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专练:光(有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专练:光
1.(2023邵阳市一模)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人们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来计时。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平面镜成像 D. 光的折射
2.(2023北京市通州区一模)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潭水看上去比实际深度浅 B. 叶脉被露珠放大
C. 鸟在水中的倒影 D. 红墙上大树的影子
3.(2023兴化市一模)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镜子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是光源
C. “安得五彩虹,驾车作长桥”,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
D.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2023兴化市一模)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照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竖直向上移动 B. 水平向左移动
C. 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 D. 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
5.(2023滁州市一模)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平面镜,则(  )
A. 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B. 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相交于一点
C. 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D. 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镜后一点
6.(2023泰州市一模)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溪水水面飞行的画面。白鹭倒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 形成的;白鹭看到了水中的鳜鱼是由于光的 _______ 形成的。
7.(2023邵阳市一模)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8.(2023驻马店市泌阳县一模)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通过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如图所示,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___________。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会发生______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9.(2023北京市通州区一模)在图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10.(2023驻马店市泌阳县一模)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11.(2023东莞市一模)如图所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BO恰好经过凸透镜另一侧焦点F。再经水平面上的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为OC。请在图中画出:①入射光线AB;②反射光线OC。③反射角的度数。
12.(2023邵阳市一模)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处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点,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请画出竖直激光束AO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13.(2023许昌市一模)如图所示,甲图中猴子在岸边看水中的月亮。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M表示,请在乙图中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
14.(2023滁州市一模)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S'为发光体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来自S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且通过S'。请补全光线a的光路,并找到发光体S的位置。
15.(2023泰州市一模)小敏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进行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移动光屏后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________出现指尖的像(选填“会”或“不会”)。
16.(2023北京市通州区一模)小菲在实验室里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过程。请你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实验现象,完成下面填空:
(1)小菲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
(2)她将“点亮”的电子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并左右移动光屏。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缩小、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3)她又将电子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当把光屏移动到60 cm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再次观察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倒立的实像;
(4)她再将电子蜡烛放置在30 cm刻度线处,并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17.(2023东莞市一模)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缩小的实像。该镜头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拍毕业照时,还有学生未入镜,此时摄影师应该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学生;
(2)如图丙是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终端。当人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3)手机扫码支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丁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二维码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摄像头到二维码的距离应位于_________处。
18.(2023宿迁市一模)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使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
19.(2023佛山市南海区一模)如图 1 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
(1)实验中蜡烛 B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B 蜡烛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分别测量 A、B 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___________(选填序号)项措施;
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进行实验
C.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只减小 A 蜡烛的高度进行实验
(3)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 A 的像。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4)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 LED 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 2 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20.(2023兴化市一模)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前,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们大致在水透镜的______上;
(2)小华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照相机”/“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眼镜(“近视”/“远视”)。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他把凸透镜向______调。
(4)为了探究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现象,小华把一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丁)。小明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实/虚)像。
2023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专练:光参考答案
1.(2023邵阳市一模)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人们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来计时。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平面镜成像 D. 光的折射
【答案】A
2.(2023北京市通州区一模)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潭水看上去比实际深度浅 B. 叶脉被露珠放大
C. 鸟在水中的倒影 D. 红墙上大树的影子
【答案】C
3.(2023兴化市一模)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镜子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是光源
C. “安得五彩虹,驾车作长桥”,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
D.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D
4.(2023兴化市一模)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照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竖直向上移动 B. 水平向左移动
C. 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 D. 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
【答案】D
5.(2023滁州市一模)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平面镜,则(  )
A. 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B. 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相交于一点
C. 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D. 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镜后一点
【答案】A
6.(2023泰州市一模)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溪水水面飞行的画面。白鹭倒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 形成的;白鹭看到了水中的鳜鱼是由于光的 _______ 形成的。
【答案】 ①. 反射 ②. 折射
7.(2023邵阳市一模)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答案】 ①. 凸透镜 ②. 会聚
8.(2023驻马店市泌阳县一模)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通过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如图所示,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___________。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会发生______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答案】 ①.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 相等 ③. 镜面
9.(2023北京市通州区一模)在图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答案】
10.(2023驻马店市泌阳县一模)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答案】
11.(2023东莞市一模)如图所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BO恰好经过凸透镜另一侧焦点F。再经水平面上的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为OC。请在图中画出:①入射光线AB;②反射光线OC。③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12.(2023邵阳市一模)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处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点,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请画出竖直激光束AO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答案】
13.(2023许昌市一模)如图所示,甲图中猴子在岸边看水中的月亮。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M表示,请在乙图中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
【答案】
14.(2023滁州市一模)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S'为发光体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来自S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且通过S'。请补全光线a的光路,并找到发光体S的位置。
【答案】
15.(2023泰州市一模)小敏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进行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移动光屏后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________出现指尖的像(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 ①. 远离透镜 ②. 不会
16.(2023北京市通州区一模)小菲在实验室里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过程。请你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实验现象,完成下面填空:
(1)小菲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
(2)她将“点亮”的电子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并左右移动光屏。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缩小、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3)她又将电子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当把光屏移动到60 cm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再次观察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倒立的实像;
(4)她再将电子蜡烛放置在30 cm刻度线处,并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 ①. 倒立 ②. 等大 ③. 不能
17.(2023东莞市一模)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缩小的实像。该镜头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拍毕业照时,还有学生未入镜,此时摄影师应该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学生;
(2)如图丙是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终端。当人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3)手机扫码支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丁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二维码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摄像头到二维码的距离应位于_________处。
【答案】 ①. 倒立 ②. 远视眼 ③. 远离 ④. 人脸 ⑤. 缩小 ⑥. 不是 ⑦. 2倍焦距以外
18.(2023宿迁市一模)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使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 ①. 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 ②. 10.0 ③. 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合适的距离 ④. 在凸透镜右侧合适位置直接观察
19.(2023佛山市南海区一模)如图 1 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
(1)实验中蜡烛 B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B 蜡烛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分别测量 A、B 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___________(选填序号)项措施;
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进行实验
C.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只减小 A 蜡烛的高度进行实验
(3)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 A 的像。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4)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 LED 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 2 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答案】 ①. 不需要 ②. 相等 ③. 相等 ④. B ⑤. 能 ⑥. 虚像 ⑦. F
20.(2023兴化市一模)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前,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们大致在水透镜的______上;
(2)小华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照相机”/“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眼镜(“近视”/“远视”)。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他把凸透镜向______调。
(4)为了探究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现象,小华把一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丁)。小明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实/虚)像。
【答案】 ①. 8.0 ②. 主光轴 ③. 照相机 ④. 能 ⑤. 远视 ⑥. 下 ⑦. 实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2023届中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的描述(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