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金属与盐溶液、氧气的反应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铝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其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酸、碱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2022·山东·统考模拟预测)探究物质性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实验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镁条逐渐减少,有大量气体产生
C.将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D.向盛有浓盐酸的瓶口吹气,瓶口会出现大量的白雾
3.(2020·山东济南·统考模拟预测)类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如下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作用:结晶时,玻璃棒也起到引流作用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也耐腐蚀
D.稀盐酸中能解离出氢离子:硫酸溶液中也能解离出氢离子
4.(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铁桶不能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用熟石灰可以处理酸性土壤
D.可以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5.(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不会伴随能量变化
B.配好的波尔多液装在铁桶内会降低药效
C.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7.(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渣M和滤液N;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冒出。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滤液N中一定含有Cu2+ B.滤液N中一定含有Fe2+和Ag+
C.滤渣M中一定不含单质铜 D.滤渣M中一定含有银、铁、铜三种单质
8.(2020·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1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只有Ag
B.滤渣中只有Zn和Ag
C.滤液中肯定有Fe2+
D.滤液中肯定有Zn2+
9.(2020·山东济南·统考三模)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某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分别向 滤渣和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结合实际现象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单质
C.滤液可能是蓝色溶液 D.滤渣质量一定大于所加镁粉的质量
10.(2020·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C NaNO3溶液 NaCl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D O2 水蒸气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1.(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方案
A N2 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B 铁粉 铜粉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干燥
C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D NaOH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A Cu Fe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KCl溶液 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13.(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B Fe粉(Cu) 加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D KNO3溶液[Ba(NO3)2]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4.(2020·山东济南·统考三模)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CO(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B Cu(CuO)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C NaCl溶液(Na2CO3) 加过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5.(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将ag镁粉加入到Fe(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
B.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C.若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一定为纯净物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16.(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Cu(Fe):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K2CO3溶液(K2SO4):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NaCl (泥沙):加水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结晶
D.CO2 (HCl):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17.(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在ZnCl2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单质 B.滤液一定为浅绿色溶液
C.滤液中一定含有 Zn 2+ 和 Fe 2+ D.滤渣的质量一定小于 a g
18.(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 项 物 质 杂 质 除去杂质所选试剂
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NaCl溶液 Cu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 Ca(OH)2 CaCO3 高温煅烧
D CO2 HCl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19.(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ag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和Cu2+
C.滤液的质量一定大于ag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银三种单质
20.(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NaCl溶液 H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B NaOH溶液 Ca(OH)2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过滤
C KCl固体 MnO2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21.(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待试管中的反应 完全停止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 入烧杯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 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B.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含有 3 种溶质
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 2a 克
22.(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往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5.6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下面结论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B.滤渣中一定有 Ag、Cu 和 Fe
C.滤液中一定有 Ag+和 Cu2+ D.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 5.6g
23.(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将ag铁粉和锌粉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取滤渣放入适量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则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反应后所得滤渣一定只有铜
B.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C.反应后所得滤液一定为有色溶液
D.反应后所得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最多有三种
24.(2021·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向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2+、Mg2+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铁粉的质量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没有Cu2+
25.(2021·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 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26.(2021·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室温下,向 a g Cu(NO3)2溶液中加入Mg粉和Ag粉的混合物,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B.滤液中一定含有Mg2+、Cu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没有Mg、Cu D.反应后滤液质量一定大于ag
27.(2021·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为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方案
A H2 HCl 通入足量NaOH溶液,干燥
B CuO Cu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NaCl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28.(2021·山东济南·统考三模)现向某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液可能为蓝色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体生成
C.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单质
