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1 微观示意图题-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重难点01 微观示意图题
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考查学生对微粒观及模型图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
解答此类题型需掌握以下相关知识:
1.掌握分子、 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了解分子、 原子的性质;
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原子不能再分, 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不变
4.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 生成物的类别
5.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构成情况
1.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构成、物质类别及催化剂
2.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3.从宏观、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4.特殊型考法
 
一、单选题
1.(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2.(2022秋·福建龙岩·九年级校考期中)氚(chuān)和氚的化合物在核反应、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图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A.氚原子含有2个质子
B.氚原子核电荷数为1
C.氚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氚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3.(2023春·安徽滁州·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是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得信息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A.图中的反应物是同一种物质 B.图中共有种原子
C.该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D.该变化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4.(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5.(2022·河北·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
7.(2023·四川内江·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一模)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改变
C.甲烷中碳元素转化成碳单质,化合价不变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23春·重庆江北·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2022年6月1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其中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氧化物 B.物质丙中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4 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
9.(2018·广东·中考真题)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
(1)请把下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10.(2017·广东·中考真题)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下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 )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 “纯净物”、“混合物”)。
11.(2022秋·福建莆田·九年级校考期中)2021年4月,日本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中的氚、碳14等难以去除的放射性物质,通过环境循环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安全。碳14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表示为;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聚变中产生巨大能量,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除核能外,科学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
(1)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原因是_______。
(2)氘和氚核聚变的过程中,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核聚变_______化学变化(填“属于”或“不属于”)。
(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
(4)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气的两种理想途径。通过途径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工业上目前常采用甲烷和水蒸气经催化重整制氢,如图是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反应中,甲、乙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③图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12.(2023春·山东潍坊·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
(1)①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
②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
【实质再探】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结合成沉淀(填化学符号)
(3)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__________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填化学符号),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归纳小结】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5)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
(6)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滴加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13.(2023秋·山东东营·九年级东营市实验中学校考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已知构成相似的盐具 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u(NO3)2 溶液和 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向 Cu(NO3)2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向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 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 Cu(NO3)2和 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___(任举一例)。
(5)在溶液中能与 CuSO4反应而不与 Cu(NO3)2 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任举一例)。
14.(2022秋·江苏南通·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结合图示完成问题:
(1)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②图1中n的值为______,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Fe、Ag两种金属,微观变化情况如图2。溶液中新生成的离子甲是___(填离子符号)。
(3)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
①这个过程是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2022·江苏无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作为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见图1.在一定温度下,利用Fe-Mo/C作催化剂,裂解乙醇也可以制备氢气。在获取氢气的过程中,按照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制备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但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绿氢则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接分解水或发电电解水制氢。
氢能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1)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酸雨是pH<___________的降雨,导致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等气体的排放。
(3)写出图1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从氢能源的获取方式看,最为清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灰氢 B.蓝氢 C.绿氢重难点01 微观示意图题
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考查学生对微粒观及模型图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
解答此类题型需掌握以下相关知识:
1.掌握分子、 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了解分子、 原子的性质;
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原子不能再分, 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不变
4.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 生成物的类别
5.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构成情况
1.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构成、物质类别及催化剂
2.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3.从宏观、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4.特殊型考法
 
