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化学平衡 同步练习 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

6.2化学平衡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用pH计分别测定饱和NaX溶液和饱和NaY溶液的pH 判断HX与HY的酸性强弱
B 向1 mL0.1 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NaCl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入4滴0.1 mol/L KI溶液 验证溶度积(Ksp):AgCl>AgI
C 1 mol H2(g)与1 mol I2(g)在恒温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D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A试管中加入2滴FeCl3溶液,B试管中加入2滴水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2.合成氨反应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降低NH3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
B.使用催化剂可使H2的转化率达到100%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增大正反应的速率,逆反应速率减小
D.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3.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
资料:K3[Fe(CN)6]溶液遇到Fe2+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类别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
B.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D.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反应物剩余将化学反应分为可逆反应和非可逆反应
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已知N2(g)、H2(g)、NH3(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mol·L-1、0.5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A.c(N2)=0.02mol·L-1 B.c(H2)=0.7mol·L-1
C.c(NH3)=0.3mol·L-1 D.2c(N2)+c(NH3)= 0.6mol·L-1
6.在2L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X并发生反应:(正反应放热),X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有、无催化剂的情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到a点时放出的热量多于反应进行到b点时放出的热量
B.虚线表示使用催化剂的情形
C.反应从开始到a点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D.b、c两点表明反应在相应的条件下达到了最大限度
7.相同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2(g) + 3B2(g) 2AB3(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c(A2):c(B2):c(AB3)=1:3:2
D.断裂1个A2键,同时断裂3个B2键
8.将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和②不能说明与没有发生反应
B.由实验③和④说明与发生反应
C.由实验①和③说明与发生的是可逆反应
D.由实验②和④说明与发生的是可逆反应
9.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 (乙),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气态生成物的质量分数;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其中能表明(甲)和(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0.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增大的浓度,可加快逆反应速率
B.其他条件相同,及时分离出,可加快正反应速率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与的浓度相等
D.使用催化剂能使完全转化为
11.在/凹凸棒石催化剂下可发生反应:,如图为在刚性容器中,相同时间内不同水醇比(乙醇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测得乙醇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水醇比为2∶1时,各点均已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投料量),改为恒温恒压条件下,则平衡转化率减小
C.B点未达到平衡,C点已达到平衡状态
D.水醇比过高,过多的水分子可能会占据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则相同时间内乙醇转化率降低
12.一定条件下,将与以一定比例(不是等物质的量)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反应速率 D.和的体积分数之比保持不变
1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C(s)+H2O(g)CO(g)+H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①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H2的生成速率与H2O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1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⑥CO和H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保持不变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4.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下列平衡: ,在测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A.温度130℃、压强 B.温度25℃、压强
C.温度130℃、压强 D.温度0℃、压强
二、填空题
15.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B.升高温度;
C.改铁片为铁粉
(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到10s时,v(Z)=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10s后Z的生成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s末Z的生成速率。
16.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_____和_____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用“”。
(2)特征
①双向性:反应生成物
②双同性:正、逆反应式在_____下同时进行的
③共存性:反应物和生成物_____存在
三、实验题
17.FeS是一种黑色固体,常用作固体润滑剂、废水处理剂等。可通过高温合成法和均相沉淀法合成纳米FeS。
Ⅰ高温合成法
称取一定质量还原铁粉和淡黄色硫粉,充分混合后置于真空密闭石英管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加热过程中硫粉升华成硫蒸气。持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得纳米FeS。
(1)若分别用S8和S6与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制取FeS,消耗S8和S6的质量比为___。
(2)能说明反应已进行完全的标志是___。
Ⅱ均相沉淀法
实验室以硫酸亚铁铵[(NH4)2SO4 FeSO4 6H2O]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为主要原料,利用如图装置合成纳米硫化亚铁的流程如图。
已知:硫代乙酰胺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水解。水解方程式为
CH3CSNH2+2H2O+H+=CH3COOH+H2S +NH
CH3CSNH2+3OH-=CH3COO-+S2-+NH3 H2O
(3)加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___。
(4)“反应”时,控制混合液pH约为9,温度70℃。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该方法得到的产品中常混有少量Fe(OH)2杂质。有研究表明,在混合液中添加少量柠檬酸钠()可降低溶液中c(Fe2+),抑制Fe(OH)2杂质的形成。加入柠檬酸钠的能降低c(Fe2+)的原因是___。
(6)抑制硫酸亚铁铵[(NH4)2SO4 FeSO4 6H2O]为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表中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硫酸铵、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溶解度/g物质 10 20 30 40 50 70
(NH4)2SO4 73.0 75.4 78.0 81.0 84.5 91.9
FeSO4 7H2O 40.0 48.0 60.0 73.3 — —
(NH4)2SO4 FeSO4 6H2O 18.1 21.2 24.5 27.9 31.3 38.5
补充完请整实验室制取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实验过程:取4.0g充分洗净的铁屑,___,趁热过滤,洗涤、烘干,得未反应铁屑1.2g。向滤液中____,低温烘干,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可选用的实验试剂有:(NH4)2SO4晶体、3mol·L-1H2SO4溶液、0.1mol·L-1H2SO4溶液、蒸馏水、无水乙醇]
四、计算题
18.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____V逆(填“>”、“=”、“<”)
