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真题精练)
1.(2022 上海)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 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2.(2022 宜宾)运输烧碱的车辆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3.(2022 邵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4.(2022 百色)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5.(2020 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6.(2022 杭州)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7.(2022 连云港)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
B.理论上每生成2g H2,同时生成32g O2
C.反应Ⅲ中生成SO2和 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Ⅰ、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8.(2022 毕节市)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
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9.(2022 青岛)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
10.(2021 北京)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2022 岳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目前天然气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经多年努力我国自主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甲烷化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把煤气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催化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3期
(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2)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 (填化学方程式);
(3)材料中提到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 。
12.(2022 葫芦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字母)。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4)目前人们正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
13.(2022 黑龙江)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 ,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14.(2022 贺州)“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
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
(2)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有 (错选不给分,漏选给0.5分)
A.灭火浓度最低
B.灭火效能最高
C.灭火速度最快
D.会造成人员伤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 。
15.(2022 武汉)如图所示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填标号)。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1 呼伦贝尔)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 。
(2)实验2中红磷 (填“需要”或“不需要”)过量。
(3)实验1中,为达到实验目的,红磷 (填“能”或“不能”)用铁丝替代。
(4)实验3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17.(2022 滨州)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实验B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信息提示: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260℃。实验C中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D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现象,可得出 的结论。
18.(2022 常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装置,以H2O2溶液为原料制备O2,可灵活控制气体的产生与停止。
(1)甲装置用MnO2作催化剂,先用黏合剂将MnO2粉末制成团状。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团状MnO2应放在 (填“试管底部”或“多孔隔板上”)。
③打开活塞K,经仪器a向试管中缓慢加入H2O2溶液至浸没团状MnO2,立即产生O2,收集完后, (填操作),反应随后停止。
(2)乙装置用铂丝(可上下抽动)作催化剂。安全管下端浸没于H2O2溶液中,将铂丝插入溶液,立即产生O2。
①若烧瓶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②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取100gH2O2溶液加入乙装置的烧瓶中,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2.56gO2。计算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
答案解析
1.(2022 上海)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 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答案】C
【解答】解: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
故选:C。
2.(2022 宜宾)运输烧碱的车辆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故错误。
故选:A。
3.(2022 邵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答案】D
【解答】解: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空气,是最理想的燃料,观察选项,
故选:D。
4.(2022 百色)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解答】解:A、鼓空气是为了使面粉充满容器罐,说法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点燃蜡烛是为了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有关,说法错误;
D、这个实验原理与现象告诉我们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说法正确。
故选:D。
5.(2020 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就会发生爆炸,还需要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选项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使油的温度降低至它的着火点以下,选项说法错误;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所以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气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而不能用干粉灭火器,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2022 杭州)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案】A
【解答】解:A、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故A错误;
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B正确;
C、含碳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故C正确;
D、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A。
7.(2022 连云港)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
B.理论上每生成2g H2,同时生成32g O2
C.反应Ⅲ中生成SO2和 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Ⅰ、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解答】解:A、由反应可得,反应Ⅰ是碘、水、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2HI+H2SO4,正确;
B、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得每生成2g氢气,同时生成16g氧气,错误;
C、反应Ⅲ是硫酸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硫、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SO42SO2+2H2O+O2↑,由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SO2和 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Ⅰ中硫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合价改变,反应Ⅱ中氢元素和碘元素化合价改变,反应Ⅲ中硫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即反应Ⅰ、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8.(2022 毕节市)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
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答案】D
【解答】解:A、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不能丢下油锅往外跑,以防止发生火灾,故选项错误。
B、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不能把油锅扔到屋外去,以防止发生火灾、意外事故,故选项错误。
C、油的密度比水小,接一盆水浇上去,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2022 青岛)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
【答案】B
