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押题】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名师押题卷(1)(广东专用)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Fe-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广东习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雷州过火海 B.松岗赛龙舟
C.潮州剪纸术 D.佛山舞醒狮
【答案】A
【解析】A、火海有物质燃烧,产生新的物质,故A正确;B、松岗赛龙舟,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
C、潮州剪纸术,只是改变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佛山舞醒狮,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故选A。
2.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汽水 B. 单质:氢气
C. 混合物:氯酸钾 D. 有机物: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分类错误;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分类正确;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分类错误;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分类错误;故选B。
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C.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波义耳提出了原子论
【答案】D
【解析】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正确。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锌、锑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正确。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正确。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错误。故选D。
5.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米饭 B. 黄瓜
C. 牛肉 D. 苹果
【答案】C
【解析】A、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B、黄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牛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D、苹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答案】B
【解析】A、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为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B、反应实质:酸碱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说法正确;C、反应物: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错误;D、读法: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说法错误;故选B。
7.如图表示锰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X为单质
B.图中B点物质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图中C点物质化学式为HMnO4
D.图中D点物质阴离子为MnO42-
【答案】B
【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该物质的类别是单质,故选项A说法正确;B、B点表示的物质是一种氧化物,其中锰元素显+4价,其化学式为MnO2,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都是催化剂,如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B说法错误;C、C点表示的物质是一种酸,其中锰元素显+7价,故C点物质化学式为HMnO4,故选项C说法正确;D、D点表示的物质是一种盐,其中锰元素显+6价,故D点物质阴离子为MnO42-,故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B。
8.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净水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答案】A
【解析】A、冰是固态的水,水与冰块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净水常用方法有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除去所有杂质)等,不符合题意;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故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不符合题意。故选A。
9.下图为汞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汞的核电荷数为80 B.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A
【解析】从图示看:汞核电荷数为80,汞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质量,单位不是克,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200.6;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电子。故选A。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
B.金属的熔点: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空气中气体的含量:
【答案】C
【解析】A、洗洁精显碱性,pH>7;苹果汁显酸性,pH<7;食盐水显中性,pH=7,故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排放顺序为:洗洁精、食盐水、苹果汁,故A错误;B、汞常温下为液体,熔点最低,故B错误;C、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故C正确;D、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故D错误。故选C。
11.化学与技术、能源、医药、生产都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医药:用氢氧化钙作补钙剂
B.化学与能源: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化学与技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D.化学与生产: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不能作补钙剂,作补钙剂的是碳酸钙,故A错误;B、可燃冰储量丰富,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故B正确;C、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用来制成人造卫星天线,故C正确;D、不同的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故D正确。故选A。
12.香烟的烟气中含有CO和尼古丁(C10H14N2)等有害健康的物质。下列有关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B.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162g尼古丁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4g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A. 尼古丁中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也要含有氮元素,二氧化碳和水中不含氮元素,因此尼古丁完全燃烧不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不正确;B. 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120:14:28,故B不正确;C. 162g尼古丁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故C正确;
D. 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4:28,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不正确。故选C。
13.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答案】B
【解析】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g:100g=36:100,故选项说法正确。C、24℃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但溶液的组成均没有发生改变,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D、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4.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 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图丙可知,反应开始后温度上升,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图乙曲线的c点时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故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图乙曲线的d点pH小于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故d点溶液中溶质除了NaCl,还有HCl,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评价及分析
A 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 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 正确: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B 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 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 错误: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
C 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 正确: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D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正确: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
【答案】B
【解析】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选项错误;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选项正确;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选项错误;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医疗上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有一种中间有凸起小囊区的创可贴(如图1),使用时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与______(选填“NaOH”或“NH4NO3”)被挤破混合,使温度降低,能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氢氧化铝是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40%的甲醛(CH2O)溶液常用于医药的组织固定剂和防腐剂,工业用甲醇(CH3OH)氧化得到甲醛和另一种常见液体丁的微观图如图2。
①请将生成物丁补画完全______。
②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NH4NO3;(2);(3) ;3:1;
【解析】(1)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故填:NH4NO3;(2)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8、4,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4、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2个O,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还应补充2个水分子,故填: ; ②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3:1;③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醇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是科技盛会。
材料1:冬奥会颁奖礼仪股装,不仅外观典雅大方,而且衣服内胆里添加了一块能够发热的“布”——石墨烯发热材料。这一新材料在通电时,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热能通过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被人体接收,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
材料2:冬奥会火炬外壳采用的碳纤维材科,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强度却是钢的7~9倍。它具有高刚度、高抗拉强度、低重量、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等特性,使用复合材料改善了冰凉的触感。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堪称世界首创。