D.滤渣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29.(2021·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向一定质量的CuCl2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B.滤渣中只有Cu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D.滤液中一定有H+和Fe2+
30.(2021·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向a g硝酸银、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g铜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Fe,则滤液定 是无色溶液
C.若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Mg2+和Fe2+,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Ag金属单质,可能含有Fe单质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Ag和Cu,则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金属阳离子
31.(2020·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为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2 O2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碳粉
B NaCl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铁粉 铜粉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D CaCl2溶液 HCl溶液 加入过量CaCO3固体,过滤
A.A B.B C.C D.D
32.(2020·山东济南·校考一模)现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3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渣的质量可能为3g
B.滤渣中一定有单质Ag
C.若滤渣中有Ag和Fe,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D.若滤渣中只有Ag,则滤液中至少含两种金属阳离子
33.(2020·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入含有Mg(NO3)2、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Fe2+、Cu 2+
B.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D.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体产生
34.(2020·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的溶液,干燥
B HNO3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AgNO3溶液 Cu(NO3)2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35.(2020·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小瑾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了有关金属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②中的固体一定为铜和铁的混合物
B.烧杯②中的溶液可能含有两种溶质
C.烧杯③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u2+、Ag+
D.烧杯③中的固体质量一定大于烧杯②中的固体质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来解答。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就会与氧气等反应;铝与酸碱都能反应;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使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来解答。
【详解】A、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铝与酸、碱都能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常温下会与氧气生成氧化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使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错误。
B、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所以看到镁条逐渐减少,有大量气体产生,正确。
C、红色的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将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正确。
D、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向盛有浓盐酸的瓶口吹气,瓶口会出现大量的白雾,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结晶时使用玻璃棒是搅拌和转移固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
C、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耐腐蚀,故C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D正确。故选D。
4.B
【详解】A、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故铁桶不能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会使农药失效,选项正确;
B、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维生素,选项错误;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故用熟石灰可以处理酸性土壤,选项正确;
D、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选项正确;
答案为:B。
5.D
【详解】A、由于杂质二氧化锰固体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钾晶体,故要将滤液蒸发结晶,A错误;
B、主要物质FeSO4溶液和杂质CuSO4溶液都能与锌粉反应,故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FeCl3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NaCl,而主要物质NaCl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FeCl3,但由于NaOH溶液过量,即会有剩余,故会带入新杂质,错误;
D、主要物质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杂质铁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常伴随能量变化,例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错误;
B、配好的波尔多液装在铁桶内,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会降低药效,正确;
C、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
故选A。
7.B
【分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Fe、Cu加入到AgNO3混合溶液中,先发生的反应Fe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Fe(NO3)2和Ag;如果硝酸银有多余的,再发生: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Cu(NO3)2和Ag;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部分反应,铜没有反应,则硝酸银不足;滤渣M中含有铁、铜、银;滤液N中只含Fe(NO3)2。
【详解】根据分析,滤渣M中含有铁、铜、银;滤液N中只含Fe(NO3)2,滤液N中一定含有Fe2+。故选B。
8.B
【分析】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因为金属活动性锌>铁>银,硝酸银会和铁粉反应,硝酸锌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1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银没反应完铁粉不足。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粉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和硝酸锌不反应,液中滴入NaC1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银没反应完铁粉不足,此时滤渣只有银,A正确。
B、硝酸锌和铁粉不反应,滤渣中不可能含有锌,B错误。
C、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液中肯定有Fe2+,,C正确。
D、硝酸锌和铁粉不反应,滤液中肯定含有硝酸锌,肯定含有Zn2+,D正确。
故选:B。
9.B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铜>银,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结束,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渣中一定不含镁。
【详解】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通过推导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错误;
C、加入的镁可能没有将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为蓝色,正确;
D、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镁的质量,所以滤渣质量一定大于所加镁粉的质量,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硫酸铜可以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硫酸亚铁中混有硫酸铜时可以加入过量的铁,而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铜,正确;
B、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除去碳酸钠,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
C、氯化钠可以与适量的硝酸银反应,生成氯银沉淀和硝酸钠,故能除去氯化钠杂质,正确。
D、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不与氧气反应,故可以除去杂质水蒸气,正确。故选B。
【点睛】物质除杂时要注意:1、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题物质反应,2、不引入新的杂质;
11.AC
【详解】A、因为N2化学性质不活泼,O2与铜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铜,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能除去O2,故选项合理;
B、根据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干燥,把主要物质铁给除去了,故选项不合理;
C、因为氯化氢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不溶于水,所以加入过量的CaCO3除去氯化氢,过滤,得到CaCl2溶液,故选项合理;
D、因为Na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能除去硫酸钠,但加入的是过量的Ba(OH)2溶液,最后过滤后溶液中含有新的杂质氢氧化钡了,故选项不合理;
故选AC。
12.AC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Fe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硫酸钾和硝酸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出去杂质但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l能和CaCO3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去除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CD。
