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练习卷(含解析)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练习卷
一、单选题
1.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少年时代,他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具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奖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C.由原电池原理知所有的合金都比纯金属更易被腐蚀
D.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Fe-3e-═Fe3+,从而形成铁锈,但此过程铜不被腐蚀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3.298 K、101 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0.5 molN2(g)和3 mol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反应,最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等于46.19kJ B.大于46.19 kJ C.小于46.19 kJ D.无法确定
4.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而没有利用价值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D.电池的两个电极不可能材料相同
5.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结构式
C.羟基的电子式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6.下列措施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蒸馏水
B.Al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将石灰石粉碎
D.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增加KClO3的用量
7.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② B.②③ C.①②⑤ D.全部
8.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是( )
A.氢气 B.煤炭 C.石油 D.核能
9.Mg﹣H2O2电池可用于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C.该电池的总反应为:Mg+H2O2═Mg(OH)2
D.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0.不属于工业合成氨条件的是
A.铁触媒做催化剂 B.常压 C.500℃左右 D.N2和H2的投料比为1∶2.8
11.工业制硝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NH3在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适当提高O2的浓度可以提高NH3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NH3的转化率为最大值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2.羰基硫(COS)可作为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COS(g)+H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恒容容器,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若为恒容容器,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N2,反应速率加快
C.若为恒压容器,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若为恒压容器,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N2,反应速率减小
13.锂海水电池在航海中有着重要应用,其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2Li+2H2O=2LiOH+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镍作正极
B.金属锂发生氧化反应
C.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电子从锂电极经海水流向镍电极
14.下列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5.近年来甲醇用途日益广泛,越来越引起商家的关注,工业上甲醇的合成途径多种多样。现有实验室中模拟甲醇合成反应,在2L密闭容器内以物质的量比2:3充入CO和H2,400℃时反应:CO(g)+2H2(g) CH3OH(g),体系中n(C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5
n(CO)(mol) 0.020 0.011 0.008 0.007 0.007
(1)如图表示反应中CH3OH的变化曲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
(2)用C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CH3OH)=2v(H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断开2molH-H键的同时断开4molC-H键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CH3OH与O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CH3OH从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a极附近溶液pH将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16.向2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3OH(g)和1.3molH2O(g),只发生上述①、②反应。测得H2O(g)、CO2、H2、CO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CH3OH(g)的平衡体积分数极低,则图中的曲线b、d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若体系在某温度下经5min达平衡状态,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26mol,CO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前5min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mol·L-1·min-1,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17.请填写下表:
微粒符号 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Cl ________ 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Al3+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r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
①Zn电极是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
②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
(2)由铜、铁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铁是__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写离子方程式)。
19.Ⅰ.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由_______流出。(填电极材料名称)。
(3)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生成物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硫酸
C.增大压强 D.滴加几滴CuSO4溶液
Ⅱ.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气体和4molB气体在2L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发生反应:A(g)+2B(g) 3C(g)+D(s)。若经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
(4)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5)2min时物质B的浓度为_______。B的转化率为_______。
(6)当下列哪些项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E.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B同时生成1.5molC F.用A、B、C表示的速率比为1:2:3
G.正反应速率v(B)=0.4 mol·L-1·min-1,逆反应速率v(D)=0.6 mol·L-1·min-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C.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20.中国炼丹家大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就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钥石(即钥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颜色相似的钥石金。