(3)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M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4)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5)如果升高温度则V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一定温度下,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NO2和2mol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O2(g)+CO(g)CO2(g)+NO(g),2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1)此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2)2min时,CO的转化率_______。
(3)平衡时,CO为1mol,求CO2的体积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两种盐在水中溶解度不同,因此二者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不能通过通过用pH计分别测定饱和NaX溶液和饱和NaY溶液的pH,来判断HX与HY的酸性强弱,A错误;
B.AgNO3过量,因此滴加NaCl、KI溶液时均会出现AgCl、AgI黄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度积(Ksp):AgCl>AgI,B错误;
C.H2(g)与I2(g)生成HI(g)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任何一组分的浓度都是原来的2倍,导致混合气体颜色变深,而此时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错误;
D.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A试管中加入2滴FeCl3溶液,B试管中加入2滴水,其它外界条件都相同,只有FeCl3的浓度不同,看到滴加FeCl3溶液的气泡产生迅速,而滴加等体积水的气泡产生不明显,因此可以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D
【详解】A.减小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则降低NH3的浓度,可以减小反应的速率,A错误;
B.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H2的转化率一定小于100%,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C错误;
D.由平衡的特征可知,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D正确;
故答案选D。
3.C
【详解】将0.2mol L-1的KI溶液和0.05mol L-1 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反应不发生,则无Fe2+或I2生成;若此反应不可逆,则Fe3+和I-完全反应后有I-剩余,故只需要证明混合液中有Fe2+或I2生成、且含有Fe3+剩余则即能证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能建立化学平衡。①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有Fe3+;②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I-;③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Fe2+;④滴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均变蓝色,说明溶液中有I2;综上,C满足;
答案选C。
4.D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类别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A正确;
B.化学反应中根据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和非氧化还原,B正确;
C.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为离子反应,C正确;
D.根据反应是否进行彻底将化学反应分为可逆反应和非可逆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D。
5.A
【详解】由于起始浓度N2(g):H2(g)<1:3,则假设H2(g)完全转化,由变化的浓度与系数成正比,则剩余的c(N2)= 0.2-≈0.03 mol·L-1,生成c(NH3)=0.2+≈0.5 mol·L-1,假设NH3(g)完全转化,生成c(N2)= 0.2+0.1=0.3 mol·L-1,生成c(H2)=0.5+0.3=0.8mol·L-1,
A.0.03< c(N2)<0.3 mol·L-1,则c(N2)不可能是0.02mol·L-1,A选;
B.0< c(H2)<0.8 mol·L-1,则c(H2)=0.7mol·L-1可能存在,B不选;
C.0< c(NH3)<0.5 mol·L-1,则c(NH3)=0.3mol·L-1可能存在,C不选;
D.根据N守恒可知2c(N2)+c(NH3)=0.6mol·L-1,D不选;
故选:A。
6.A
【详解】A.反应进行到a点时与反应进行到b点时相比,进行到a点消耗的X量要少,则放出的热量少,故A错误;
B.从图中看出,虚线是增大了反应速率,平衡时n(X)没有变化,说明虚线表示使用催化剂的情形,故B正确;
C.反应从开始到a点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故C正确;
D.b、c两点时物质的量不变,均达到平衡状态,则b、c两点表明反应在相应的条件下达到了最大限度,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B
【分析】判定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v正=v逆,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包括某组分的含量、气体的颜色、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体系的总压强等。
【详解】A.密度ρ=,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V是定值,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因此ρ始终是定值,不能判定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即体系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由于反应为非等体积反应,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反应后浓度之比与化学计量数没有必然联系,浓度不变才能判定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断裂1个A2键和断裂3个B2键都是正反应方向,不符合v正=v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分析】由实验的实验现象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硫酸铁溶液混合时,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Fe3++2I—2Fe2++I2,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碘离子和单质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和碘离子,所以由实验①和②不能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没有发生反应,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由实验③和④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反应,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溶液混合时,碘化钾溶液过量,溶液中存在铁离子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由实验①和③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的是可逆反应,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混合时,碘化钾溶液过量,溶液中存在碘离子不能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由实验②和④不能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的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9.A
【详解】①在两个反应中都存在固体,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平衡前始终改变,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
②反应容器中气态生成物的质量分数,说明各组分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正确;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
④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综上,正确为 ①②③,答案选A。
10.A
【详解】A.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氨气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A正确;
B.尿素为固体,改变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B错误;
C.反应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的起始浓度未知,则无法确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关系,故C错误;
D.生成尿素的反应为不可能完全反应的可逆反应,所以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氨气完全转化为尿素,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图可知,升高温度,乙醇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故A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投料量),改为恒温恒压条件下相当于增大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
