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02定义分析和推理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MnO2能让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快速反应产生氧气,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2.(2023·宁夏银川·校考一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阴离子带负电,则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一定是阴离子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3.(2023·四川达州·校考模拟预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都是酸雨
B.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4.(2023春·江西吉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C.氢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前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5.(2023·四川南充·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校考二模)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含氢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一定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碱的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6.(2023春·甘肃张掖·九年级校考期中)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的溶液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7.(2023·安徽合肥·校联考二模)“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B.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所以澄清石灰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C.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质量也会减轻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2023春·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中)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续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是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9.(2023·广东东莞·校考一模)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B.检测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可测量溶液的pH值
C.CO2可用来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10.(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可与碱溶液反应,则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11.(2023春·湖南常德·九年级统考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酸溶液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12.(2023·陕西安康·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所以它们的机械性能不同
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13.(2023·宁夏吴忠·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宏观性质或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因为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小
B.医疗上把固体药剂配制成口服液——因为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成存在更易于人体吸收
C.稀酸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稀酸中的酸根离子不同
D.镁元素和铝元素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4.(2023·江西抚州·统考一模)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确的是
A.燃烧都有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5.(2023·山东东营·统考二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则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一定是性质不活泼
16.(2023·河南新乡·校联考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C.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因为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D.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所以中和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17.(2023春·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中)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所以能灭火的物质一定是水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放出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混合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18.(2023春·甘肃武威·九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因此碳酸钠属于碱
C.在稀盐酸与NaOH反应后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Na2SO4
19.(2023春·江西吉安·九年级校考期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一定条件下,CO能够还原Fe2O3生成Fe,所以CO也能够还原CuO生成Cu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20.(2023·江苏徐州·校考一模)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并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
B.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放热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D.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同时生成水、沉淀和气体
21.(2023·山东泰安·校考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④ D.全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不是所有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不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反应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阴离子带负电,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一定是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C、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属于盐溶液,符合题意;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pH<5.6的雨水是酸雨,不符合题意;
B、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浪费药品,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没有互相交换成分,不符合题意;
D、阴离子带负电,但是带负电的不一定都是阴离子,如电子带负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氨气分子质子数是相同的,说法错误;
B、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比如分子、中子等也不带电,说法错误;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防止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碱溶液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比如一氧化碳不能和碱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水,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氧气作为反应物,只含有氧元素,则可推断出氢元素来自于另一种反应物,因此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A正确;
B、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属于盐,两种物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B错误;
C、二氧化碳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属于有机化合物,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错误;
D、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碱的溶液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但是有些盐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如碳酸钠溶液,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A错误;
B、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B错误;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且只含两种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C错误;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溶液一定是混合物,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A项错误;
B、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所以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故B项正确;
C、浓盐酸会挥发,试剂瓶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增加,故C项错误;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可生成盐和水但这个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项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由单质的定义可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选项正确;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凝华、液化都会有放热现象,但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但非金属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选项错误;
D、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即呈碱性的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测量溶液的pH,只能说明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检测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CO2可用来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反应,如一氧化碳,选项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仅可以是溶液,还可能是纯净物,如水,选项错误;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钙不是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选项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推理正确;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推理错误;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比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推理错误;
D、酸溶液的pH小于7,但酸雨的pH要小于5.6,推理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生铁和钢都时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 2% 4 .3%,钢的含碳量为 0.03% 2%,这就导致它们的性能不同,所以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含碳量不同,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错误
C、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正确;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小,不是其体积变小,解释错误;
B、医疗上把固体药剂配制成口服液是因为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成存在更易于人体吸收,1解释正确;
C、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稀酸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稀酸中的酸根离子不同,解释正确;
D、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镁元素和铝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解释正确。
故选A。
14.D
【详解】A、燃烧都有发光发热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错误;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不能说明CO2呈酸性,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呈酸性,错误;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故选D。
15.A
【详解】A、单质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B、复分解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条件为有水、气体或沉淀产生,则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由于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错误;
D、铝化学性质较活泼,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错误。
故选A。
16.B
【详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只,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混合,错误;
B、盖灭油锅着火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
C、热胀冷缩是微粒间的间隔有变化,不是分子大小改变,错误;
D、中和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例如发生中和反应时某种酸或者碱可能过量,导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或者碱性,有些盐溶液本身显酸性或者碱性,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水能灭火,但能灭火的物质不一定是水,例如二氧化碳也能灭火,错误;
B、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错误。
C、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放出氨气,铵态氮肥中铵根离子与碱中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混合,正确;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A、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 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 7,但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稀盐酸与NaOH反应后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酸过量,酸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Na2SO4,根据含有硫酸根离子和物质或是银离子的物质能与其结合为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银沉淀,都不溶于酸,故也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银等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B
【详解】A、正常雨水的pH为5.6,pH小于6的是酸雨,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够还原Fe2O3生成Fe,所以一氧化碳也能够还原CuO生成Cu,故选项推理正确;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20.A
【详解】A、并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和碱溶液不反应,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放热,不符合题意;
C、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可能同时生成水、沉淀和气体,如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D
【详解】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属于中和反应,故推理错误;
②碱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推理错误;
③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推理错误;
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因此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故推理错误。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