(1)钥石金的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炉甘石转化为钥石的有关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气体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1.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氮气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
(2)如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其中所含的正盐作为一种化肥俗称____,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酸化板结。
(3)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2++2NH3 H2O=Fe(OH)2+2NH和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式为____。若反应中有0.6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____g。
22.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______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 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b 2v(Cr2O72-)=v(CrO42-)
c 溶液的颜色不变 d.溶液的pH值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0.01mol Cr2O72-离子,需要________mol的FeSO4·7H2O。
(4)许多过渡(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中有两种电离方式,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 + CrO2-(亮绿色)+H2OCr(OH)3(s)Cr3+(紫色)+ 3OH-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加酸则平衡向右移动,则生成Cr3+盐,加碱则平衡向左移动,生成亚铬酸盐(CrO2-)
b 在一定条件下存在:Cr(OH)3+OH-=CrO2-+2H2O;Cr(OH)3+3H+=Cr3++3H2O
c Cr3+盐中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溶液变成无色
d Cr(OH)3(固)在水中的存在叁个平衡
2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Na2S:___________;
(2)CaCl2:___________;
(3)CH4:___________;
(4)CO2:___________。
(5)H2S:___________;
(6)MgF2: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是氧化过程,故A错误;
B.金属与外加直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被保护,所以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能保护水闸,故B正确;
C.有的合金能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如不锈钢,故C错误;
D.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铁为负极,易被腐蚀,发生Fe-2e-═Fe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B
【详解】A.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可以降低Cl2的溶解度,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
B.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只影响速率,故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C.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浓氨水中,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促使氨气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
D.2SO2+O22SO3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
故选B。
3.C
【详解】由反应N2(g)+3H2(g) 2NH3(g)△H=-92.38kJ/mol可知,生成2mol氨气时放出92.38kJ热量;0.5 molN2和3molH2放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由于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放出的热量小于46.19 kJ。综上所述,故选C。
4.B
【详解】A.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有时需要通过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有利用价值,故A错误;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因该反应正向为混乱度增大的过程,△S>0,不能自发进行,即△H T·△S>0,则△H>0,故B正确;
C.适宜的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升温可能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故C错误;
D.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是相同的材料,如氢氧燃料电池中正负极都是石墨,故D错误;
答案选B。
5.B
【详解】A. S2-的核电荷数为16,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S2-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式为:,故B正确;
C. 羟基是电中性基团,电子式为,故C错误;
D. 丙烯的结构为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时,碳碳双键打开,聚合后得到,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6.C
【详解】A.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Al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Al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不生成氢气,反应速率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将石灰石粉碎,块状大理石改为粉末状,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C符合题意;
D.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增加KClO3的用量,固体反应物的浓度无变化,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7.A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中,浓度只针对于有浓度概念的物质;如溶液、气体等,压强只针对于气体。
【详解】①若反应物是纯固体或纯液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①错误;
②升高温度一定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从而加快反应速率,②正确;
③压强只对含有气体的体系有影响,若反应中不含气体,则该条件无法加快反应速率,③错误;
④若反应物是加入的反应物是纯固体或纯液体,则不会影响反应速率,④错误;
⑤MnO2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对于不用MnO2做催化剂的反应,加MnO2不会影响反应速率;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②,故选A。
【点睛】本题一定要注意,纯固体和纯液体是没有浓度概念的,所以增大这两类物质的用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
8.A
【详解】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A满足题意;
B.煤炭燃烧会产生CO、CO2、SO2等造成环境问题的物质,B不满足题意;
C.石油产品燃烧生成CO、CO2等造成环境问题的物质,C不满足题意;
D.核能的利用可能造成核泄漏,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A。
9.C
【分析】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中,镁为活泼金属,失电子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H2O2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详解】A. 镁是活泼金属,Mg-2e-═Mg2+,Mg失电子是该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 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溶液中Cl﹣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
C.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正极反应式为H2O2+2e-═2OH-,所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Mg+H2O2═Mg(OH)2,故C正确;
D. H2O2在石墨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知识,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0.B
