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一轮练习题---初识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一轮练习题-初识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A.处理污水中的硫酸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C.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硫酸除去废铁屑
2.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
B.利用活性炭可以使硬水软化
C.羊毛、棉花、腈纶都不是天然纤维
D.儿童患佝偻病是因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碘
3.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均正确的是 (  )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B.将铁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说明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D.氢氧化钠固体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先会潮解,然后还会发生变质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稀释浓硫酸 C.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D.用力塞紧橡皮塞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如果浓度不大,可暂不处理,或用水冲一下即可
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垫石棉网
D.称量药品时,为避免药品腐蚀托盘,应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给液体加热
C.读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7.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产生H+
D.可用铁制容器长期盛装食醋
8.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C.氢氧化钠溶液遇石蕊溶液变红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9.有以下说法:①烧碱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③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④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
A.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都为置换反应,所以置换反应都是金属与酸的反应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O=Ca(OH)2 B.Fe+CuSO4=FeSO4+Cu
C.H2SO4+2NaOH=Na2SO4+2H2O D.CuO+2HCl=CuCl2+H2O
12.只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三种黑色固体:铁粉、氧化铜、木炭粉 【稀盐酸】
B.三种白色固体: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 【水】
C.三种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氧气、空气 【燃着的木条】
D.三种无色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镁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二、填空题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1)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第1周期 H He
第2周期 Li Be B C N O F Ne
第3周期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①Al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
②画出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根据周期表体现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构建了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
①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____。
②写出由物质Y转化为Cu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14.选择题
(1)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______。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氧气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15.小明家里卫生间的水龙头正下方瓷砖上有黄褐色斑痕,用湿抹布擦不干净,请你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除去斑痕,简单说出你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在空气中易与______反应生成坚固的______,故在建筑上常用来砌砖抹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____________。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______,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D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 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态的物质B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______。
(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______。
(3)B瓶有什么作用?______。
20.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氢气,所选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
五、计算题
21.同学们用熟石灰粉末中和实验室废液中的盐酸,取废液200 g,不断加入熟石灰粉末,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与熟石灰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5 g熟石灰时,废液呈什么性?
(2)依据实验图示中的数据,计算废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22.在探究某破损的试剂瓶内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问题时,4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取用样品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体积 10ml 20ml 30ml 40ml
得到沉淀的质量 2.0g 4.0g 5.0g 5.0g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试剂瓶内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
a.没有变质 b.部分变质 c.完全变质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欲通过实验将该试剂瓶内的200g药品中的杂质除去,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
①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g;
②具体的实验操作是将药品全部溶解、加入称量好的氢氧化钙并搅拌、_______、蒸发结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处理污水中的硫酸用熟石灰,原理是正确的,但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选项A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原理和化学方程式都是正确的,故选项B正确;
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错误,故选项C错误;
D、用稀硫酸除去废铁屑,该原理正确,但化学方程式违背客观事实,产物应该是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铁,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以吸水,因此可以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吸附有毒有色有异味的物质,但无法吸附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可通过蒸馏或是煮沸的方法软化,选项错误;
C、羊毛和棉花是天然纤维,腈纶是合成纤维,选项错误;
D、儿童缺钙会引起佝偻病,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选项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白雾,选项错误;
B、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因此将铁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选项错误;
C、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如氧化铁就不与水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进而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从而变质,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物质在空气中发生变质的原因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成分,如水、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等。
4.D
【详解】试题分析: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因受热不均而向外迸溅。此项正确。B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此项正确。C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冲洗,以免改变原物质的浓度等性质。此项正确。D A连接仪器时应用两只手分别抓住试管和橡皮塞,通过旋转橡皮塞连好仪器。也不要在桌面上进行,以防出现用力过大而损坏试管。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5.C
【详解】A、稀硫酸中的水分蒸发后会慢慢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浓度不大也要及时处理,故错误;
