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水性笔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Fe56 Co59 Se79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我国科技成就的报道,化学解读错误的是( )
选项 科技成就 化学解读
A 研制稳定且有非凡比表面积的铝硅酸盐沸石(ZEO-1) ZEO-1属于金属材料
B 首次实现以和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 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及解决粮食危机
C 发现古菌能将石油(烷基型有机物)转化为天然气 合适温度能提高古菌活性
D 碳家族再添新成员-发现次晶态金刚石晶体 它是石墨烯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2.下列表征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球棍模型:
B.氯气的共价键电子云轮廓图:
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D.的结构式:
3.胶体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Liepatoff规则:胶核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本身组成相似的离子形成胶粒)。硅胶溶液组成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粒中表面离子数目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
B.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似
C.和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硅胶粒子数约为
D.硅胶溶液的胶团中
4.下列装置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分离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液态混合物
B.用装置乙所示方法观察Cu和浓硫酸反应后有生成
C.用图丙所示的滴定装置测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D.用图丁装置比较S、C和Si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5.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铝离子电池一般采用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几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Ⅰ、Ⅱ、Ⅲ均熔点低、难挥发
B.化合物Ⅲ中O、F、S电负性顺序:
C.化合物Ⅱ中阴、阳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
D.化合物Ⅰ中C、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6.中成药连花清瘟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绿原酸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子式为
B.1mol该分子最多可与发生反应
C.该分子与足量的发生加成反应的生成物与该分子相比,手性碳原子数增多
D.该分子最多有8个碳原子共面
7.1,2-丙二醇脱氧脱水反应的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有O-H键断裂,过程③④均有C-C键断裂
B.过程①只发生了加成反应
C.该过程中催化剂通过增大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8.美托拉宗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及高血压,下图所示有机化合物是制备美托拉宗的中间产物,其组成元素Z、X、Y、Q、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Q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体
B.和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相同
C.氢化物的沸点高低顺序一定为:
D.M、W均可与Q形成原子个数比为的化合物,两种化合物漂白原理相同
9.如下流程可实现和NO综合处理并获得保险粉()和硝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装置Ⅰ中得到比较纯的,此时溶液呈酸性
B.装置Ⅰ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一定为:
C.装置Ⅰ中生成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10.钾、铁、硒可以形成一种超导材料,其晶胞在、和平面投影分别如图所示:
已知:晶胞参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超导材料的最简化学式为
B.Fe原子的配位数为4
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该晶体的密度的计算式为
D.基态钾离子的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共有7个原子轨道
11.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证明氧化性: 将稀硫酸酸化的溶液滴入溶液中 溶液变为黄色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D 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12.优化焦炭水蒸气重整工艺可制得CO含量较低的氢燃料。0.1MPa下,按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焦炭和水蒸气。体系中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达到平衡时,的产率和CO、、干态气体的物质的量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干态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
B.制备CO含量低的氢燃料应选择200~600℃
C.800~1400℃,随温度升高的产率降低,是因为反应Ⅲ正向进行程度增大
D.1200℃,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水蒸气,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值比原平衡的大
13.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元素主要以铵盐和磷酸盐形式存在,可用铁、石墨作电极,用电解法除去。电解时:如图甲所示原理可进行除氮;翻转电源正负极,可进行除磷,原理是利用将转化为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0~20min脱除的元素是氮元素,此时石墨作阳极
B.溶液pH越小,有效氯浓度越大,氮的去除率越高
C.图乙中20~40min脱除的元素是磷元素,此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D.电解法除氮中有效氯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14.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可以获得高效能源,还能对工业污水等进行处理。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硫废水并电解制备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N处发生电极反应:
B.右侧电池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P极移向Q极
C.光照强度大小不影响的制备速率