13.BD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可除去氧气,选项A正确;
B、加过量的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选项B错误;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可得纯净的氢氧化钠,选项C正确;
D、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硫酸钡,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选项D错误。故选BD。
14.AD
【详解】A、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碱石灰能吸收水分,但是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故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铁屑,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多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可得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AD。
15.ABC
【详解】A、金属镁和硝酸银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反应都会产生硝酸镁,则溶液中一定有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24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Ag,24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生成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产生固体的质量都增大,则滤渣的质量变大,一定大于a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Mg>Fe>Ag,则加入镁后,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与银,后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与铁;若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还有硝酸银,则镁粉不足,只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滤渣只含有银,为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活泼金属铁或铁和镁,若镁没有把硝酸亚铁反应完,溶液则为浅绿色;若镁过量把硝酸亚铁反应完,则滤液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16.BD
【分析】本题考查除杂。
【详解】A、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氯化铜溶液,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通过过滤除去氯化亚铁,铜表面的溶质用蒸馏水洗涤,再干燥水分就可以得到铜,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碳酸钾可以反应,除去保留的物质因此不符合除杂要求,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中有泥沙,加水溶解过滤可以使泥沙和氯化钠分离,最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可以反应,因此不符合除杂要求,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除杂的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除去保留的物质。
17.ABC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
【详解】A、在ZnCl2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 g铁粉,铁粉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和氯化锌不反应,因此固体中一定有铜被置换出来,故A符合题意;
B、铁和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二价铁溶液是绿色,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氯化锌不和铁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锌离子,溶液呈绿色,因此一定有二价铁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方程式可知,56份铁消耗生成铜是64份,最后因为加盐酸有气泡,说明铁有剩余,无论如何滤渣的质量不可能小于a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睛】结合金属活动性进行判断。
18.AB
【详解】A、过量的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高温煅烧CaCO3,CaCO3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了碳酸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氧化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确;
D、通入足量NaOH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能除去杂质,但把把原物质也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确。
故选AB。
19.AB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铁,说明铜不参加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A、根据分析可知,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呈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铜不参加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Fe2+,不含Cu2+,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56份的铁反应生成216份的银,因此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铜不参加反应,所以滤渣中含有锌、铜、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
20.CD
【详解】A.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AgNO3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引入了新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但与杂质Ca(OH)2反应还与NaOH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 加入足量水溶解,KCl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过滤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KCl固体,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 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到FeCl2溶液,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故选CD。
21.AD
【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
【详解】A、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了铁与氯化铜发生了反应,试管②中氯化铜有剩余,试管②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符合题意;
B、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中是否含铁,不符合题意;
C、若铁的量不足,不能将氯化铜完全反应,氯化铜过量,则反应的后的混合液中就会含有氯化锌、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三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通过题中的分析可知,加入铁的质量是2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大于2a克,符合题意。故选AD。
22.A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越易发生化学反应。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Fe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Fe+2AgNO3=2Ag+ Fe(NO3)2,当AgNO3溶液反应完以后,Fe再与Cu(NO3)2溶液反应,Fe+Cu(NO3)2=Fe(NO3)2+Cu;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渣含有银、铜、铁,滤液中含有生成的硝酸亚铁;
【详解】由分析得:
A. 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溶液为浅绿色,错误;
B. 滤渣一定有剩余的Fe,生成的Ag、Cu,正确;
C. 因为铁剩余,故滤液中只有Fe(NO3)2,一定无Ag+、Cu2+,错误;
D.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均变大,故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 5.6g正确。
故选AC。
23.AC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铁>氢>铜;铁粉和锌粉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Cu(NO3)2溶液中,硝酸铜首先和锌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再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渣放入适量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锌、铁完全反应,滤渣中只有金属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锌、硝酸亚铁,不确定硝酸铜是否过量;
【详解】由分析得:
A、反应后所得滤渣一定只有铜,正确;
B、
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变小,铁和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变大;故反应后不确定所得滤渣的质量是否大于ag,错误;
C、反应后所得滤液含有亚铁离子,故一定为有色溶液,正确;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中硝酸铜过量,则金属阳离子最多有锌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三种,正确。
故选ACD。
24.ABC
【详解】向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不能和硫酸镁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A、铁不能和硫酸镁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和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因此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铁粉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滤渣中一定含有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D、如果铁不足,滤液中含有铜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C。
25.ABC
【分析】根据锌的活动性大于铜,能与铜盐反应,银的活动性小于铜,不能与铜盐反应分析。
