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配位化合物和超分子 同步练习 2022-2023高二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2.3配位化合物和超分子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一、单选题
1.乙炔()能在催化下与水反应生成,反应历程及相对能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反应历程中,决定整个反应快慢的步骤为过程⑤
B.本反应历程涉及的物质中,的稳定性最强
C.其他条件不变,更好的催化剂可改变由乙炔和水制备乙醛的平衡产率
D.过程①中,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向Hg2+的空轨道提供孤对电子
2.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运用广泛。它可与、、、等形成配离子使溶液显色。如:显浅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无色。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与、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红色);(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水解产物的颜色引起的
B.与的配位能力强于
C.为了能观察到溶液Ⅰ中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向溶液Ⅲ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3.冠醚能与碱金属离子作用,并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作用。15-冠-5与作用;18-冠-6与作用形成超分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18-冠-6将带入有机物中,更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
B.18-冠-6中O原子与间存在离子键
C.18-冠-6中C和O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
D.18-冠-6与作用,不与或作用,这反映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特征
4.a为乙二胺四乙酸,易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为EDTA与形成的螯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中的C和N原子均为杂化 B.b中的配位数为4
C.EDTA为非极性分子 D.b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配位键
5.酞菁钴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催化剂等方面,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Co参与形成的均为单键,部分化学键未画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酞菁钴分子中C、N原子均存在孤电子对
B.酞菁钴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杂化
C.与Co(Ⅱ)通过配位键结合的是2号和4号N原子
D.1号和3号N原子分别与周围3个原子形成的空间构型为V形
6.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少量Cl2:MnO2+4H++2Cl-Mn2++2H2O+Cl2↑
B.Cl2与石灰乳制漂白粉:Cl2+2OH-=ClO +Cl +H2O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2++Cl2=2Fe3++2Cl-
D.AgCl固体可溶于氨水:AgCl+2NH3 H2O=[Ag(NH3)2]++Cl-+2H2O
7.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可利用制取该配合物:。已知的空间结构如图,其中1~6处的小圆圈表示分子,各相邻的分子间的距离相等,中心离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心,分子到中心离子的距离相等(图中虚线长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非极性分子
B.、与形成配离子的稳定性:
C.1 mol 含有键的数目为18
D.若中两个被替代,得到的有2种结构
8.氯化铁溶液检验食用香精乙酰乙酸乙酯时,会生成紫色配合物,其配离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该配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离子中基态铁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B.配离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3种
C.配离子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D.配离子中Fe3+的配位数为6
9.以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质谱法——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B.蒸馏——分离提纯互不相溶的有机混合物
C.红外光谱——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或化学键
D.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方法,利用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10.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氨基乙酸钠溶液(H2N-CH2-COONa)中即可得到结构如图所示的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该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B.1molH2N-CH2-COONa中含有8NA个σ键
C.产物中Cu、N原子均为四面体形结构
D.氨基乙酸钠中的氮原子采取sp3杂化
11.“类比”是预测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与浓共热可制,则与浓共热也可制
B.实验室可利用与足量氨水反应来制备,则也可利用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
C.与反应生成,则与反应生成
D.通入溶液中无沉淀,则通入溶液中也无沉淀
12.冠醚是一类皇冠状的分子,可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18-冠-6可以通过图示方法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8-冠-6分子中C、O都采用sp3杂化
B.18-冠-6可以适配任意碱金属离子
C.冠醚的空穴结构对离子有选择作用,在有机反应中可作催化剂
D.制取方法中(1)为取代反应,另一种产物为HCl
13.S和O可组成一系列负二价阴离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根 焦硫酸根 过二硫酸根 硫代硫酸根
A.电负性,该系列中不存在非极性键
B.1mol焦硫酸根在水溶液中可生成2mol
C.硫酸根和硫代硫酸根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
D.过二硫酸根具有极强氧化性,原因是其中S元素处于价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将少量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
B.向溶液中通入:
C.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
D.中加入溶液和制:
二、填空题
