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0化学反应现象描述②
一、单选题
1.(2023·上海金山·统考二模)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D.稀盐酸中放入少量铁锈,溶液变蓝色
2.(2023·河南信阳·统考一模)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A.蓝色火焰 B.火星四射 C.放出热量 D.生成黑色固体
4.(2023·河南安阳·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5.(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浓盐酸敞口放置出现大量白烟
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分别点燃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的羽毛气味
7.(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8.(2023·天津·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9.(2023·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初中常见的几个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述正确的是
A.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用稀盐酸除铁锈时,固体慢慢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0.(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11.(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铁放入盐酸中,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B.氢氧化铜、镁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
C.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大量烟雾
D.将CO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粉末,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12.(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黄色火焰,放热
B.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向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中:白色固体减少不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D.将6B的铅笔芯、小灯泡用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小灯泡发亮
13.(2023·天津河北·统考一模)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D.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14.(2023·河南洛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
15.(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D.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溶液逐渐变为黄棕色,且有气泡产生
16.(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白烟冒出
B.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C.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铁: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银白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白烟
17.(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
B.硫酸铵晶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18.(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在空气中加热铜丝,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C.将铁丝放入稀盐酸溶液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黄
D.将锌粒放入氯化镁溶液中,锌粒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19.(2023·湖南长沙·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20.(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下列实验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所以溶液变为红色,故C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中放入少量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铁丝在氧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A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B不符合题意;
C、硫粉在氧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3.A
【详解】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蓝色火焰,故选A。
4.B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选项正确;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烟雾,B选项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而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C选项错误;
D、浓盐酸敞口放置出现大量白雾,不是白烟,D选项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显著降低,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实验现象描述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
D、分别点燃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产生烧纸气味、烧焦羽毛气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D、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答案:D。
8.A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选项正确;
B、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也能燃烧,选项错误;
D、加热到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选项错误,故选A。
9.D
【详解】A、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B、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慢慢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
D、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B、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则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该选项描述正确;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氧化铁放入盐酸中,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逐渐变成黄色。A不正确;
B、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蓝色沉淀溶解形成蓝色溶液;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现象是产生气泡;同时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现象是蓝色溶液变成无色,镁的表面由红色物质生成。B不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即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大量白雾。C不正确;
D、CO通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将CO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粉末,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2.A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没有白雾产生,符合题意;
B、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C、向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白色固体减少不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将6B的铅笔芯、小灯泡用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小灯泡发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此选项正确;
D. 将加热到发红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氧化铁的颜色为红色,铁粉的颜色为黑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烟和雾不同,不能混淆,故C错误;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所以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碳酸钠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描述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C。
16.D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选项错误;
B、白醋是一种酸,呈酸性,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选项错误;
C、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白烟,选项正确,故选D。
17.B
【详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
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B
【详解】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B、在空气中加热铜丝,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说法正确;
C、将铁丝放入稀盐酸溶液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法错误;
D、将锌粒放入氯化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镁弱,无法发生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B。
19.B
【详解】A、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实验主要现象描述错误;
B、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选项实验主要现象描述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实验主要现象描述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并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实验主要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