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⑦(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⑦
一、单选题
1.(2023·四川成都·统考一模)以下事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玉米酿酒 C.米饭变馊 D.植物呼吸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粘贴春联 B.元宵节——燃放烟花
C.社日节——剃头理发 D.端午节——雕刻龙舟
3.(2023·山东东营·统考二模)利津水煎包是东营的地方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水煎包“皮薄馅大”,皮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③木柴燃烧用扇子越扇火焰越旺,是因为为燃料提供了足够的氧气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A.1 B.2 C.3 D.4
4.(2023·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玻璃破碎 C.木材腐烂 D.干冰升华
5.(2023·山西·模拟预测)家用制氧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的常备用品之一,如图是其制氧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过滤器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粉尘
C.空气压缩后其中分子间隔变大 D.用空气制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6.(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丝线织锦 B.滴水成冰
C.雕琢玉石 D.蜡烛燃烧
7.(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下列发明或技术,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黏土烧瓷 C.湿法炼铜 D.高粱酿酒
8.(2023·山东青岛·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 B.液态氮气作制冷剂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9.(2023·山东青岛·一模)“春暖催香叶,清明采幼芽”,崂山绿茶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精致的制作工序,令人饮后齿颊留香。下列绿茶制作工序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阴干:自然晾晒,去除露水 B.杀青:高温,破环酶的活性
C.捻揉: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 D.干燥: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
10.(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B.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C.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D.点燃天然气烧水做饭
11.(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以下物质的用途涉及到化学性质的是
A.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B.用石墨制成玻璃刀切割玻璃
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12.(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破釜沉舟
C.死灰复燃 D.滴水成冰
13.(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解水实验 B.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C.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混合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14.(2023·广西玉林·统考一模)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种植、生产基地和产糖中心,《天工开物》记载甘蔗制作红糖的下列步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 B.柴火燃烧 C.糖汁加热 D.糖块捣压
15.(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下列事例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
A.露天烧烤 B.西瓜切块
C.手工刺绣 D.冰冻凉粉
16.(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宝应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下列过程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用木头做“宝应水乡木船” B.腌制荷藕
C.毛竹编制竹篮 D.用粮食酿“五琼浆”酒
17.(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则下列化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过滤 B.检验氧气
C.排水法收集气体 D.稀释浓硫酸
18.(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有金属光泽 B.硬度小
C.导电性 D.可燃性
19.(2022·广西梧州·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铜器生锈 B.蜡炬成灰 C.冶炼钢铁 D.蒸馏淡化海水
20.(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电池供电 B.葡萄酿酒
C.塑料降解 D.干冰升华
2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制作木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米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米饭变馊,有酸性物质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植物呼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B
【详解】A、粘贴春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燃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剃头理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雕刻龙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此说法正确;
②水煎包“皮薄馅大”,皮由面粉制成,面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此说法正确;
③燃烧需要氧气,木柴燃烧用扇子越扇火焰越旺,是因为为燃料提供了足够的氧气,此说法正确;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因为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此说法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玻璃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木材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干冰升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过滤器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粉尘,故B正确,符合题意;
C、分子间有间隔,空气压缩后,其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用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进行的混合物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丝线织锦,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雕琢玉石,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B、黏土烧瓷,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湿法炼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高粱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液态氮气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沸点低,沸点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得水气液化,其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自然晾晒,去除露水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高温,破环了酶的活性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将叶片揉碎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和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B。
10.C
【详解】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醋酸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 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馒头变得松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D、点燃天然气烧水做饭,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填充食品包装袋,故A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不能切割玻璃,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聚沙成塔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破釜沉舟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死灰复燃是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混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发生了汞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4.B
【详解】A、甘蔗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柴火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糖汁加热,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糖块捣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5.A
【详解】A、露天烧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
B、西瓜切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手工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冻凉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6.D
【详解】A、用木头做“宝应水乡木船”,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腌制荷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毛竹编制竹篮,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粮食酿“五琼浆”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7.B
【详解】A、过滤是分离不溶性物质与液体的操作,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检验氧气时,木条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过程中,只有微粒的扩散,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D
【详解】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9.D
【详解】A、铜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冶炼钢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蒸馏海水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详解】A、电池供电是化学能电能,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塑料降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1.D
【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制作木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模拟卷(答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0化学反应现象描述②(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