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2-2023高二下学期5月质优生“筑梦”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质优生“筑梦”联考
化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使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C:12 N:14 O:16 Na:23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
求的。
1.以下名称、化学用语均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B.顺 1,2 二溴乙烯的结构式:
C.苯甲酸甲酯的键线式: D.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2.有机化合物 A的键线式结构为 ,有机化合物 B 与等物质的量的 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化合物 A,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化合物 A,名称为 2,2,3 三甲基戊烷
B.有机化合物 A的分子式为 C8H18
C.有机化合物 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 4 种
D.有机化合物 B的结构可能有 3 种,其中一种名称为 3,4,4 三甲基 2 戊烯
3. 2022 年 2 月,北京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冬奥会,这次盛会充分体现了环保节能低碳的特点。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冬奥交通以绿色能源、氢能为核心,实现“绿色奥运”
B. 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环保节能、安全无毒
C. 颁奖礼服内胆里添加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冬奥火炬外壳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能耐火、耐寒、抗高温
第 1 页 共 8 页
4. 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A NaOH Ar SO2
B H2SO4 石墨 S
C CH3COONa 水晶
D Ba(OH)2 金刚石 玻璃
5.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P4中含有 P-P 键的数目为 0.4NA
B. 0.2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 0.1NA
C. 常温下,pH=2的 H2C2O4溶液中含有 H+的数目为 0.01NA
D. 电解饱和 NaCl溶液时,若阳极生成 22.4L 气体,整个电路转移电子数为 2NA
6.下列操作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 2—
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O3 + CaSO 4 CaCO3 +SO4
— +
B.硫酸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久置后变蓝:2I + O2 + 4H = I2 + 2H2O
2+ — 3+
C.向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Cl2 + 2Fe =2Cl + 2Fe
+ 3+ ﹣
D.向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过量 NaOH 溶液:NH4 + Al + 4OH =NH3 H2O + Al(OH)3↓
7. 以锆矿石(主要成分为 ZrO2,还含有 SiO2及钠、铝、铜的氧化物等杂质)为原料制备工业纯 ZrO2的工艺流程如
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氯化”结束前通一段时间氧气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炭黑
B.“溶液 1”中含有的溶质主要为 NaCl、NaOH、Na2SiO3
C.“除杂”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铜
D.“焙烧”时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坩埚、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等
第 2 页 共 8 页
8.助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向太空的运载火箭发动机以偏二甲肼和液态 N2O4为主要燃料,工作时发生
点燃
的反应为: H3C N NH2 2N2O4 3N2 4H2O 2CO2 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偏二甲肼 H3C N NH2 2 分子中 C、N 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B.H 、C 、N、O 电负性依次增大
C.C 、N、O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 、C
D.等物质的量的N2、CO2 分子含有相同数目的 π键
9. As2O3(砒霜)可用于白血病的治疗,As2O3是两性氧化物(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溶于盐酸
生成 AsCl3,AsCl3用 LiAlH4还原生成 Al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As2O3 分子中 As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 B.LiAlH4为共价化合物
C.AsCl3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D.AlH3分子键角小于 109.5°
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2+ 3+ - 2- 2- -
11.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 K 、NH4 、Fe 、Al 、Cl 、SO4 、CO3 、AlO 2 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
-1
为 0.3 mol·L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 + 2+ - 2-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 Al 、Cl B.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NH4 、Fe 、Cl 、SO4
+ 2+ 2+
C.滤液 X 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 NH4 、Fe 和 Ba D.沉淀 C 的成分是碳酸钡和氢氧化铝
12.锂电池负极材料为 Li 嵌入两层石墨层中,形成如图所示的晶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负极材料的摩尔质量为 79 B.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
C.Li 的配位数为 8 D.晶胞中 Li 与 C 原子个数比为 1:6
第 3 页 共 8 页
2+ - -
13. 向含有 Fe 、I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BC 3+A.线段 代表 Fe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1
B.原混合溶液中 c(FeBr2)=6 mol·L
