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名师押题卷(1)(广州专用)
( 共20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Mn-55 S-32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百炼成钢 D.积沙成塔
2.青少年每天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以下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牛奶 B.面包
C.白菜 D.西瓜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医疗急救用到的氧气 B.用于生产氮肥的氮气
C.用作农村燃料的沼气 D.制作试电笔用到的氖气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用明矾净水即得软水
5.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B.羊毛是合成纤维
C.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6.下列是小刚“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g、水46g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
7.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对应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B.点对应物质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生活中可作为燃料
C.点对应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空气中该物质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
D.点对应物质(CaCO3)只能与酸反应才能生成点对应物质
8.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示氢气分子
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
C.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9.用以下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挤压CO气囊
B.实验中乙、丙的现象分别是红色物质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C.丁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直接将热的Cu倒出,对实验无影响
10.25°C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剰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20g
11.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与结论均合理的是( )
A.向氧化铁固体中滴入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B.用酚酰溶液能够区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C.向装有生锈铁片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生锈铁片是否表面有气泡生成,以判断铁片是否完全生锈
D.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能够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13.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它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
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只有⑥
C.若生成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可以是纯碱和熟石灰
D.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一定为H2
B 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 生成CO2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无色气体为O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6分)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
(2)乙醇(C2H5OH)是一种能溶于汽油的液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为车用燃料。制取乙醇的方法是:先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下图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_____________。
16.(5分)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功不可没。氯气(C1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可用于制备含氯消毒剂。
(1)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 ,将反应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2)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称为氯水。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会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氯水呈浅黄绿色,氯水含有多种溶质,因而具有多种性质。
已知: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含酸碱指示剂)氧化为无色物质,但其酸性很弱,不能与碳酸盐反应。
请预测氯水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Na2SO4溶液、CaCO3固体、AgNO3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粉、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可溶性盐反应 氯水中含有C1-,C1-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的AgC1 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 取少量________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水,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预测成立
17.(10分)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
I.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铁、铜、锰(Mn),现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猜想】
(1)猜想1:Mn>Fe>Cu;猜想2:Fe>Cu>Mn;猜想3:__________。猜想4:Cu>Fe>Mn:猜想5:Cu>Mn>Fe:猜想6:Mn>Cu>Fe。
【实验】
【分析】
(2)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猜想_____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3)实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生成物中锰元素显+2价)。
(4)通过实验现象及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__________(选填写①②③④)就能够得出结论。
【拓展】
(5)已知金属锰和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溶于稀酸,生成含有+2价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现将由5.5g金属锰、5.6g金属铁、6.4g金属铜组成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12g,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Ⅱ.实验室用金属铁制备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的流程如下:
(6)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7)反应③中沉淀D与H2O2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8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Cl、Na2CO3, (NH4)2SO4、 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匀、研磨,没有任何异味产生。
②另取适量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③取步骤②中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的滤液,其组成有_____种可能,如要确定该滤液的组成,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19.(8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3)若试剂X是水,丁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丁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4)为探究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改进了实验装置。该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达到相同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的时间更短
C.反应后期,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降低
D.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5)将1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0.(11分)从植物营养剂中提取的一种富硒提取液(溶液A)中含有硒酸钠(Na2SeO4),硒酸铵【(NH4)2SeO4】和硫酸铵【(NH4)2SO4】。小明研究溶液A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物质 MgSeO4 CuSeO4 CaSeO4 BaSeO4 Na2SeO4
在水中的溶解性 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可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硒酸铵含有的原子团的符号是_______,小明预测溶液A能与含Cu2+的可溶性盐反应,判断该预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2)硒元素对人体具有抗癌作用,硒酸钠(Na2SeO4)能够补充人体中的硒元素,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设计两种制备Na2SeO4的方案(要求依据两种不同的反应规律)。完成下表(提示:硒酸与硫酸性质相似)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_____ ___ _____ 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中有白色沉淀
② _____ ___ ______ 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溶液A中混入了Na2CO3和NaCl(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名师押题卷(1)(广州专用)
( 共20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Mn-55 S-32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百炼成钢 D.积沙成塔
【答案】C
【解析】A、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在木材上刻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B、滴水成冰过程中,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炼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积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不断积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故选C。
2.青少年每天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以下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牛奶 B.面包
C.白菜 D.西瓜
【答案】A
【解析】A、牛奶富含蛋白质。B、面包富含糖类。C、白菜符号维生素。D、西瓜符号维生素。故选A。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医疗急救用到的氧气 B.用于生产氮肥的氮气
C.用作农村燃料的沼气 D.制作试电笔用到的氖气
【答案】C
【解析】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医疗急救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用于生产氮肥的氮气来自空气;C、用作农村燃料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不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来自空气;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制作试电笔用到的氖气来自空气;