一、单选题(共0分)
1.(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答案】B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合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含有氢元素,因此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2秋·福建龙岩·九年级校考期中)氚(chuān)和氚的化合物在核反应、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图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A.氚原子含有2个质子 B.氚原子核电荷数为1
C.氚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氚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示,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因此其核电荷数也是1,选项正确;
C、根据图示,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选项错误;
D、根据图示,氚原子质子数是1和中子数是2,故不相等,选项错误;
故选:B。
3.(2023春·安徽滁州·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是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得信息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A.图中的反应物是同一种物质 B.图中共有种原子
C.该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D.该变化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D
【详解】A、图示中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共两种物质,选项错误;
B、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共有三种小球,因此有种原子,选项错误;
C、反应前两种分子变成了两种新的分子,因此产生了新的物质,选项错误;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因此原子的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选项正确,故选D。
4.(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即二氧化碳和甲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解题。
【详解】A、如图所示,乙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丙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和丙元素组成不同,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丙是水(),其相对分子质量是,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即氢气和乙即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分析出化学方程式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5.(2022·河北·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回答。
【详解】A、乙是氢气化合价为0,丁是水,氢元素化合价为+1,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C、丁是水,电解时可生成氧气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的氮气与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C、NO中氮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下降,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四川内江·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一模)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改变
C.甲烷中碳元素转化成碳单质,化合价不变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详解】A、甲烷(CH4)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液态锡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说法错误;
C、设甲烷中碳元素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解得x=-4,转化成的碳单质化合价为0,则化合价改变,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生成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3春·重庆江北·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2022年6月1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其中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氧化物 B.物质丙中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4 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甲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乙是由N、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物质丙为氮气,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2O4和N2H4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6):(18×4)=7:6,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9.(2018·广东·中考真题)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
(1)请把下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答案】 2CH4+O22CH3OH 化合反应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解答。(1)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22CH3OH;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10.(2017·广东·中考真题)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下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 )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 “纯净物”、“混合物”)。
【答案】 混合物
【详解】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第二个方框内应补充三个氧分子,第三个方框内应补充两个氮分子和两个水分子;第三个方框中有不同的分子,说明有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11.(2022秋·福建莆田·九年级校考期中)2021年4月,日本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中的氚、碳14等难以去除的放射性物质,通过环境循环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安全。碳14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表示为;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聚变中产生巨大能量,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除核能外,科学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
(1)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原因是_______。
(2)氘和氚核聚变的过程中,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核聚变_______化学变化(填“属于”或“不属于”)。
(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
(4)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气的两种理想途径。通过途径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工业上目前常采用甲烷和水蒸气经催化重整制氢,如图是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反应中,甲、乙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③图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核电荷数(或质子数)都为1
(2)不属于
(3)A
(4)2H2OO2↑+2H2↑
(5) 1:2 H2O和CO2
【详解】(1)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原因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都为1;
(2)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不是生成新原子,所以核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
(3)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其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所以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
(4)途径二制取氢气的原理是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5)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上述反应①中,甲(CH4)、乙(H2O)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③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的是:H2O和CO2。
12.(2023春·山东潍坊·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
(1)①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
②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
【实质再探】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结合成沉淀(填化学符号)
(3)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__________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填化学符号),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归纳小结】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5)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
(6)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滴加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答案】(1) Na+、Cl-
(2) Cu2+、OH-
(3) H+、
(4)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5)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6) Na+、H+、 Ba(OH)2
【详解】(1)②由图1可知,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离子是Na+、Cl-,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符号表达式为:。故填:Na+、Cl-;。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Cu2+和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填:;Cu2+、OH-。
(3)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H+与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是:。故填:H+、;。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故填: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5)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互相交换成分结合为碳酸钾和硝酸钠,这两种物质都溶于水,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所以碳酸钠和硝酸钾不发生反应,故填: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6)由图3可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Na+、H+、;所以滴加Ba(OH)2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故填:Na+、H+、;Ba(OH)2。
13.(2023秋·山东东营·九年级东营市实验中学校考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已知构成相似的盐具 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u(NO3)2 溶液和 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向 Cu(NO3)2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向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 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 Cu(NO3)2和 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___(任举一例)。
(5)在溶液中能与 CuSO4反应而不与 Cu(NO3)2 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任举一例)。
【答案】(1)Cu2+
(2)Cu(NO3)2+2NaOH=Cu(OH)2↓+2NaNO3
(3) Cu2+ Zn2+
(4)Fe(或Mg)
(5)Ba(NO3)2
【详解】(1)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Cu2+;
(2)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
(3)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铜之前,所以锌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而锌片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硫酸铜剩余,只含有生成的硫酸锌,所以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分别是::Cu2+、:、:Zn2+;
(4)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铁排在铜之前,可以将铜离子置换出来(合理即可);
(5)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钡和硝酸铜不反应,所以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Ba(NO3)2(合理即可)。
14.(2022秋·江苏南通·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结合图示完成问题:
(1)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②图1中n的值为______,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Fe、Ag两种金属,微观变化情况如图2。溶液中新生成的离子甲是___(填离子符号)。
(3)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
①这个过程是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四##4 6 Na2Se
(2)Fe2+
(3) 太阳
【详解】(1)①硒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故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故答案为:四;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m=3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8+18+n=34,n=6;
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钠元素通常显+1价,故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
(2)金属活动性:Fe>Cu>Ag,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银和硫酸铜不反应,故溶液中新生成的离子甲是Fe2+;
(3)①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利用太阳光实现水的分解,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反应Ⅰ为水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过氧化氢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2022·江苏无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作为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见图1.在一定温度下,利用Fe-Mo/C作催化剂,裂解乙醇也可以制备氢气。在获取氢气的过程中,按照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制备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但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绿氢则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接分解水或发电电解水制氢。
氢能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1)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酸雨是pH<___________的降雨,导致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等气体的排放。
(3)写出图1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从氢能源的获取方式看,最为清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灰氢 B.蓝氢 C.绿氢
【答案】(1)不可再生
(2) 5.6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SO2、NO2
(3)
分解反应
(4)C
【解析】(1)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
酸雨是pH<5.6的降雨,导致酸雨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
(3)
反应1的中图示反应物为H2O,生成物为H2和H2O2,题目中提到在新型催化剂下,太阳照射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4)
根据短文可知,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制备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但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绿氢则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接分解水或发电电解水制氢,最为清洁的是绿氢,故选:C。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真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10 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

下一篇:重难点05 常见气体的制取-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