C.当通入 Cl2 2 mol 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 ===2Fe3+2 +I2+4Cl

2+
D.原溶液中 n(Fe )∶n - -(I )∶n(Br )=2∶1∶3
14.将 SO2 分别通入无氧、有氧的浓度均为 0.1 mol·L-1的 BaCl2 溶液和 Ba(NO3)2 溶液中,除 BaCl2 溶液(无
氧)外,都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测得各溶液 pH 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 a所示溶液 pH降低的原因:SO2+H2O H2SO3 2H++SO2 -3
B.依据曲线 b可推知 0.2 mol·L-1KNO3溶液(无氧)能氧化 SO2
C.曲线 c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2 + O2+ H2O = BaSO4↓ + 2H+
D.曲线 d -所表示的过程中 NO 3 是氧化 SO2的主要微粒
15. 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处理酸性废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图如下图所示。若上端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
氧化性中间体羟基自由基( )。若上端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中间体氢原
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O2完全转化为羟基自由基( )时转移了 2mol 电子
- 2+
B 无论上端口是关闭还是打开,正极反应式均为:Fe - 2e === 2Fe
C 若处理含酚类的酸性废水,则上端口应关闭
D 若处理重铬酸根的酸性废水,则上端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

16.已知 pOH = -lg c(OH ) 。初始温度 25℃时,向 20mL0.1 mol·L 1氨水中滴加 0.05mol·L 1的稀硫酸,测
得混合溶液的温度 T、pOH 随加入稀硫酸体积 V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对应NH 4 的水解平衡常数:
Kh (c) > Kh (b) > Kh (a)
B.水的电离程度:a < b < c
C.图中 b 点溶液中, c NH+ >2c SO2-4 4
D.若V3=40,则 c 点对应溶液中 c H+ =c OH- +c NH+4 +2c NH 3 H 2O
第 4 页 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52 分。
17.(12 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 NO 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 K 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 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 B 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加热试管,观察到装置 B 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 E 和 F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 分)LiFePO4、LiPF6、LiAsF6、LiCl 等常用于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请回答:
3- 2+
(1) PO4 的立体构型是____, Fe 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____。
(2)题干中所给四种物质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
(3)抗坏血酸( )常被用作碳包覆的碳源,以增强电极导电性,其易溶于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电池工作时,Li 沿聚乙二醇分子中的碳氧链迁移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中阴离子未画出),电解质 LiPF6或
LiAsF6 的阴离子结构如图乙所示(X=P、As)。
+
①从化学键角度看, Li 迁移过程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锂离子的迁移速率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则 Li 在_______(选填“LiPF6”或“LiAsF6”)中迁
移较快。
③图乙中 X 的杂化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
3 3 3 2 3 3
a.sp b.sp d c.sp d d.sp d
第 5 页 共 8 页
(5) Cu2O 晶体结构与 CsCl(图 2)相似,只是利用 Cu4O 占据 CsCl 晶体中 Cl 的位置,而 Cs 位置由 O原子占据,
3
如图 3 所示,每个 Cu2O 晶胞中有_____个“Cu2O”;Cu2O 晶胞中 Cu 的配位数是_____;若①处 Cu 原子坐标为( ,4
1 3 3 3 1
, ),②处 Cu 原子坐标为( , , ),则③处 Cu 原子坐标为(____,____,____)。
4 4 4 4 4
19.(16 分)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 PbSO4、PbO2、PbO 和 Pb。还有少量 Fe、Al 的盐或氧化物等。
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实现铅的回收。
查阅资料:
-8 -14
ⅰ 溶度积常数: Ksp (PbSO4) = 2.5 10 ; Ksp (PbCO3) = 7.4 10 ;
ⅱ 一定条件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 pH 如下:
Fe3 Fe2 Al3 Pb2
开始沉淀时 2.3 6.8 3.5 7.2
完全沉淀时 3.2 8.3 4.6 9.1
ⅲ NaHCO3溶液遇酚酞试剂不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脱硫”中PbSO4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结合相关数据解释选择Na2CO3能使铅膏中PbSO4
完全转化的原因______。
(2)“酸浸”后溶液的 pH 为 4.6,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所用Na2CO3中可能含有NaHCO3进行实验测定Na2CO3含量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称取Na2CO3固体样品 m 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 250 mL 容量瓶中;
第 6 页 共 8 页
步骤二:移取 25.00 mL 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 2滴酚酞,用 0.1000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滴定终点,
消耗盐酸V1 mL;
步骤三: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 2 滴指示剂 M,继续用 0.1000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
盐酸V2 mL;
步骤四: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 22.45,V2平均值为 23.55。
①本实验中滴定管最适宜选取______的碱式滴定管和酸式滴定管(填“25 mL”或“50 mL”)。