故选C。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用明矾净水即得软水
【答案】D
【解析】A、金属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还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将硬水软化,符合题意;故选D。
5.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B.羊毛是合成纤维
C.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答案】B
【解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灼烧时无此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说法正确;B.羊毛属于天然纤维,选项说法错误;C.由标签信息“中温熨烫”可知,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选项说法正确;D.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其耐磨性好,所以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6.下列是小刚“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g、水46g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质量:50g×8%=4g,需水:50g﹣4g=46g,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到玻璃器皿中,错误;C、溶解物质应放到烧杯中,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物质,错误;D、由于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所以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8%,错误;故选A。
7.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对应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B.点对应物质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生活中可作为燃料
C.点对应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空气中该物质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
D.点对应物质(CaCO3)只能与酸反应才能生成点对应物质
【答案】B
【解析】A、A点对应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为单质,可能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不符合题意;
B、B点对应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该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符合题意;C、C点对应物质是氧化物,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D、D点对应物质属于盐,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碳酸盐,C点对应物质为二氧化碳,碳酸盐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某些碳酸盐,如碳酸钙也可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
8.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示氢气分子
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
C.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为:。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表示氮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知,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3:2,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氢元素、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9.用以下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挤压CO气囊
B.实验中乙、丙的现象分别是红色物质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C.丁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直接将热的Cu倒出,对实验无影响
【答案】C
【解析】A、实验时先挤压CO气囊,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中乙、丙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物质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尾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结束后直接将热的Cu倒出,灼热的铜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0.25°C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剰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20g
【答案】C
【解析】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B、实验②中,25℃时,向50g水中加入10g固体,该固体全部溶解,如果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则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如果溶液不饱和,则溶解度不是20g,不符合题意;C、实验③④中均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均是饱和溶液,温度相同,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符合题意;D、实验④中,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小于20g,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 龙葵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此选项错误;B. 龙葵碱中碳、氢、氧、氮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73):(16×15):14=540:73:240:1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正确;
C. 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6×15)=9:4,此选项错误;D. 龙葵碱由龙葵碱分子构成,一个龙葵碱分子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故选B。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与结论均合理的是( )
A.向氧化铁固体中滴入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B.用酚酰溶液能够区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C.向装有生锈铁片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生锈铁片是否表面有气泡生成,以判断铁片是否完全生锈
D.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能够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答案】C
【解析】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故A错误;B、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故B错误;C、向装有生锈铁片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泡产生,若铁片完全生锈,不会看到有气泡生成,故C正确;D、硫酸钠与氯化镁不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C。
13.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它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
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只有⑥
C.若生成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可以是纯碱和熟石灰
D.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答案】B
【解析】A、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选项A正确;B、④中可以通过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得硫酸亚铁的选择为④⑥,选项B错误;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为碱类,两者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碳酸钙,选项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另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可以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选项D正确。故选B。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一定为H2
B 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 生成CO2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无色气体为O2
【答案】D
【解析】A、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有水生成,说明该气体中含氢元素,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不符合题意;B、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C、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木炭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生成了铜,不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木炭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符合题意。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6分)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
(2)乙醇(C2H5OH)是一种能溶于汽油的液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为车用燃料。制取乙醇的方法是:先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下图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石油 ;ABC;(2) 混合物 ;;(3)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A.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含量高,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C.煤燃烧生成可吸入颗粒物,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BC。(2)①乙醇汽油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3)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16.(5分)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功不可没。氯气(C1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可用于制备含氯消毒剂。
(1)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 ,将反应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2)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称为氯水。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会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氯水呈浅黄绿色,氯水含有多种溶质,因而具有多种性质。
已知: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含酸碱指示剂)氧化为无色物质,但其酸性很弱,不能与碳酸盐反应。
请预测氯水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Na2SO4溶液、CaCO3固体、AgNO3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粉、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可溶性盐反应 氯水中含有C1-,C1-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的AgC1 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 取少量________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水,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预测成立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活泼金属;氯水中有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镁粉## ;产生气泡