材料3:冬奥会制冰系统,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同时还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玻坏。
(1)石墨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单质”);穿上冬奥会颁奖礼服不会感到寒冷,说明了石墨烯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写一点)。
(2)下列有关碳纤维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强度高 b.密度大
c.不耐酸 d.不易碎
(3)下列物质与奥运火炬外壳同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玻璃钢
c.聚乙烯 d.合成橡胶
(4)传统制冷剂使用氟利昂,虽能用来制冰,却也能催化臭氧转变为氧气,从而破坏臭氧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选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保证了安全,不会发生爆炸,这利用了它的哪些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碳 ;单质;导热;(2)bc;(3)b;(4)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1)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热能通过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被人体接收,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说明石墨烯的导热性好,故填:碳;单质;导热;(2)碳纤维材科,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强度却是钢的7~9倍。它具有高刚度、高抗拉强度、低重量、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等特性,使用复合材料改善了冰凉的触感;说明碳纤维材科密度小、硬度大、耐酸碱性强、耐高温、高刚度,故填:bc;(3)a.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故a不正确;b.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制成复合材料,故b正确;c.聚乙烯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是复合材料,故c不正确;d.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d不正确。
故选:b。(4)臭氧在氟利昂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变为氧气,选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保证了安全,不会发生爆炸,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液不支持燃烧,故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8.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A~C”是粗盐提纯的操作,其中有错的是______,请改正: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集满气体时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室用Zn和稀酸制取氢气,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用H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_端进,用排空气法收集H2并验纯时,若发现H2不纯,必须用拇指将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后才能重新收集,原因是:______。
【答案】(1)蒸发皿;(2) B中漏斗下端短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3) DG##GD ;有较大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 ;;(4) E ;b ;防止氢气未熄灭就收集氢气,造成危险
【解析】(1)仪器①是蒸发皿。(2)A溶解、C蒸发操作正确,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图中错误为漏斗下端短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应改为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择D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所以收集方法选择G。所以装置选择DG。排水法集满气体的现象是有较大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锌和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所以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装置E烧杯内放置稀硫酸,锌放置在球型干燥管内,可通过提降干燥管使锌和硫酸接触或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E。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先集中在H的上部,所以从b通入。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受热可发生爆炸,且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如火焰较微弱未熄灭不易发现。用拇指将试管口堵住一会儿是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使氢气熄灭,所以必须用拇指将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后才能重新收集,原因是:防止氢气未熄灭就收集氢气,造成危险。
19.小莉同学进行如图实验,充分反应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混合。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结果得到滤渣A和无色滤液B。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设计实验探究滤渣A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A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银、铜、铁、铝四种金属中,只有铝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滤渣A的成分为:
猜想Ⅰ:银、铜;猜想Ⅱ:银、铜、铁;猜想Ⅲ:_________。
【分析思考】猜想Ⅰ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结合猜想Ⅱ和Ⅲ,只要证明物质________是否存在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滤渣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___溶液
【作出判断】如果___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如果_________,则猜想Ⅲ成立。
【答案】(1)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NO3)3;(3) 银、铜、铁、铝 ;滤液是无色的,说明硝酸亚铁中的铁被铝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铝 ;氢氧化钠;无气泡产生,固体不溶解 ;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
【解析】(1)试管①中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②中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无色滤液B中一定不含硝酸亚铁(浅绿色)、硝酸铜(蓝色),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铝,其化学式为:Al(NO3)3;(3)提出猜想:滤渣A的成分为:猜想一:银、铜;猜想二:银、铜、铁;猜想三:银、铜、铁、铝;分析思考: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滤液是无色的,说明硝酸亚铁中的铁被铝置换出来,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故填:否;滤渣中一定含有铁;进行实验:结合猜想Ⅱ和Ⅲ,只要证明物质铝是否存在即可。取滤渣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铝和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作出判断:如果无气泡产生,固体不溶解,则猜想Ⅱ成立;如果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则猜想Ⅲ成立。
20.二水合氯化钙是一种食品钙质强化剂,工业上可用大理石(含有Fe2O3、MgO、SiO2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滤渣a的化学式为______,固体b俗称______。
(2)大理石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
(3)“②调节pH”时,溶液的pH变______(填“大”“小”或“不变”);其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滤渣b是:______。
(4)“③结晶”过程的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进行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 ;干冰;(2)不再有气泡产生;(3) 大 ; ;氢氧化铁、氢氧化镁## 、;(4) 降温结晶;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解析】由流程可知,大理石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杂质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二氧化硅不和稀盐酸反应,故气体a为二氧化碳,滤液a中含有盐酸、氯化铁和氯化镁,滤渣a为二氧化硅;之后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形成固体二氧化碳,则固体b为干冰;滤液a中加入氢氧化钙调节pH,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呈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则滤渣b中含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滤液b中含有氯化钙。
(1)由分析可知,滤渣a的成分为二氧化硅,故填SiO2;固体b为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填干冰;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当大理石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时,不再有气泡产生。故填不再有气泡产生;(3)调节pH时,加入氢氧化钙后,滤液a中的盐酸不断被消耗殆尽,溶液酸性减弱,故pH增大,故填大;其中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的反应为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由分析可知,滤渣b中含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故填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4)氯化钙结晶过程中,先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之后过滤、洗涤、干燥,故填降温结晶;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填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21.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称取54.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用热重法对其进行加热使之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至_______________℃时,Fe2O3开始分解,生成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Fe2O3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
(2)根据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图1中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中画出产生(1)中气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答案】(1) T4;氧气;0.8;(2)43.2g;(3)
【解析】(1)由图可知氧化铁从T4℃开始质量减少,故加热至T4℃开始分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由图可知氧化铁从T5℃完全分解,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24.0g-23.2g=0.8g;(2)
由图可知T1℃~T2℃为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草酸亚铁,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的质量,
x=43.2g。
(3)由图可知T1℃~T2℃质量减少量为水蒸气的质量=54g-43.2g=10.8g;由图可知T2℃~T3℃质量减少量为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43.2g-24g=19.2g;由图可知T3℃~T4℃固体质量未发生改变,T4℃~T5℃时固体的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24g-23.2g=0.8g,到T5℃固体已经完全分解不再生成气体,据此可画出图像: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名师押题卷(1)(广东专用)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Fe-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广东习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雷州过火海 B.松岗赛龙舟
