多溶解,充分搅拌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分析】(1) 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在10℃~20℃之间有交点,两者溶解度相等的范围是35.8g~36.0g;
(3)50℃时,NaCl的溶解度37.0g;根据计算。
6.(2022·怀化)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3)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4)t2℃时,将35gA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形成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t1 (2)A (3)降温结晶 (4)饱和;125;20%
【解析】(1)由图可知,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B、C,则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故填A。
(3)由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A中含有少量B时,可选择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填降温结晶。
(4)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25g,则t2℃时,将35gA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只能够溶解25gA,形成A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形成的溶液的质量=25g+100g=125g,故填125;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故填2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7.(2022·临沂)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1℃时:向盛有30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t1 (2)60 (3)降温结晶 (4)a>b>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对应的溶解度相等。
(2)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所以向盛有30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物质,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明显。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也就是同等溶质情况下对应溶剂的关系为ab>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2022·绥化)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2)a、b、c三种物质中,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的物质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均为t1℃时的饱和溶液
②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c物质需要溶剂的质量多
③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c
④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先蒸发等质量的水,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c>b>a
⑤将a溶液由状态M点变为状态N点的方法是先降温到t1℃,再升温到t2℃
【答案】(1)62.5
(2)c
(3)②④或④②
【解析】(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则将2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50g=62.5g。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a、b、c三种物质中,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的物质是c。
(3)①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选项不正确;
②t2℃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如果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c物质需要溶剂的质量多,此选项正确;
③没有明确三种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此选项不正确;
④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大于c的溶解度,则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先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c,再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b,c溶液无晶体析出,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c>b>a,此选项正确;
⑤将a溶液由状态M点变为状态N点的方法是先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再升温到t2℃,此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分析】(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9.(2022·自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回答一种即可)。
(3)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答案】(1)t3
(2)增加溶质
(3)乙
(4)乙>甲>丙
【解析】(1)据图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知,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即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都会析出晶体,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
(4)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乙>甲>丙。
【分析】(1)在t3℃时,甲、乙曲线相交,两者溶解度相等;
(2)M点为不饱和溶液,N点为饱和溶液;
(3)分别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都会析出晶体,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
(4)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
10.(2022·福建)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1)步骤中,“搅拌”的作用是 (写一种)。
(2)步骤Ⅲ加小灰水(含K2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图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步骤Ⅳ在较高温度下过滤的目的是 。
(4)步骤V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过程称之为 。
(5)“溶液2”一定含有的溶质有KCl、 和 (填化学式)。
【答案】(1)加快溶解(或“均匀受热”)
(2)
(3)防止硝酸钾析出
(4)结晶
(5)KNO3;NaCl(或NaNO3)(两空答案可互换)
【解析】(1)在步骤中,如步骤I搅拌可以使物质充分溶解,均匀受热,步骤II和III中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故填:加快溶解(或“均匀受热”);
(2)根据碳酸钾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Ⅳ在较高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温度下降会使其析出,故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可以只滤除杂质不溶物,不会滤出硝酸钾,故填:防止硝酸钾析出;
(4)固体由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所以步骤V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过程是结晶,故填:结晶;
(5)根据碳酸钾除去了溶液中的氯化钙,但生成了氯化钾,故溶液中的离子有钾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虽有硝酸钾析出但溶液中仍会溶解部分硝酸钾,故“溶液2”一定含有的溶质有KCl、KNO3、NaCl(或NaNO3),故填:KNO3、NaCl(或NaNO3)。
【分析】(1)根据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分析;
(2)根据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分析;
(3)根据较高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大分析;
(4)根据结晶的定义分析;
(5)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物质饱和溶液分析。
1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1
本节课重点讲解及训练内容
图中点的含义
图中点对应浓度的计算
溶液状态转换过程中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变化
混合溶液的结晶方式
对应中考真题
1.(2022·宜昌)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钠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①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 g氯化钾。
②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 g。
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 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 g。
2.(2022·十堰)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乙的溶解度是 g。
(2)t3℃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t1℃,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 (填“甲”或“乙”)。现对图1中两烧杯内物质同时作如下处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升温至t2℃,均形成不饱和溶液
B.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先升温至t3℃,再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和,蒸发水的质量:烧杯A>烧杯B
3.(2022·娄底)如图是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人们不采用冷却海水而采用晾晒海水来获得粗盐的原因是 。
(3)将t2℃时等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t1℃,比较t1℃时这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m(KNO3) m(NaCl)。
(4)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时,可以采用将混合物溶于水,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洗涤、干燥的方法来获得较纯的KNO3晶体(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2022·衡阳)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硝酸钾、氯化钾和氢氧化钙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4)在40℃时,向5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5.(2022·郴州)下表是NaCl、NH4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NH4Cl的溶解度/g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1)NaCl、NH4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上表数据,则NH4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参照上表数据,交点M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填字母);A.10℃~20℃ B.40℃~50℃ C.33.3g~35.8g D.35.8g~36.0g
(3)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在此温度下,取20gNaCl固体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6.(2022·怀化)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3)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4)t2℃时,将35gA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形成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7.(2022·临沂)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1℃时:向盛有30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8.(2022·绥化)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2)a、b、c三种物质中,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的物质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均为t1℃时的饱和溶液
②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c物质需要溶剂的质量多
③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c
④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先蒸发等质量的水,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c>b>a
⑤将a溶液由状态M点变为状态N点的方法是先降温到t1℃,再升温到t2℃
9.(2022·自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回答一种即可)。
(3)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10.(2022·福建)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1)步骤中,“搅拌”的作用是 (写一种)。
(2)步骤Ⅲ加小灰水(含K2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图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步骤Ⅳ在较高温度下过滤的目的是 。
(4)步骤V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过程称之为 。
(5)“溶液2”一定含有的溶质有KCl、 和 (填化学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