【解析】①由预测依据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氯化银,故加入硝酸银后若预测成立则一定是生成了难溶性的氯化银沉淀,故反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②由题中资料: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称为氯水。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会与水发生如下反应,可知反应后生成了盐酸,根据酸的性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溶液,预测填写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提供的试剂中镁排在氢前,属于活泼金属,而铜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故选镁粉验证;预测依据填写:氯水中有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填写:取少量镁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水,如果观察到产生气泡则预测成立。
17.(10分)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
I.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铁、铜、锰(Mn),现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猜想】
(1)猜想1:Mn>Fe>Cu;猜想2:Fe>Cu>Mn;猜想3:__________。猜想4:Cu>Fe>Mn:猜想5:Cu>Mn>Fe:猜想6:Mn>Cu>Fe。
【实验】
【分析】
(2)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猜想_____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3)实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生成物中锰元素显+2价)。
(4)通过实验现象及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__________(选填写①②③④)就能够得出结论。
【拓展】
(5)已知金属锰和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溶于稀酸,生成含有+2价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现将由5.5g金属锰、5.6g金属铁、6.4g金属铜组成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12g,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Ⅱ.实验室用金属铁制备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的流程如下:
(6)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7)反应③中沉淀D与H2O2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Fe>Mn>Cu;(2)1;(3);(4)④;(5)0.2;(6)铜、铁;(7)H2O2+2Fe(OH)2=2Fe(OH)3
【解析】(1)猜想1:Mn>Fe>Cu;猜想2:Fe>Cu>Mn;猜想3:Fe>Mn>Cu;猜想4:Cu>Fe>Mn:猜想5:Cu>Mn>Fe:猜想6:Mn>Cu>Fe;(2)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实验②有明显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实验③有明显现象,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实验④有明显现象,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由此可得出猜想1正确;(3)锰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锰,该反应化学方程式:(4)通过实验现象及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④就能够得出结论,因为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实验②有明显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实验③有明显现象,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就能得出Fe>Mn>Cu,不需要进行实验④;(5)锰铁铜活动性依次减弱,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锰先和稀硫酸反应,再和铁反应,剩余固体12g,有6.4g铜,则铁的质量:12g-6.4g=5.6g,所以只有锰和稀硫酸反应,设5.5g锰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6)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铜和铁;
(7)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亚铁,即沉淀D,氢氧化亚铁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H2O2+2Fe(OH)2=2Fe(OH)3。
18.(8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Cl、Na2CO3, (NH4)2SO4、 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匀、研磨,没有任何异味产生。
②另取适量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③取步骤②中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的滤液,其组成有_____种可能,如要确定该滤液的组成,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1) BaCl2、Na2CO3 ;(NH4)2SO4、Na2SO4;(2);(3) 三##3 ; H2SO4
【解析】(1)取适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匀、研磨,没有任何异味产生,所以样品中不含有硫酸铵,如含硫酸铵就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取步骤②中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能产生此现象的只能是碳酸钡沉淀与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碳酸钡的,只能是碳酸钠与氯化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由“白色沉淀,全部消失”,可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那么样品中就不含有硫酸钠;故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铵和硫酸钠;氯化钠不确定有没有,因为无论有没有氯化钠,实验现象是一样;(2)步骤②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钡之中有一种物质剩余,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钡,另一种情况是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所以其组成有三种可能;如要确定该滤液的组成,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稀硫酸,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化学式H2SO4)后,如果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中含有氯化钡和氯化钠。
19.(8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3)若试剂X是水,丁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丁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4)为探究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改进了实验装置。该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达到相同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的时间更短
C.反应后期,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降低
D.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5)将1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
【答案】(1)试管;(2) ;乙;(3)AC;(4)BC;(5)280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乙;(3)若X是水,丁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丁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被X溶液所吸收或进入到丁的二氧化碳是干燥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AC;(4)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B. 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c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正确;C、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盐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故正确;D、 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错误。故选:BC。(5)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则:100g×38%= (100g+x) ×10%
解得:x=280g
需加水的质量为280g。
20.(11分)从植物营养剂中提取的一种富硒提取液(溶液A)中含有硒酸钠(Na2SeO4),硒酸铵【(NH4)2SeO4】和硫酸铵【(NH4)2SO4】。小明研究溶液A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物质 MgSeO4 CuSeO4 CaSeO4 BaSeO4 Na2SeO4
在水中的溶解性 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可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硒酸铵含有的原子团的符号是_______,小明预测溶液A能与含Cu2+的可溶性盐反应,判断该预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2)硒元素对人体具有抗癌作用,硒酸钠(Na2SeO4)能够补充人体中的硒元素,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设计两种制备Na2SeO4的方案(要求依据两种不同的反应规律)。完成下表(提示:硒酸与硫酸性质相似)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_____ ___ _____ 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中有白色沉淀
② _____ ___ ______ 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溶液A中混入了Na2CO3和NaCl(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
【答案】 ;不合理,因为Cu2+与结合成的CuSeO4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CaSeO4 ; ;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取样,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若有气泡放出,说明含碳酸钠,再取所得溶液上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钠
【解析】(1)硒酸铵((NH4)2SeO4)含有的原子团为铵根离子和硒酸根离子,可知一个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硒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符号分别是,小明预测溶液A能与含Cu2+的可溶性盐反应,该预测不合理,理由是Cu2+与结合成的CuSeO4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2)Na2SeO4是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以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中有白色沉淀的反应来制取Na2SeO4,可以是与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Na2Se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硒酸与硫酸性质相似,则能与碱反应,硒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e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3)碳酸钠与稀硝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溶液A中混入了Na2CO3和NaCl,可以取样,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若有气泡放出,说明含碳酸钠,再取所得溶液上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钠。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