15.二氟草酸硼酸锂是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乙酸锰可用于制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合成方程式如下:、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2)草酸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草酸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3)与互为等电子体的两种阴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易溶于水,除了它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
(5)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配离子。已知与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不易与形成配离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6.请用配位键理论解释下列事实。
(1)NH3和BF3可以反应生成________。
(2)是一元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17.氯化铬()是重要的铬盐,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夹持装置略去)。已知:易潮解,易溶于水,铬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铬()。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装置A中橡皮管的作用为_______。
(3)装置C中的试剂X是_______。
(4)装置E的作用为_______。
(5)无水易吸水形成暗绿色的晶体,该配合物的中心微粒为_______,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键的数目为_______。
四、计算题
18.利用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
(1)若用李比希法测得一种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氢的质量分数为,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无必要通过质谱法测定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确定其分子式?____________
(3)若该烃的含氧衍生物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信号峰,请你写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4)通过哪一种物理方法,可以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
19.完成下列问题:
(1)1.000g铝黄铜合金(设只含铜、锌、铝)与0.100mol·dm-3硫酸反应,在25℃和101.325kPa下测得放出的气体的体积为149.3cm3,将相同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足量热浓硫酸,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测得放出的气体的体积为411.1cm3,计算此铝黄铜合金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_____。
(2)向[Cu(NH3)4]SO4水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溶液呈微酸性,析出白色沉淀CuNH4SO3,CuNH4SO3与足量的硫酸混合并微热,得到金属Cu等物质,本法制得的Cu呈超细粉末状,有重要用途。
①写出生成CuNH4SO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写出CuNH4SO3与H2SO4作用的反应方程式_____,若反应在敞开反应器中进行,计算反应物中的Cu元素变成超细粉末Cu的转化率______。
③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且酸量充足,计算反应物中的Cu元素变成超细粉末Cu的转化率_____。并对此做出解释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如图,五个过程中①②⑤为放出能量反应的能垒,③④为吸收能量反应的能垒,其中过程④能垒比过程③大,反应速率较慢。
【详解】A.能垒越大,反应所需的能量越大,过程⑤为放出能量的反应,不能决定反应的快慢,过程④吸收能量且最多,决定反应快慢,故A错误;
B.能量越低越稳定,整个历程中涉及的物质,的能量最低,最稳定,故B错误;
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所以更好的催化剂不能提高制备乙醛的平衡产率,故C正确;
D.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存在孤对电子,中存在空轨道,所以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向的空轨道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步骤①加水溶解溶液含Fe3+,步骤②Fe3+与结合生成,步骤③发生平衡转化为;
【详解】A.为浅紫色,但溶液I却呈黄色,原因可能是Fe3+发生水解生成红褐色Fe(OH)3,与浅紫色形成混合体系,使溶液呈黄色,A正确;
B.加入NaF后溶液II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转变为,反应更易生成,说明与的配位能力强于,B正确;
C.为了观察到浅紫色,需要除去红褐色,即抑制铁离子的水解,所以可向溶液中加稀硝酸,加稀盐酸会生成黄色的,C错误;
D.向溶液III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可使平衡的Q>,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D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KMnO4具有强氧化性,但它不溶于大多数有机物,利用18-冠-6将 KMnO4带入有机物中,可增大其与有机物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A正确;
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18-冠-6为分子,分子中的O以原子形式存在,所以与K+间不存在离子键,B错误;
C.18-冠-6中C和O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均采用sp3杂化,所以其杂化轨道类型相同,C错误;
D.冠醚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作用,如:18-冠6与K+作用,不与Li+或Na+作用,这反映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a、b中部分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双键,这些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采取sp2杂化,A错误;
B.b为配合物,钙离子与N、O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b中Ca2+的配位数为6,B错误;
C.EDTA分子具有对称性,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C正确;
D.b为配合物,钙离子与N、O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不含离子键,D错误;
故答案选C。
5.C
【详解】A.由图示可知,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没有孤电子对,A错误;
B.苯环碳采取杂化,双键碳采取杂化,由图示可知,酞菁钴中碳原子均采取杂化,B错误;