D.不考虑损耗,电路中每消耗,理论上Q极可制得
15.25℃时,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HX、、三种溶液,pM[p表示负对数,M表示、、等]随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
B.调整溶液的,不可除去工业废水中的
C.滴定HX溶液至a点时,溶液中
D.、固体均易溶解于HX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钴是生产电池材料高温合金、磁性材料及催化剂的重要原料。一种以湿法炼锌净化渣(含有Co、Zn、Fe、Cu、Pb等金属及其氧化物)为原料提取钴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常温下,,。
②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为正表示该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工业上,在“浸出”过程中,常选用硫酸浸取,而不用盐酸,原因是________。
(2)常用作沉淀剂,在“铜渣”中检测不到,“除铜液”中浓度为,则此时溶液的________[已知常温下,饱和水溶液中存在关系式:]。
(3)“氧化”过程中,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沉铁”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5)Co元素的存在形式的稳定区域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E-pH图)所示,在溶液时,能将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以1吨湿法炼锌净化渣(Co的质量分数为w%)为原料提取出。在提取过程中钴的损失率为________%(填含w、m的表达式)。
(6)Co的一种化合物为六方晶系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的分数坐标,已知晶胞含对称中心,其中1号O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6667,0.3333,0.1077),2号O原子的分数坐标为________。
17.(14分)环氧丙醇(GLD)常用作树脂改性剂。在液相有机体系中,可通过碳酸二甲酯(DMC)和丙三醇(GL)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已知:
①敞口容器可看成恒压装置,体系压强在反应过程中与大气压()相等;
②反应中产生的物质的量相对于空气中很少,故可忽略不计,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04%;
③气体和液体共存于同一体系,如在溶剂E中发生的反应,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表示为[为气体分压,为液相体系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Ⅱ、Ⅲ的焓变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表示反应Ⅰ的焓变曲线为________(填“”“”或“”)。
(2)为研究上述反应的平衡关系,向敞口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DMC和1.0molGL,控制温度为℃。平衡时,测得液相体系中GLD的物质的量分数,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平衡时GLD的产率=________%,体系放出热量=________kJ,反应Ⅰ各组分以液相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________。
(3)同温下,向上述体系中注入惰性四氯化碳稀释,以W表示体系中加入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实验测定W不同时,DMC的平衡转化率和GLD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纵坐标表示GLD平衡产率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W最大的是________(填“”、“”或“”)。图丙为在不同催化剂下反应相同时间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丙上的b、d两点可能是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其原因为________。
18.(14分)氧化镧()在玻璃、陶瓷、电子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工业上通常将沉淀剂加入氯化镧()溶液得水合碳酸镧,经灼烧获得氧化镧产品。
Ⅰ.水合碳酸镧的制备
已知:制备水合碳酸镧时,若溶液碱性太强会有碱式碳酸镧[]生成。
(1)向氯化镧溶液中加入适量碳酸氢铵溶液,控制溶液pH为6.5~7,充分搅拌后陈化2h,洗涤数次,真空抽滤,得到水合碳酸镧。
①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③碳酸镧是一种用于治疗高磷血症的新型药物。已知某磷酸盐浓度与对应吸光度满足如图关系,磷酸盐与碳酸镧结合后吸光度为0,取浓度为30mg/L的该磷酸盐溶液2mL,加入适量,上述实验制备的水合碳酸镧,半个小时后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为0.23,计算水合碳酸镧对磷酸盐的结合率为________(结合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模拟制备水合碳酸镧。
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f(填接口字母)。实验中应先打开装置________中活塞(填“X”或“W”),为保证碳酸镧的纯度,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
Ⅱ.灼烧水合碳酸镧得固体
Ⅲ.EDTA滴定法测定()样品纯度
已知:样品中杂质不与EDTA反应;EDTA均可与、按形成配合物;遇二甲酚橙显玫瑰红色;的EDTA配合物中加入后,EDTA会被重新释放。
步骤1:准确称取样品,用适量稀盐酸溶解后,稀释至250mL(待测液);
步骤2:取25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充分反应;
步骤3:加入1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锌标准液滴定剩余的EDTA至玫瑰红色(不计数);
步骤4:加入(过量)放置10分钟,释放与镧络合的EDTA,用锌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锌标准液。
(3)实验测得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步骤4加入溶液后,若放置时间过短,会导致产品中纯度测定值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19.(13分)药物Q能阻断血栓形成,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ii
(1)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的分子式为
B.和D都有苯环和氨基,是同系物
C.F的结构简式为:
D.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E和P
(3)M→P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M能发生银镜反应。M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5)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6)W是P的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W的结构简式:________。
i.包含2个六元环,不含甲基
ii.W可水解,W与NaOH溶液共热时,1molW最多消耗3molNaOH
(7)Q的结构简式是,也可经由P与Z合成。已知:,合成Q的路线如下(无机试剂任选),写出X、Y、Z的结构简式:________。
