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沪教版(全国)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轮素质养成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K-9-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相混后,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
A.H2SO4 B.NH3 C.NaCl D.Cu(OH)2
4、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酚酞属于氧化物
B.一个酚酞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7:2
C.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5%
5、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的两种金属,分别反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水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7、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8、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9、某化工厂以石灰石、纯碱和水为主要原料制取烧碱.在制取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可表示:CaCO3CaOCa(OH)2NaOH.上述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取用固体粉末
C.二氧化碳验满 D.滴加液体
12、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13、如图所示是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1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15、下列4个图像分别对应4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
B.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C.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量CuSO4和K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KOH溶液
二、填空题。
16、小金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两天后汤姆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再次测试同一杯牛奶,并且这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牛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释现象:_____
_____ 。
17、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________(填“a”或“b”)。
(2)对于a曲线表示的反应,物质____________(填名称)有剩余。
18、实验室有 4 种试剂,分别为 HNO3 溶液、CuSO4 溶液、MgCl2 溶液和 KOH 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______。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______。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N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测得碳酸饮料的pH 7(填“<”或“=”或“>”)。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1~图4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 。
(4)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 (填一项)等优点。
20、根据家庭小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白醋和料酒的标签已模糊不清,不通过品尝,可以用_______的方法就能快速区分开来。
(2)如图所示,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燃着的蜡烛,在蜡烛周围放一些物质,再沿玻璃杯内壁倒入白醋可以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白醋未淹没蜡烛),则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①碎鸡蛋壳 ②纯碱 ③白糖 ④食盐
21、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_。
(2)图2:先在一支试管中装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观察到液面下降。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 ,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22、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B中示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
三、实验题。
23、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这说明了:
_____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 具有挥发性。
四、科学探究题。
24、)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
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五、计算题。
25、在一烧杯中盛有22.3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PH___7(填“、或”)。
(2)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2023年中考沪教版(全国)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轮素质养成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2、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K-9-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相混后,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
A.H2SO4 B.NH3 C.NaCl D.Cu(OH)2
【答案】B
4、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酚酞属于氧化物
B.一个酚酞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7:2
C.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5%
【答案】A
5、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A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的两种金属,分别反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水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D
7、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8、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答案】C
9、某化工厂以石灰石、纯碱和水为主要原料制取烧碱.在制取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可表示:CaCO3CaOCa(OH)2NaOH.上述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10、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答案】A
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取用固体粉末
C.二氧化碳验满 D.滴加液体
【答案】B
12、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C
13、如图所示是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答案】B
1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答案】B
15、下列4个图像分别对应4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
B.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C.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量CuSO4和K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KOH溶液
【答案】B
二、填空题。
16、小金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两天后汤姆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再次测试同一杯牛奶,并且这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牛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释现象:_____
_____ 。
【答案】化学变化
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说明牛奶发酵,生成了新物质乳酸。
17、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________(填“a”或“b”)。
(2)对于a曲线表示的反应,物质____________(填名称)有剩余。
【答案】(1)a (2)稀盐酸
18、实验室有 4 种试剂,分别为 HNO3 溶液、CuSO4 溶液、MgCl2 溶液和 KOH 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______。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______。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N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SO4 溶液 KOH 溶液
(2) CuSO 4 + 2KOH = K2SO4+ Cu(OH)2↓
(3) HNO3+ NaHCO3 = NaNO3+ H2O + CO2↑
19、某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测得碳酸饮料的pH 7(填“<”或“=”或“>”)。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1~图4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 。
(4)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 (填一项)等优点。
【答案】(1)< (2)ACE
(3)图3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直接放回原瓶(合理即可)
(4)节约药品
20、根据家庭小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白醋和料酒的标签已模糊不清,不通过品尝,可以用_______的方法就能快速区分开来。
(2)如图所示,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燃着的蜡烛,在蜡烛周围放一些物质,再沿玻璃杯内壁倒入白醋可以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白醋未淹没蜡烛),则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①碎鸡蛋壳 ②纯碱 ③白糖 ④食盐
【答案】闻气味 ①②
21、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_。
(2)图2:先在一支试管中装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观察到液面下降。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 ,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答案】(1) 试管乙中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22、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B中示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
【答案】(1)水分子不断运动 (2)吸水性
三、实验题。
23、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这说明了:
_____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 具有挥发性。
【答案】(1)胶头滴管
(2)滤纸条从试管口往里逐渐变红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对比便于观察
(4) 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滴反了 浓氨水
四、科学探究题。
24、)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
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答案】红 酚酞
Ca(OH)2 CaCl2 50mL水
五、计算题。
25、在一烧杯中盛有22.3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PH___7(填“、或”)。
(2)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1)NaCl、HCl; ; (2)4.4; (3)23.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