【详解】A、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锌能与硝酸铜反应,银不能反应,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锌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滤液中一定不含银离子,故A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B符合题意;
C、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2+,故C符合题意;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锌和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睛】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即可。
26.BCD
【详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Cu>Ag,将一定质量Mg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时,镁粉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镁,银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由此可知
A、根据得到蓝色滤液,可知Cu(NO3)2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镁,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得到蓝色滤液,可知Cu(NO3)2有剩余,滤液中一定有Cu2+,但银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溶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判断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得到蓝色滤液,可知Cu(NO3)2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镁,但部分铜已经被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没参加反应的Ag和部分被置换出来的Cu,一定没有Mg,判断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 Cu(NO3)2+Mg=Cu+Mg(NO3)2可知,ag Mg和Ag置换出Cu,Cu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Mg,故滤液质量一定小于a,判断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D。
27.AC
【详解】A、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A选项除杂方案正确;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混合物加入盐酸后,主要物质CuO被消耗,因此B选项除杂方案不正确;
C、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之后的到硫酸亚铁溶液,因此C选项除杂方案正确;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会引来新的杂质氯化钡,因此D选项除杂方案不正确;
故选:AC。
28.BD
【详解】A、Mg、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Cu,现向某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为:Zn+CuSO4=Cu+ZnSO4,因为加入过量的锌粉,所以硫酸铜溶液完全发生反应,溶液是无色的,此选项错误;
B、滤渣中含有生成的铜及剩余的锌,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体生成,此选项正确;
C、滤渣中含有生成的铜及剩余的锌2种金属单质,此选项错误;
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所以滤渣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BD。
29.ABCD
【分析】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
【详解】由分析得:
A. 铁会先与氯化铜反应,如果铁的量较少,还未与盐酸反应,就不会有气体产生。所以反应过程中不一定有气体产生,错误;
B. 不确定铁是否过量,故滤渣中有Cu,可能有过量的铁,错误;
C.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铁和氯化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变大,和稀盐酸反应后固体质量变小,不确定氯化铜和盐酸的质量,不能判断滤渣的质量变大还是变小,错误;
D. 不确定铁是否过量,不能判断盐酸是否完全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Fe2+可能有H+,错误。
故选ABCD。
30.ACD
【分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硝酸银、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铁粉,铜、铁不能和硝酸镁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当铁反应完全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质量,所以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g,故A说法合理;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Fe,铁有一部分进行了置换反应,所以则滤液是浅绿色的,故B说法不合理;
C、若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Mg2+和Fe2+,铁可能全部反应,可能部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Ag金属单质,可能含有铁,故C说法合理;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Ag和Cu,铜可能部分反应,铁全反应,所以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金属阳离子,故D说法合理。
故选ACD。
31.BD
【详解】A、灼热的碳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过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D。
32.ABD
【分析】由题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铁>银.向含有AgNO3、Fe(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3g的锌粉,锌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亚铁发生反应。
【详解】A、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因此,当3g的锌粉都与硝酸银反应,得到的滤渣一定会大于3g,但当3g的锌粉不仅与硝酸银反应,还有一部分可以和硝酸亚铁反应,由于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这样会导致部分锌置换出质量比其小的铁,置换出的质量比锌大的银和质量比锌小的铁混合做滤渣时,滤渣质量有可能等于3g,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锌粉先与硝酸银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单质Ag,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若滤渣中有Ag和Fe,说明锌粉不仅与硝酸银反应了,还与硝酸亚铁反应了,至于滤液是否为无色,要根据混合液中Fe(NO3)2的量来判断,当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滤液为无色,若硝酸亚铁有剩余,滤液为浅绿色,选项说法片面,故不符合题意;
D、若滤渣中只有Ag,说明锌与只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生成物为银和硝酸锌;硝酸亚铁没与锌反应,当硝酸银剩余,滤液中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三种溶质,当硝酸银没有剩余,滤液中硝酸亚铁和硝酸锌两种溶质,因此,若滤渣中只有Ag,则滤液中至少含两种金属阳离子,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ABD。
【点睛】该题为滤渣滤液题,解题关键是:当金属单质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顺序一般是:由弱到强,当金属单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置换出的金属质量一定小于原金属质量,反之亦然。
33.ABD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活动性:镁>铁>铜>银,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入含有Mg(NO3)2、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说明硝酸铜反应完全,不能确定铁是否有剩余。
【详解】A、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入含有Mg(NO3)2、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说明硝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含有Mg2+、Fe2+,故A不正确;
B、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滤液和滤渣,说明硝酸铜反应完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故B不正确;
C、56份的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108份的银,56份的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64份的铜,则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故C正确;
D、当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完全,铁没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不会有气体产生,故D不正确。故选ABD。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和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把其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4.A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适量硝酸钡能与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OH溶液、Na2CO3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适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B。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5.BD
【详解】A、由于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当铁过量时,则烧杯②中的固体可能为铜和铁的混合物,当铁含量不足时,则烧杯②中的固体是铜,选项A不正确;
B、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铁过量时,烧杯②中的溶液的中的溶质只有硝酸亚铁,当铁粉的量不足时,烧杯②中的溶液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两种溶质,选项B正确;
C、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如果铁过量,加入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如果铁过量,则铁将硝酸铜、硝酸银完全置换,则烧杯③中的溶液中,只含硝酸亚铁,如果铁含量不足,则烧杯③中的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故烧杯③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含有Ag+、Cu2+,选项C错误;
D、由于置换出的银的质量一定大于铁和铜的质量,所以烧杯③中的固体质量一定大于烧杯②中的固体质量,选项D正确。故选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