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铝硅酸盐沸石为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实现以和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并生成有机物,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及解决粮食危机,B正确;
C.古菌活性得需要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活性,C正确;
D.次晶态金刚石晶体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A.球棍模型中碳的原子半径大于氢的原子半径,故A错误;
B.氯气的共价键电子云轮廓图正确;
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中箭头由镁指向氯,故C错误;
D.的结构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
A.胶粒中带负电荷数大于带正电荷数,表面离子数不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数,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胶核优先吸附,根据Liepatoff规则可得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似,故B正确;
C.许多分子聚集一起形成胶粒,形成胶粒数小于,故C错误;
D.胶团不带电荷,,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A.分馏需要温度计,故A错误;
B.水加到Cu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易发生迸溅,故B错误;
C.酚酞在偏碱性时出现显色,而生成的氯化铵水解显酸性,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C错误;
D.通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比较,可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故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A.离子液体熔点低,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形成稳定的离子键,所以难挥发,故A正确;
B.O、F、S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B正确;
C.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故C错误;
D.化合物Ⅱ中C、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是杂化,故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A.该物质不饱和度为8,分子式为,A错误;
B.该物质中酚羟基所在苯环的邻对位与溴取代、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加成,所以1mol该分子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B错误;
C.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与足量加成后右侧六元环上与O相连的4个C均为手性碳,手性碳不变,左侧苯环加成后手性碳增加,C正确;
D.苯环、碳碳双键、酯基都为平面形结构,经过旋转单键,9个碳原子可以在同一平面,且经旋转单键右侧六元环中也有碳原子可共面,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A.由循环机理图可知过程④中断裂C-O,形成碳碳双键,不存在C-C的断裂,故A错误;
B.过程①不仅发生了加成反应,还有水生成,故B错误;
C.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
D.由循环机理图可知,反应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依题意X、Y、Q分别为C、N、O;M为S,W为Cl,Z为H;
A.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黄色浑浊硫单质和无色气体二氧化硫,A正确;
B.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3,B错误;
C.题目中没有说明是简单氢化物,碳可以形成多种烃,故不能判断沸点高低,C错误;
D.M、W均可与Q形成原子个数比为的化合物,分别为、,漂白原理为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原理为其强氧化性,原理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9.B
【解析】
A.电离大于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
B.装置Ⅱ中生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装置Ⅲ中发生与反应生成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正确;
D.装置Ⅲ中生成的加入到装置Ⅱ中继续参与反应,实现了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
A.由平面投影图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体心的钾原子个数为2,位于面上的铁原子个数为4,位于棱上和体内的硒原子的个数为4,则超导材料最简化学式为,A正确;
B.由平面投影图可知,位于面上的铁原子与位于棱上和体内的硒原子的距离最近,所以铁原子的配位数为4,B正确;
C.设晶体的密度为,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C正确;
D.基态钾离子的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共有3个原子轨道,D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
A.酸性溶液中可氧化,故A错误;
B.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未加硝酸酸化,出现白色沉淀,不能够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故B错误;
C.甘油中含有多羟基,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得到绛蓝色溶液,实验现象能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故C正确;
D.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钾、硫酸锰和水,但是溶液不分层,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A.反应Ⅰ,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含量增大;反应Ⅱ,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含量降低;曲线B表示CO干态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A表示干态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故A错误;
B.200~600℃氢气的含量低,制备CO含量低的氢燃料应选择800℃左右的温度,故B错误;
C.800~1400℃,甲烷的体积分数几乎不变,随温度升高的产率降低,是因为反应Ⅱ逆向进行程度增大,故C错误;
D.1200℃,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水蒸气,增大,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值比原平衡的大,故D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A.因0~20min脱除的元素是氮元素,需要将铵根离子、氨气氧化成氮气,所以此时石墨作阳极,A正确;
B.pH减小,反应逆向移动,导致溶液中减小,使的氧化率降低,则氮的去除率随pH的减小而降低,B错误;