C.N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即可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2号和4号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Co(Ⅱ)通过配位键结合,C正确;
D.1号和3号N原子均形成3个共价键,均有1对孤电子对,则形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错误;
答案选C。
6.B
【详解】A.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可以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备,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2H2O+Cl2↑,故A说法正确;
B.石灰乳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即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ClO-+H2O,故B说法错误;
C.Fe2+的还原性比Br-强,因此通入少量Cl2,氯气先将Fe2+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C说法正确;
D.AgCl能溶于氨水,形成络合物,其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 H2O=[Ag(NH3)2]++Cl-+2H2O,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7.D
【详解】A.的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为极性分子,故A错误;
B.电负性:N<O,分子中的氮原子更容易给出孤电子对,所以、与形成配离子的稳定性:,故B错误;
C.中含有与形成6个配位键,6个的中有6×3=18个N-H键,所以1 mol 含有键的数目为(18+6=24),故C错误;
D.根据结构图可知,若中两个被替代,可能取代的邻近的或者相对位置的两个,得到的有2种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铁离子为+3价,核外价层电子排布为3d5,A错误;
B.配离子中烷基中C原子为sp3杂化,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为sp2杂化,碳原子杂化方式有2种,B错误;
C.配离子中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铁离子与周围O原子形成配位键共6个,配位数为6,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即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A项正确;
B.互不相溶的有机混合物,可选用分液法进行分离,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蒸馏可分离提纯沸点差距较大且互溶的有机化合物,B项错误;
C.分子能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而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又称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C项正确;
D.重结晶利用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而分离提纯,D项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氨基乙酸钠溶液(H2N-CH2-COONa)中形成图示络合物后,Cu2+以络合物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Cu2+,则向该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Cu(OH)2,A错误;
B.已知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为1个σ键和1个π键,则1molH2N-CH2-COONa中含有8NA个σ键,B正确;
C.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产物中N原子、Cu原子都形成4个共价单键,所以产物中Cu、N原子均为四面体形结构, C正确;
D.氨基乙酸钠中的氮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型为sp3,D正确;
故答案为:A。
11.C
【详解】A.NaCl与浓H2SO4共热可制HCl,浓硫酸氧化性很强,能够将NaI氧化为I2,不能用该方法制取HI,A错误;
B.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配合物,无沉淀生成,则类推不合理,B错误;
C.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O、S为同主族元素,则Na2S能与CS2反应生成,C正确;
D.通入溶液中有BaSO4沉淀生成,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18-冠-6分子中C、O的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个,都采用sp3杂化,故A正确;
B.18-冠-6的空穴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适配某种碱金属离子,不能适配任意碱金属离子,故B错误;
C.冠醚是一类皇冠状的分子,可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对离子有选择作用,在有机反应中可作催化剂,故C正确;
D.由参与反应的有机物结构可知,制取方法中(1)为取代反应,另一种产物为HCl,故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A.过二硫酸根中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
B.1mol焦硫酸根与水反应生成2mol硫酸根离子,B正确;
C.硫代硫酸根中S-S键与S-O键键长不同,故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C错误;
D.过二硫酸根中S为+6价,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是因为其中含有过氧根,D错误;
故答案选B。
14.D
【详解】A.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银离子以配位离子存在,正确写法为,故B错误;
C.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一水合氨,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在碱性条件下将氧化为,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得:,故D正确;
故选D。
15.(1)
(2)
(3)、、
(4)与形成氢键
(5)F的电负性大,N弧对电子受到F吸引力强,不能提供给
【详解】(1)Mn是25号原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基态M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其价电子包括3d、4s电子,填充满4s能级再填充3d能级,价电子排布式为: ;
(2)草酸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根据构造原理书写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2;一个草酸分子中含有7个σ键,则1mol草酸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3)与SiF4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中含有5个原子且价电子数是32,所以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有、、等;
(4)溶质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时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与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导致乙酸易溶于水;