B、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C、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故正确;
D、称量药品时,为避免药品腐蚀托盘,应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故错误。故选C。
6.B
【详解】A、闻药品气味时,要用扇气入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的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A选项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走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用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的三分之一处,图中这几处都有不恰当,故B选项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选项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pH变大,故B错误;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所以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故C正确;
D、铁活泼金属,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铝和氢气,所以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故D错误。故选C。
8.C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B
【详解】①烧碱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也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质量增大,故该说法正确;
②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浓盐酸易挥发,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该说法正确;
③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得溶液质量减小,故该说法错误;
④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该说法错误;
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会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生成氢氧化钙溶液,而氢氧化钙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得固体质量增大,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择B。
10.A
【详解】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正好是稳定结构,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故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如铁是由种原子构成,故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别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还可能是金属单质与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故错误;
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A。
11.C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为酸,氢氧化钠为碱,则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则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木炭粉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13. 金属 13 Cu2O
【详解】(1)①铝属于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
②钠原子的电荷数为11,图见答案。
(2)①X为Cu的氧化物,且铜元素为+1价,因此X的化学式为Cu2O;
②物质Y为碱,且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因此Y的化学式为Cu(OH)2,其转化为CuSO4,是与H2SO4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B
(2)C
【解析】(1)
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B;
(2)
A、氢氧化钠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描述正确;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描述正确;
C、氢氧化钠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描述错误;
D、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描述正确
故选:C。
15.用刷子沾醋擦洗(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详解】卫生间的水龙头正下方瓷砖上有黄褐色斑痕是由于水龙头生锈导致的,由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可以和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可以考虑家庭中的酸性物质去除,因此用刷子沾醋擦洗可洗掉斑痕。
16. 减小 二氧化碳 碳酸钙
【解析】略
17. H2O CO2(或二氧化碳) Na2CO3+Ca(OH)2=CaCO3↓+2NaOH
【详解】(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A是水,B是氧气,C是氧化铜,D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故A是水,化学式为:H2O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所以C是氢氧化钠,B可以是碳酸钠,A和碳酸钠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二氧化碳,B→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框图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8. H2O 干冰 复分解反应
【分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会转化成C,C是水,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A是氧化铜,氧化铜转化成的D可以直接转化成氢氧化铜,E和氢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D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E是氯化铜,D是硫酸铜。
【详解】(1) 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会转化成C,C是水,故C的化学式为H2O。
(2) 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故固态的物质B俗称为干冰。
(3)反应①是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符合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故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 A生成D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会转化成C,C是水,D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D是硫酸铜。
19.(1)吸收O2的速率
(2)左升右降
(3)作对比
【分析】(1)
蝗虫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
(2)
蝗虫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被蝗虫吸收掉,蝗虫因氧气缺乏,变的呼吸困难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会有变化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3)
活的蝗虫与死的蝗虫进行对比,实验效果更明显。
20. b、e、f、d、c、i
【详解】(1)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A装置制取氧气,并且试管口放了一团棉花,则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需用固液常温型装置,选择B装置,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也含有水蒸气,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洗气装置的导气管是长进短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其它气体杂质,最后除去水蒸气,故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氢气,所选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e、f、d、c、i。
【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密度选择收集装置。洗气装置的导气管是长进短出。
21.酸;3.7%
【详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7.4g氢氧化钙和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当加入5g熟石灰时,酸有剩余,所以废液的呈酸性;
(2)设废液中HC的质量分数为x,
x≈3.7%。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2. B 74 过滤
【详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最终生成碳酸钙质量是5.0g,
x=5.3g,
该试剂瓶内氢氧化钠质量:10g-5.3g=4.7g,因此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10g该样品中,5.3g碳酸钠,故该试剂瓶内的200g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20=106g;
①设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y=74g
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74g。
②具体的实验操作是将药品全部溶解、加入称量好的氢氧化钙、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三)(图片版 无答案)

下一篇:第2章 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练习(含解析) 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