【详解】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是:
压强:从化学平衡角度和化学反应速率角度选择高压;
温度:从化学平衡角度选低温,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选高温,综合选择500℃左右;
浓度:N2和H2的投料比为1∶2.8并将气态氨气变成液态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及时补充氮气和氢气;
催化剂:铁触媒催化剂;
答案选B。
11.C
【详解】A. 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可提高生产效率,A项正确;
B. 增大反应物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NH3的转化率,B项正确;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
D. NH3的转化率为最大值时,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答案选C。
12.D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为气体,所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恒容,则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B.恒容通入氮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变,所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为气体,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C错误;
D.恒压条件下通入氮气,容器体积变大,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D
【分析】根据总反应Li+2H2O=2LiOH+H2↑可知Li被氧化,则金属锂为负极,金属镍为正极。
【详解】A.金属锂发生还原反应为负极,则金属镍为正极,故A正确;
B.锂单质反应生成锂离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电子不能在海水中移动,电子经导线由金属镍流向金属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4.D
【详解】A.中 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故A错;
B.为酸碱中和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原电池,故B错;
C.虽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为非自发进行,故C错;
D.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故D正确;
答案选D。
15. b 0.003mol·L-1·s-1 b A 降低 O2+4e-+2H2O=4OH-
【详解】(1) CH3OH是产物,随反应进行物质的量增大,平衡时CH3OH物质的量为CO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n(CO),图表中CO的物质的量0~3s变化=0.02mol-0.007mol=0.013mol,所以CH3OH在0~3s浓度变化量为0.0065mol/L,图象中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
(2) 0~2s内CO物质的量的变化=0.02mol-0.008mol=0.012mol,(CO)==0.003mol·L-1·s-1,故答案为:0.003mol·L-1·s-1;
(3) 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CH3OH)=(H2)为正反应速率之比,故a不选;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选;
c.断开2molH-H键表示正反应,断开4molC-H键表示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d.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容器的体积均不变,所以密度一定不变,故d不选;
答案选:b;
(4)电子由a流向b,说明a为负极,b为正极,CH3OH与O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H3OH从A通入,b通入氧气;由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CH3OH-6e-+8OH-=C+6H2O可知,反应消耗OH-,则a极附近溶液pH将降低;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A;降低;O2+4e-+2H2O=4OH-。
16. CO2 CO 0.098 2.33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CH3OH(g)的平衡体积分数极低,可以认为反应反应①中CH3OH近似完全反应,故有:反应②可知,只有反应②有CO生成,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故CO、H2O的百分含量一直增大,为曲线c或d所示,有H2O的物质的量比CO的大,故曲线c为H2O、曲线d为CO,而CO2、H2的百分含量则一直减小,故曲线a、b所示,又H2的物质的量大于H2,故曲线a为H2,b为CO2,若体系在某温度下经5min达平衡状态,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26 mol,CO的物质的量为0.8 mol,根据三段式分析,设反应转化了xmol的CH3OH,则有:, 故有:1-x+x-0.8+3x-0.8+0.8+1.3-x+0.8=4.26,解得:x=0.98mol,故前5min的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CH3OH)=,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CO2;CO;0.098;2.33。
17. Al3+
【详解】Cl原子核电荷数为17,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式为;
H-的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为2,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式为;
Al3+的核内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式为Al3+;
Ar原子核电荷数为18,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式为。
【点睛】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其中:①原子的电子式依据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的多少,先用小黑点“ ”(或“×”)等符号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各表示出1个电子,多余的电子配对;②简单阳离子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已失去最外层电子,其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本身.例如:Al3+;③简单阴离子应标出离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总数,再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
18. 负 Zn-2e-=Zn2+ 正 2H++2e-=H2↑ 负 Fe-2e-=Fe2+ Fe+2H+=Fe2++H2↑
【详解】(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Zn比铜活泼,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是正极,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负;Zn-2e-=Zn2+;正;2H++2e-=H2↑;
(2)由铜、铁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铁比铜活泼,所以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铜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的总反应为:Fe+2H+=Fe2++H2↑,故答案为:负;Fe-2e-=Fe2+;Fe+2H+=Fe2++H2↑;
19.(1)放热
(2) 正 铜
(3)AD
(4)0.1 mol/(L·min)
(5) 1.6mol/L 20%
(6)BC
(7)AB
【详解】(1)根据图示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上述反应Fe失去电子被氧化,H+得到电子生成H2,若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正极,铁为负极,H2SO4为电解质溶液,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铜电极流出。
(3)A. 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与H+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B. 改稀硫酸为98%的硫酸,常温下与铁发生钝化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反应速率减慢;
C. 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滴加几滴CuSO4溶液,Fe与被置换出的Cu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加快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故选AD。