(5)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偏向F,导致NF3中氮原子核对其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给出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16.(1)NH3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BF3中硼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2)OH-中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中硼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详解】(1)NH3和BF3可以反应生成是因为NH3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BF3中硼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2)是一元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是因为OH-中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中硼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17.(1)d→e→f→g→b→c(或c→b)→h→i
(2)平衡气压,便于浓盐酸顺利流下
(3)饱和食盐水
(4)吸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B中
(5)
【分析】A装置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与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进入B中与铬反应生成,因易吸水,因此在B装置后应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用于除去过量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影响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各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d→e→f→g→b→c(或c→b)→h→i,故答案为:d→e→f→g→b→c(或c→b)→h→i;
(2)装置A中橡皮管可以连接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可以起到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压强,便于浓盐酸顺利流入锥形瓶,故答案为:平衡气压,便于浓盐酸顺利流下;
(3)装置C中的试剂X应盛放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的HCl,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
(4)由以上分析可知装置D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为吸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B中,故答案为:吸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B中;
(5)由化学式可知中心原子为Cr,其化合价为+3,,该配合物的中心微粒为,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6molH2O,1molH2O中含有2mol键,6mol水中含12mol键,同时配合离子中含有6mol配位键,配位键属于键,1mol该配合物中共含有18mol键,个数为18NA,故答案为:;;
18.(1)
(2)没有必要
(3)
(4)红外光谱
【详解】(1)由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含氧衍生物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5:12:4,则有机物的最简式为,故答案为:;
(2)由最简式可知,含氧衍生物分子中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已达到饱和,有机物的最简式就是分子式,所以必要通过质谱法测定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确定其分子式,故答案为:没有必要;
(3)由烃的含氧衍生物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信号峰可知,有机物分子结构对称,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的官能团为羟基,故答案为:红外光谱。
19.(1)w%(Cu)=68.0%、w%(Zn)=29.0%、w%(Al)=3.0%
(2) 2[Cu(NH3)4]SO4+3SO2+4H2O=2CuNH4SO3+3SO+6NH 2CuNH4SO3+4H+=Cu+Cu2++2NH+2SO2↑+2H2O 50% 100%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的SO2将Cu2+还原成Cu+,Cu+再歧化,循环往复。因为SO2循环使用,直至所有Cu(II)都成为Cu,故Cu元素的转化率可达100%
【详解】(1)设1.000g样品中各组分的摩尔数分别为:n(Zn)=x,n(Al)=y,n(Cu)=z。
Cu不能与0.100mol/dm硫酸反应,而A1和Zn均能,放出H2(在25℃和101.325kPa下的总体积为149.3cm3):n(H2)==6.103×10-3(mol)
因此有x+y=6.103×10-3 ①
铜、锌、铝皆能与热浓硫酸反应,放出SO2(25℃,101.325kPa,总体积411.1cm3):n(SO2)==1.680×10-2(mol),则有x+y+z=1.680×10-2 ②
z=1.680×10-2-6.103×10-3=1.070×10-2=n(Cu)
m(Cu)=M(Cu)×n(Cu)=63.546g·mol-1×1.070×10-2mol=0.680g
w%(Cu)=×100%=68.0%
m(Zn)+m(Al)=1.000g-0.680g=0.320g ③
+×=6.103×10-3mol
+×=6.103×10-3mol ④
式③和④联立,解得m(Zn)=0.290g,m(Al)=0.030g
w%(Zn)=×100%=29.0%
w%(Al)=3.0%
故答案为w%(Cu)=68.0%、w%(Zn)=29.0%、w%(Al)=3.0%;
(2)①根据题意:向[Cu(NH3)4]SO4水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溶液呈微酸性,析出白色沉淀CuNH4SO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NH3)4]SO4+3SO2+4H2O=2CuNH4SO3+3SO+6NH;故答案为2[Cu(NH3)4]SO4+3SO2+4H2O=2CuNH4SO3+3SO+6NH;
②CuNH4SO3与H2SO4混合发生反应生成SO2气体,Cu在酸性条件下歧化为Cu2+和Cu:
2CuNH4SO3+4H+=Cu+Cu2++2NH+2SO2↑+2H2O;得到Cu和Cu+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则Cu的转化率为50%;故答案为2CuNH4SO3+4H+=Cu+Cu2++2NH+2SO2↑+2H2O;50%;
③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的SO2将Cu2+还原成Cu+,Cu+再歧化,循环往复。因为SO2循环使用,直至所有Cu(II)都成为Cu,故Cu元素的转化率可达100%;故答案为100%;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的SO2将Cu2+还原成Cu+,Cu+再歧化,循环往复。因为SO2循环使用,直至所有Cu(II)都成为Cu,故Cu元素的转化率可达100%。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时练习(含解析) 2022-2023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下一篇:6.2化学平衡 同步练习 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