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沪教版(全国)化学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轮复习基础提升题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鉴别它们。以下对各组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加适量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氯化铵和硫酸铵 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
D.棉线和毛线 分别点燃闻味、看灰烬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2、NO2以及臭氧等
4、下列物质在灼烧时能发出烧焦羽毛味的是( )
A.棉花 B.兔毛 C.锦纶 D.塑料袋
5、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点,下列变化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铁的生锈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石油分馏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
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减少使用塑料袋
8、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D.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10、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真丝围巾 B.塑料保鲜袋 C.纯棉衬衣 D.红木家具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后性质也不发生改变
C.空气中氮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78%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2、如表实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
B.天然气可以燃烧 ——用来做饭
C.铁具有导热性——制作铁锅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14、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完美体现了“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独特魅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飞扬火炬使用纯氢作燃料,实现碳排放为零
B.速滑馆使用固态 CO2制冰,固态 CO2俗称“干冰”
C.礼仪服内胆添加的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D.火炬外壳材料由碳纤维与新型树脂复合而成,该材料为复合材料
15、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低碳经济以低能 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二、填空题。
16、甲烷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无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燃料,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17、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①干冰②金刚石③聚乙烯④明矾
(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2)可用于生活净水的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 。
18、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______,氧气占______,稀有气体______,二氧化碳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会对环境造成酸雨。
19、学校科学活动月,小明绘制了一幅简笔画-自然界中碳的循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释放CO2的方式主要有火山喷发、 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依据图示分析,控制温室效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有 、 。
(3)二氧化碳被碱性物质吸收可形成碳酸盐。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被氨水吸收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②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③ 在该生产流程中,你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
(5)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都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的。
①稀有气体常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 。
②干冰可用于制做舞台云雾,利用了干冰 的性质。
20、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 (填“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使用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 性;
(4)装粽子的食品包装袋使用的是 (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
2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时定为______、___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污染指数和级别越高,空气质量情况越______。
三、实验题。
2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若要利用A装置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D装置收集一瓶氢气,则气体应该从________(填“e”或“f”)口通入。
(3)小康认为实验室制取氢气选择装置B比装置C更好,与装置C相比较,装置B的主要优点是什么?___ 。
2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_______。
②上述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③实验中用仪器F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_(填“瓶口”“瓶内”之一),若观察到木条_______的现象,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继续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W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________ 。
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1质量增加a g,仪器B2质量增加b 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四、计算题。
25、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2023年中考沪教版(全国)化学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轮复习基础提升题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2、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鉴别它们。以下对各组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加适量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氯化铵和硫酸铵 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
D.棉线和毛线 分别点燃闻味、看灰烬
【答案】C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2、NO2以及臭氧等
【答案】D
4、下列物质在灼烧时能发出烧焦羽毛味的是( )
A.棉花 B.兔毛 C.锦纶 D.塑料袋
【答案】B
5、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点,下列变化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铁的生锈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石油分馏
【答案】B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
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减少使用塑料袋
【答案】C
8、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D.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
【答案】B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答案】A
10、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真丝围巾 B.塑料保鲜袋 C.纯棉衬衣 D.红木家具
【答案】B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后性质也不发生改变
C.空气中氮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78%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B
12、如表实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D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
B.天然气可以燃烧 ——用来做饭
C.铁具有导热性——制作铁锅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答案】B
14、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完美体现了“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独特魅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飞扬火炬使用纯氢作燃料,实现碳排放为零
B.速滑馆使用固态 CO2制冰,固态 CO2俗称“干冰”
C.礼仪服内胆添加的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D.火炬外壳材料由碳纤维与新型树脂复合而成,该材料为复合材料
【答案】C
15、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低碳经济以低能 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答案】D
二、填空题。
16、甲烷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无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燃料,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答案】CH4 +2O22H2O + CO2
17、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①干冰②金刚石③聚乙烯④明矾
(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2)可用于生活净水的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 。
【答案】(1)②; (2)④; (3)①; (4)③;
18、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______,氧气占______,稀有气体______,二氧化碳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会对环境造成酸雨。
【答案】78% 21% 0.94% 0.03% 二氧化硫(或填)
二氧化氮(或填)
19、学校科学活动月,小明绘制了一幅简笔画-自然界中碳的循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释放CO2的方式主要有火山喷发、 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依据图示分析,控制温室效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有 、 。
(3)二氧化碳被碱性物质吸收可形成碳酸盐。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被氨水吸收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②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③ 在该生产流程中,你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
(5)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都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的。
①稀有气体常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 。
②干冰可用于制做舞台云雾,利用了干冰 的性质。
【答案】(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石油;CH4 +2O2 CO2 +2H2O;
(2)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3)CO2 + Ca(OH)2 = CaCO3↓ + H2O;17.7;
(4)物理变化;二氧化碳无水乙醇;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提取过程中的作用等;
(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易升华。
20、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答案】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最终会形成酸雨
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未燃烧碳颗粒、尘粒污染空气
2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 (填“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使用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 性;
(4)装粽子的食品包装袋使用的是 (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
【答案】 瘦肉; 甲状腺肿大; 导热; 热塑性
2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时定为______、___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污染指数和级别越高,空气质量情况越______。
【答案】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差
三、实验题。
2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若要利用A装置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D装置收集一瓶氢气,则气体应该从________(填“e”或“f”)口通入。
(3)小康认为实验室制取氢气选择装置B比装置C更好,与装置C相比较,装置B的主要优点是什么?___ 。
【答案】(1)
(2)f (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_______。
②上述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③实验中用仪器F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_(填“瓶口”“瓶内”之一),若观察到木条_______的现象,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继续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W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________ 。
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1质量增加a g,仪器B2质量增加b 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 A→B→F 瓶口 复燃
(2)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四、计算题。
25、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答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