C.潮州剪纸术 D.佛山舞醒狮
2.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
A. B.
C. D.
3.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汽水 B. 单质:氢气
C. 混合物:氯酸钾 D. 有机物:一氧化碳
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C.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波义耳提出了原子论
5.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米饭 B. 黄瓜
C. 牛肉 D. 苹果
6.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7.如图表示锰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X为单质
B.图中B点物质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图中C点物质化学式为HMnO4
D.图中D点物质阴离子为MnO42-
8.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净水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9.下图为汞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汞的核电荷数为80 B.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
B.金属的熔点: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空气中气体的含量:
11.化学与技术、能源、医药、生产都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医药:用氢氧化钙作补钙剂
B.化学与能源: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化学与技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D.化学与生产: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12.香烟的烟气中含有CO和尼古丁(C10H14N2)等有害健康的物质。下列有关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B.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162g尼古丁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4g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3.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14.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 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
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评价及分析
A 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 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 正确: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B 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 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 错误: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
C 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 正确: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D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正确: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医疗上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有一种中间有凸起小囊区的创可贴(如图1),使用时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与______(选填“NaOH”或“NH4NO3”)被挤破混合,使温度降低,能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氢氧化铝是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40%的甲醛(CH2O)溶液常用于医药的组织固定剂和防腐剂,工业用甲醇(CH3OH)氧化得到甲醛和另一种常见液体丁的微观图如图2。
①请将生成物丁补画完全______。
②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是科技盛会。
材料1:冬奥会颁奖礼仪股装,不仅外观典雅大方,而且衣服内胆里添加了一块能够发热的“布”——石墨烯发热材料。这一新材料在通电时,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热能通过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被人体接收,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
材料2:冬奥会火炬外壳采用的碳纤维材科,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强度却是钢的7~9倍。它具有高刚度、高抗拉强度、低重量、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等特性,使用复合材料改善了冰凉的触感。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堪称世界首创。
材料3:冬奥会制冰系统,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同时还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玻坏。
(1)石墨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单质”);穿上冬奥会颁奖礼服不会感到寒冷,说明了石墨烯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写一点)。
(2)下列有关碳纤维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强度高 b.密度大
c.不耐酸 d.不易碎
(3)下列物质与奥运火炬外壳同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玻璃钢
c.聚乙烯 d.合成橡胶
(4)传统制冷剂使用氟利昂,虽能用来制冰,却也能催化臭氧转变为氧气,从而破坏臭氧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选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保证了安全,不会发生爆炸,这利用了它的哪些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A~C”是粗盐提纯的操作,其中有错的是______,请改正: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集满气体时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室用Zn和稀酸制取氢气,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用H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_端进,用排空气法收集H2并验纯时,若发现H2不纯,必须用拇指将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后才能重新收集,原因是:______。
19.小莉同学进行如图实验,充分反应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混合。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结果得到滤渣A和无色滤液B。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设计实验探究滤渣A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A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银、铜、铁、铝四种金属中,只有铝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滤渣A的成分为:
猜想Ⅰ:银、铜;猜想Ⅱ:银、铜、铁;猜想Ⅲ:_________。
【分析思考】猜想Ⅰ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结合猜想Ⅱ和Ⅲ,只要证明物质________是否存在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滤渣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___溶液
【作出判断】如果___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如果_________,则猜想Ⅲ成立。
20.二水合氯化钙是一种食品钙质强化剂,工业上可用大理石(含有Fe2O3、MgO、SiO2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滤渣a的化学式为______,固体b俗称______。
(2)大理石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
(3)“②调节pH”时,溶液的pH变______(填“大”“小”或“不变”);其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滤渣b是:______。
(4)“③结晶”过程的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进行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21.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称取54.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用热重法对其进行加热使之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至_______________℃时,Fe2O3开始分解,生成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Fe2O3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
(2)根据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图1中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中画出产生(1)中气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必考题检测卷(单元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下一篇:精品解析: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高一(下)5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