C.翻转电源正负极开始除磷,Fe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氧化生成,被还原为,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B。
14.A
【解析】
A.N极为负极,硫氧化菌将氧化为S,硫再放电生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
B.铂电极P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Q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阳离子移向阴极,溶液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Q极移向P极,故B错误;
C.光照强度大小影响单位时间内生成氧气的量,即影响电流强度,会影响的制备速率,故C错误;
D.不考虑损耗,电路中每消耗,转移电子为6mol,生成,为,故D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
A.,加碱后铜离子先沉淀,亚铁离子后沉淀,②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
B.时,,,,,同理可得,调整溶液的,则,铜离子沉淀完全,可除去工业废水中的,故B错误;
C.时,,此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为:,,滴定HX溶液至a点时,由图pH略大于7,故溶液中,故C正确;
D.,平衡常数为,同理,,平衡常数为,则固体易溶解于HX溶液,而难溶于HX,D项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14分,除指明外,每空2分)
(1)Cu、 盐酸易挥发,对设备腐蚀性强(1分)
(2)0.5
(3)
(4)调节溶液pH(1分)
(5)
(6)(0.3333,0.6667,0.6077)
【解析】
(1)“浸出渣”的主要成分为Cu、。工业上,在“浸出”过程中,常选用硫酸浸取,而不用盐酸,原因是盐酸易挥发,对设备腐蚀性强;
(2)常用作沉淀剂,在“铜渣”中检测不到,“除铜液”中浓度为,由,可知溶液的,,故;
(3)“氧化”过程中,与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沉铁”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生成氢氧化铁;
(5)在溶液时,能将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1吨湿法炼锌净化渣(Co的质量分数为w%)为原料提取出。理论生成Co为,实际生成的Co的质量为:,在提取过程中钴的损失率为。
(6)Co的晶胞可以看做是由两个正三棱柱构成的,1和2号氧原子分别位于两个正三棱柱里,晶胞含对称中心,1号氧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6667,0.3333,0.1077),则2号O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3333,0.6667,0.6077)。
17.(14分,每空2分)
(1)c
(2)25 3.68 0.4
(3)乙 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均为平衡状态,图丙中,DMC的转化率达到最大时达到平衡状态,之后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b、d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因为、、,结合题图可知,同温时,曲线b对应的焓变数据为曲线a、c对应之和,所以曲线a代表反应Ⅱ,曲线b代表Ⅲ,曲线c代表反应Ⅰ。故答案为:c;
(2)令,由题意可知,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04%,则,代入上式,解得,列三段式可求,平衡时GLD的产率;由小问1分析可知,曲线c代表反应Ⅰ,反应放热,曲线a代表反应Ⅱ,反应吸热,则体系放出热量。反应Ⅰ各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以液相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5;3.68;0.4;
(3)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Ⅰ逆向移动,而反应Ⅱ正向移动,DMC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因此图甲表示DMC的平衡转化率,图乙表示GLD的平衡产率;同温下,加入惰性四氯化碳稀释,反应物和产物浓度均降低,则反应向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GLD的产率将增大,W越大,GLD产率越高,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均为平衡状态,而图丙中,DMC的转化率达到最大时,才达到平衡状态,后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c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d处于平衡状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乙;;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均为平衡状态,图丙中,DMC的转化率达到最大时达到平衡状态,之后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b、d处于平衡状态。
18.(14分,除指明外,每空2分)
(1)①
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
③41.7%
(2)debc(1分) X(1分) 控制氨气(或)通入量(通入比例),防止生成碱式碳酸镧(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3) 偏低
【解析】
(1)①碳酸氢钠与氯化镧生成,离子方程式为。
②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洗涤干净。
③根据题意,加入水合碳酸镧吸光度为0.23,此时磷酸盐的浓度为17.5mg/L,水合碳酸镧对磷酸盐的结合率。
(2)二氧化碳中氯化氢要除掉,另外通二氧化碳的导管不需要防倒吸,结合分析可知装置接口顺序应为adebef;氨气的溶解度大于二氧化碳,故实验中应该先通氨气,先打开X的活塞;制备水合碳酸镧时,若溶液碱性太强会有生成。所以控制氨气(或)通入量(通入比例) ,防止生成。
(3)取25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充分反应;释放与镧络合的EDTA,用锌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锌标准液。相当于用锌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测得此样品的纯度为:。
步骤4加入溶液后,若放置时间过短,La的释放不完全,会导致产品中纯度测定值偏低。
19.(13分,除指明外,每空2分)
(1)
(2)B(1分)
(3)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分)
(4)羧基和醛基
(5)
(6)或者或者或者
(7),,(3分)
【解析】
(1)由题意,有关物质结构简式为,A:;B:
D:;E:;F:,M:;P:,J:。
(1)→A的反应方程式是;
(2)由B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由F、D的结构简式可知,与,通式不同,不是同系物;由E、P的结构简式知P分子中有醛基,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E和P,故选B;
(3)由分析可知,M→P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M的结构简式为:,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和醛基;
(5)由分析可知,J的结构简式是;
(6)P的分子式为:,符合要求的W的结构简式为:或者或者或者;
(7)依据题意,答案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2022-2023高二下学期5月质优生“筑梦”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