(4)依据题意,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根据同一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比值等于系数之比,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5)2min时物质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L-1×2L=1.2mol,则物质B减少了1.2mol×=0.8mol,剩余4mol-0.8mol=3.2mol,浓度为= 1.6mol/L;B的转化率为=20%。
(6)A.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该反应气体分子数没有改变,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其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该体系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该体系中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其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E.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B同时生成1.5molC,这两种说法均指正反应速率,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F.用A、B、C表示的速率比为1:2:3,没有指明正逆方向,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G.正反应速率v(B)=0.4 mol·L-1·min-1,逆反应速率v(D)=0.6 mol·L-1·min-1,D是固体物质,其浓度是常量,不用于表达反应速率;
故选BC。
(7)A.升高温度平衡发生移动,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A正确;
B.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时间长短无关,B正确;
C.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时加快后逐渐下降,逆反应速率逐渐加快,C错误;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受温度、浓度等影响,是可能改变的,D错误;
E.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E错误;
故选AB。
20. Zn、Cu ZnCO3ZnO+CO2↑ 2ZnO+C2Zn+CO2↑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分析】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颜色相似的钥金石,碳酸锌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锌,氧化锌、氧化亚铜与碳在高温反应生成锌铜合金。
【详解】(1)根据分析,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分别发生反应ZnCO3ZnO+CO2↑、2ZnO+C2Zn+CO2↑,2Cu2O+C4Cu+CO2,得到由Zn、Cu组成的钥金石,及钥金石的成分为Cu、Zn;
(2)由(1)可知,炉甘石转化为钥石的有关方程式为ZnCO3ZnO+CO2↑、2ZnO+C2Zn+CO2↑,前者为分解反应,后者为置换反应,生成的气体为CO2,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分别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21.(1)
(2) NH3+HCl=NH4Cl 硫铵
(3)4Fe(OH)2+O2+2H2O=4Fe(OH)3
(4) 2NH3+3O22HNO2+2H2O 4.7
【详解】(1)氮是7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氮气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形成氮氮三键,其电子式为:;
(2)浓盐酸与氨气反应产生NH4Cl,因此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这是由于浓硫酸与挥发的NH3反应产生硫酸铵或硫酸氢铵,固体的化学式是(NH4)2SO4或[NH4HSO4],俗称硫铵;
(3)氨气与FeSO4液滴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红褐色的Fe(OH)3,因此看到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 H2O=Fe(OH)2+2NH和4Fe(OH)2+O2+2H2O=4Fe(OH)3;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同时产生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反应中每转移12 mol电子,反应会产生2 mol HNO2,其质量是m(HNO2)=2 mol×47 g/mol=94 g,现在反应过程中转移0.6mol的电子,则反应产生HNO2的质量
22. 橙 cd 0.06 ab
【分析】(1)根据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来回答;
(2)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定、动、变、等来回答判断;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知识来计算回答;
(4)a.根据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来回答;
b.根据Cr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中有两种电离方式来回答;
c.Cr3+盐中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溶液变成NaCrO2;
d.Cr(OH)3(固)在水中的存在的平衡体系知识来回答。
【详解】(1)若平衡体系的pH=2,在酸性环境下,化学平衡2CrO42-(黄色)+2H+ Cr2O72-(橙色)+H2O正向移动,溶液显示橙色;
(2)a.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不一定平衡,故a错误;
b.2v正(Cr2O72-)=v逆(CrO42-)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溶液的颜色不变,证明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
d.溶液的pH值不变,即溶液的酸性不变,氢离子浓度不变,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d;
(3)第②步中,还原0.01molCr2O72-离子,即得到了0.06mol的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要变为三价铁离子,即需要0.06mol的FeSO4 7H2O;
(4)a.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可以知道加酸则平衡向右移动,则生成Cr3+盐,加碱则平衡向左移动,生成亚铬酸盐(CrO2-),故a正确;
b.Cr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中有两种电离方式,所以Cr(OH)3+OH-=CrO2-+2H2O;Cr(OH)3+3H+=Cr3++3H2O,故b正确;
c.Cr3+盐中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氢氧化铬,后沉淀消失,溶液变成NaCrO2,溶液显示亮绿色,故c错误;
d.Cr(OH)3(固)在水中的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两大平衡体系,故d错误;
故选ab。
23.
【分析】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的过程中,式子的左边是形成化合物的原子的电子式,右边是物质的电子式,同时表示出电子的转移,中间用→连接,注意判断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由此分析。
【详解】(1)Na2S为离子化合物,两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一个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化钠,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2)CaCl2为离子化合物,一个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两个氯原子各得到一个电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3)CH4为共价化合物,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4)CO2是氧原子和碳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各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5)H2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各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6)MgF2为离子化合物,一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两个氟原子各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化镁,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点睛】需要注意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表示的区别,为容易混淆的地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4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下一篇: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练习题(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