C.由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水醇比越高,反应转化率约的越高,由图可知,400°C时B、C、D的水醇比为8:1、6:1、4:1,D的水醇比小于B、C,但乙醇转化率高于B、C,说明B、C 两点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400°C时B、C、D三点中,B的水醇比最高,反应速率最小,说明水醇比过高,过多的水分子可能会占据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则相同时间内乙醇转化率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组分都是气体,则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混合气体体积不变,根据密度的定义,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即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NO2为红棕色气体,其余为无色气体,因此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符合题意;
C.没有指明反应的方向,因此无法是否达到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NO和SO3都是生成物,两种物质的体积分数之比始终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13.C
【详解】①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正向反应,压强不断减小,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则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①符合题意;②H2的生成速率与H2O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1,同一个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正向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达到化学平衡,故③符合题意;④气体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气体质量增大,容器体积不变,气体密度不断增大,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④符合题意;⑤正向反应,CO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当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则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⑤符合题意;⑥根据方程式CO和H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始终为1∶1,当CO和H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保持不变,则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⑥不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⑤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C
【详解】由于NO2体系中存在平衡,N2O4的存在会影响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故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小N2O4的含量,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应采取高温低压,故题给条件最优为C项。
15.(1) 放热 BC
(2) 0.079mol/(L·s) X(g)+Y(g) 2Z(g) 等于
【详解】(1)①从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A.反应为Fe+H2SO4=FeSO4+H2↑,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不产生氢气,故A不选;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B选;
C.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C选;
故答案为:BC;
(2)据图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加,说明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n(X)=(1.20-0.41)mol=0.79mol、△n(Y)=(1.00-0.21)mol=0.79mol、△n(Z)=(1.58-0)mol=1.58mol,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为0.79mol:0.79mol:1.58mol=1:1:2,则该反应方程式为X(g)+Y(g) 2Z(g);
①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v(Z)= =0.079mol/(L·s);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反应方程式为X(g)+Y(g) 2Z(g);
③10s体系处于平衡状态,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则10s后Z的生成速率等于10s末Z的生成速率。
16.(1)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2) 同一条件 同时
【解析】略
17.(1)1:1
(2)硫蒸气的颜色不变
(3)关闭左侧导管上的活塞,把右侧导管伸入水中,加热三口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导气管内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
(5)柠檬酸钠能与Fe2+形成络合物
(6) 3mol·L-1H2SO4溶液 加入(NH4)2SO4晶体,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详解】(1)若分别用S8和S6与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制取FeS,FeS中Fe和S原子个数比为1:1,所以消耗S8和S6的质量比为1:1;
(2)硫蒸气的颜色不变,说明硫蒸气浓度不变,证明反应已进行完全;
(3)关闭左侧导管上的活塞,把右侧导管伸入水中,加热三口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导气管内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反应”时,控制混合液pH约为9,温度70℃。三颈烧瓶内硫酸亚铁铵和硫代乙酰胺水解生成的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柠檬酸钠能与Fe2+形成络合物,所以加入柠檬酸钠的能降低c(Fe2+);。
(6)取4.0g充分洗净的铁屑,为增大硫酸亚铁的浓度,加入3mol·L-1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洗涤、烘干,得未反应铁屑1.2g。向滤液中加入(NH4)2SO4晶体,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低温烘干,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18.(1)2NM
(2)>
(3)0.25mol/(L·min)
(4)75%
(5)增大
【解析】(1)
由图可知,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由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N和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8—2)mol:(5—2)mol=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故答案为:2NM;
(2)
由图可知,t2时刻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
(3)
由图可知,t2时刻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4—2)mol=2mol,若t2=2min,M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min),故答案为:0.25mol/(L·min);
(4)
由图可知,t3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N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8—2)mol=6mol,则N的转化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
(5)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19.(1)0.125mol· (L·min)-1
(2)25%
(3)28.6%
【解析】(1)2min时,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答案为:。
(2)2min时,NO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由方程式可得,CO转化量为0.5mol,则CO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25%。
(3)平衡时,CO为1mol,初始容器中充入了1.5molNO2和2molCO,则CO转化了1mol,由方程式可得达到平衡时,NO2为0.5mol,CO2为1.0mol,NO为1.0mol,CO为1mol,则CO2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28.6%。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3配位化合物和超分子 同步练习 2022-2023高二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下一篇:2.1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同步练习 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