②步骤二中移取 25.00 mL 待测液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
检查是否漏水→蒸馏水洗涤→用待测液润洗 2~3 次→______。
a.在滴定管下方放一个洁净的锥形瓶
b.记录初始读数V0
c.每次润洗后的溶液从滴定管上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
d.每次润洗后的溶液从滴定管下口放入指定的烧杯中
e.加入待测液至“0”刻度以上
f.将乳胶管稍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放液排除管尖气泡
g.放液,当管内液面的最低点与“25+V0 ”刻度相平时停止放液
h.调整滴定管内液面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③描述第一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指示剂 M 为______;
④原Na2CO3固体中______(填“是”或“否”)含NaHCO3,若有其质量为______g(若前空填“否”则此空
不填)。
⑤某同学操作时第一滴定终点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
20.(14 分)氮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及生产中均有重要的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与氧气在一定压强和 800 ℃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可发生不同反应,
-1
反应ⅰ:4NH3(g)+5O2(g) 4NO(g)+6H2O(g) ΔH=-905 kJ·mol 产率 98%
-1
反应ⅱ:4NH3(g)+3O2(g) 2N2(g)+6H2O(g) ΔH=-1 268 kJ·mol 产率 2%
①该条件下氮气被氧气氧化为 N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压强和 800 ℃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
反应ⅰ的产率大于反应ⅱ产率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
对反应ⅰ的选择性比反应ⅱ的选择性 。
③反应ⅰ与反应ⅱ有关物质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第 7 页 共 8 页
A.氨催化氧化生成 NO 时,温度应控制在 780~840 ℃之间
n(O2)
B.提高物料比 的值,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
n(NH3)
C.对反应加压可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D.高于 900 ℃时 NO 的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与高温下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有关
(2)某科研小组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 4 mol N2、2 mol O2(g),控制适当条件使
其发生如下反应:
2N2(g)+O2(g) 2N2O(g) ΔH>0,测出 O2的某种平衡物理量 X
(体积百分数或转化率)随着温度、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X (填“能”或“不能”)表示平衡体系中 O2的体积百分数;b点
浓度商 Qc与对应温度下的 K 比较:Qc K(填“>”“=”或“<”)。
(3)为了研究反应的热效应,我国的科研人员计算了在一定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ⅰ.N2H4(l) N2(g)+2H2(g) ΔH0 Kp0
4 1
ⅱ.N2H4(l) NH3(g)+ N2(g) ΔH1 Kp1
3 3
4 2
ⅲ. NH3(g) N2(g)+2H2(g) ΔH2 Kp2
3 3
①t ℃时,在恒容容器中,加入足量 N2H4(l)发生反应ⅰ和ⅱ。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为 22 kPa,p(H2)
3
=p(NH3),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Kp0= kPa 。
②若①中反应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反应容器容积扩大 2倍,反应再次平衡后,c(N2)相比原平衡时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lg Kp1 T 和 lg Kp2 T 的线性关系图如右图所示,据此分析:
ΔH0 (填“大于”或“小于”)0;
4 2
对于反应 NH3(g) N2(g)+2H2(g),
3 3
图中 v 正(A) v 正(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 8 页 共 8 页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质优生“筑梦”联考
高二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表(本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C C B A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D B B A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6(12 分)(每空 2分)
答案: (1) 产生 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 NO 与 O2反应生成 NO2而产生干扰
(2) 铜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
+ - 2+
3Cu+8H +2NO3 ===3Cu +2NO↑+4H2O
(3) 验证 NO 的生成;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 E 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 NO
(4) 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17. (10 分) (每空 1分)
答案:(1) 正四面体形(1 分) (1分)
(2)As (1 分)
(3)抗坏血酸分子含有多个羟基,可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1 分)
(4) 化学 LiAsF6 c
1 3 3
(5) 2 2 ( , , )
4 4 4
18.(16 分)
答案:(1)PbSO4 (s)+CO 2-3 (aq) PbCO3 (s)+SO 2-4 (aq ) (2分)
反应 PbSO 2- 2-4 (s)+CO3 (aq) PbCO3(s)+SO4 (aq)的平衡常数
c
K = (
- -
SO2 ) c(SO2 )×c (Pb2 +4 4 ) K PbSO= = sp ( 4) 2.5 10-8= = 3.4 105> 105 ,
c(CO2-3 ) c(CO2- )×c (Pb2+ ) K (PbCO ) 7.4 10 -143 sp 3
PbSO4可以比较彻底的转化为PbCO3。(2 分)
(2)Fe(OH) 、Al3 (OH) (2分)3
(3)①50(1 分) ②defhbag(2 分)
③ 当最后半滴标准盐酸溶液滴下,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1分)
甲基橙(1分)
④ 是(1分) 0.09240(2 分) ⑤偏小(2分)
19(14 分)
-1
答案:(1)① N2(g)+O2(g) 2NO(g) ΔH=+181.5 kJ·mol (2 分)
② 大 (1 分) ③AD(2 分)
(2) 不能 (1 分) < (2 分)
(3) ① 384 (2 分) ②不变(1 分) ③小于 (1分) 小于(2 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