【解答】解: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故选:B。
10.(2021 北京)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
C.肼(N2H4)燃烧生成水和含氮的物质,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BC;
(3)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CO2=MgCO3;故填:MgO+CO2=MgCO3。
11.(2022 岳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目前天然气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经多年努力我国自主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甲烷化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把煤气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催化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3期
(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2)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 (填化学方程式);
(3)材料中提到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 。
【解答】解:(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故答案为:太阳能(合理即可);
(2)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CO2+4H2CH4+2H2O;故答案为:CO2+4H2CH4+2H2O;
(3)材料中提到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12.(2022 葫芦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字母)。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4)目前人们正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
【解答】解:(1)人类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乙醇和氧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3H2O+2CO2;
(3)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错误;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以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以减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
故选:BC;
(4)常见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天然气;
(2)C2H5OH+3O23H2O+2CO2;
(3)BC;
(4)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13.(2022 黑龙江)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 ,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二,A烧杯中罩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隔绝氧气;
(3)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中是打开瓶盖加入水,瓶内与瓶外压强相同,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现象是瓶子变瘪;B中注入水,压强增大,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基本相同,压强变化不明显;故答案为:瓶子变瘪;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压强保持不变。
14.(2022 贺州)“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
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
(2)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有 (错选不给分,漏选给0.5分)
A.灭火浓度最低
B.灭火效能最高
C.灭火速度最快
D.会造成人员伤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 。
【解答】解:(1)“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故答案为:干粉灭火弹;
(2)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有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答案为:ABC;
(3)碳酸氢钠在受热的情况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4)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的做法有:在森林里不搞野炊,不吸烟;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等;故填:禁止携带火种(合理即可)。
15.(2022 武汉)如图所示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填标号)。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故答案为:烧杯;
(2)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C;
(3)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
16.(2021 呼伦贝尔)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 。
(2)实验2中红磷 (填“需要”或“不需要”)过量。
(3)实验1中,为达到实验目的,红磷 (填“能”或“不能”)用铁丝替代。
(4)实验3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解答】解:(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是为了消耗完装置中的空气,若红磷量不足,会使实验结果偏小。故填:充分消耗装置内的氧气。
(2)实验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红磷的量不影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实验2中红磷不需要过量。故填:不需要。
(3)实验1中,为达实验目的,红磷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纯氧中燃烧。故填:不能。
(4)实验3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燃烧的三个条件都满足。而热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隔绝了空气。故填: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17.(2022 滨州)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实验B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信息提示: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260℃。实验C中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D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现象,可得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的结论。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实验A中发生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b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故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实验C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能燃烧;
(4)实验D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故答案为:(1)①2H2O2H2↑+O2↑;1:2;
(2)吸附;
(3)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8.(2022 常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装置,以H2O2溶液为原料制备O2,可灵活控制气体的产生与停止。
(1)甲装置用MnO2作催化剂,先用黏合剂将MnO2粉末制成团状。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团状MnO2应放在 (填“试管底部”或“多孔隔板上”)。
③打开活塞K,经仪器a向试管中缓慢加入H2O2溶液至浸没团状MnO2,立即产生O2,收集完后, (填操作),反应随后停止。
(2)乙装置用铂丝(可上下抽动)作催化剂。安全管下端浸没于H2O2溶液中,将铂丝插入溶液,立即产生O2。
①若烧瓶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②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取100gH2O2溶液加入乙装置的烧瓶中,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2.56gO2。计算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①仪器a为长颈漏斗;
②团状MnO2应放在隔板上,便于和H2O2溶液分离,放在试管底部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收集氧气完毕后,关闭活塞K,产生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增大,将过氧化氢溶液压回长颈漏斗,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分开,反应停止;
(2)①若烧瓶内压强过大,装置内液体会被压入安全导管,所以安全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
②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应使反应停止,需将铂丝抽离过氧化氢溶液;
(3)设参加反应的H2O2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2.56g
x=5.44g
H2O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44%
答:H2O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44%。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
②多孔隔板上;
③关闭活塞K;
(2)①液面上升;
②立即将铂丝抽离H2O2溶液;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