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9.3溶解度(答案)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9.3溶解度
(共15题)
一、选择题(共12题)
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D.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能证明 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己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 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向该溶液里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过滤并称量,固体的质量不变
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时, 水中最多能溶解 物质, 时, 水中最多能溶解 物质,则 、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为
A.无法判断 B. C. D.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水蒸发得到食盐 B.使海水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海水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在 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某物质 完全溶于水,溶液中 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溶剂 B. 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下列有关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同一种溶质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固体析出
D.蒸发饱和溶液的溶剂,一定有固体析出
下列情况一定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剂 D.恒温蒸发溶剂
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如下说法合理的是
A. 时,将 碳酸钠加入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 时,将 碳酸钠加入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 的氯化钠溶液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之间出现交叉
D.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二、综合题(共3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 时,将 甲固体加入到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2) 要使 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 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 将 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向 的水中加入 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若将质量分数为 的 溶液 进行电解,当溶液中 的质量分数升高到 时停止电解,则生成的 的质量为 (结果保留至 )。
(2) 请根据如图 、 、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i 在 时,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ii 在 时,向盛有 物质的烧杯中加入 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iii 若 物质中混有少量 物质,最好采用 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i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将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将 时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下表是 、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 时, 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水中的溶解度(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 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 和 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
B.
C.
D.
(3) 某兴趣小组在盛有 水的烧杯中逐步做如图实验。
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填序号),溶液 的质量是 。
若将溶液 冷却到 ,过滤,共可回收得到 固体。向滤液中加入 水稀释,能得到 的 稀溶液,此溶液可作花肥使用。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C
【解析】贮水池、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都不变,随着水分蒸发,水的质量逐渐减小,当变成饱和溶液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故A、B错误,C正确;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错误。
2. 【答案】B
【解析】A.向 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加入少量水,溶液均会变稀,不能说明是 时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向该溶液里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过滤并称量,固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加入的硝酸钾没有溶解,说明原溶液为 时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是 时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论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均无固体析出,不能说明是 时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3. 【答案】D
【解析】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稀溶液;固体溶解时不都放岀热量,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选D。
4. 【答案】A
5. 【答案】A
【解析】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A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而不是利用降温析岀食盐晶体,故B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而不是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故C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而不是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故D错误;
故选A。
6. 【答案】D
7. 【答案】A
【解析】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增大,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增大。
故选:A。
8.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是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故选C。
9. 【答案】D
【解析】 为溶质,故A错误;
不一定是固体,故B错误;
完全溶解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B
11. 【答案】D
【解析】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能力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不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能力减小的物质,降低温度不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A、B错误;增加溶剂不可能使溶液析出晶体,恒温蒸发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C错误,D正确。
12. 【答案】C
二、综合题(共3题)
13. 【答案】
(1)
(2) 加入甲物质(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水)
(3) adcb
(4) 不变
(5) 甲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解析】
(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即 水中最多溶 ,则 水中最多溶 ,所得溶液质量为:;
(2) 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
(3) 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具体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4) 将 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 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开始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说明开始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冷却后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所以析出晶体
14. 【答案】
(1) ;
(2) i
ii
iii 降温结晶
iv BC
15. 【答案】
(1) 大于
(2) B
(3)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浙江省宁波三锋教研联盟高一(下)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辽宁省大连市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