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第9单元 溶液 一轮编练题(答案)

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第9单元 溶液 一轮编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属于悬浊液的是(  )
A.泥水 B.糖水 C.油水 D.汽水
2、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碘酒
3、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锥形瓶和滴管中分别盛放不同物质)
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则锥形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液体物质可能为(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和水 ④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 B.①②④ C.③ D.④
4、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5、在20℃时,往100 g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 g食盐,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皆是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8、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20 g 水 B.加入10 g 水
C.加入10 g 食盐 D.蒸发掉10 g 水
9、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
B.20 ℃时,136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D.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
10、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40% B. 30% C. 20% D. 10%
11、将50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12、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现象、结论,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13、高氯酸钾( 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将 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肯定有晶体析出
14、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D.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5、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为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
16、在实验室可用水浴控制一定温度加热溶解溶质,如图所示。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    (任写一种)。水浴加热的优点有       。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写一种)。
17、已知20 ℃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那么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______g。20 ℃时将5.4 g食盐投入2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欲使其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需加入_______g食盐,或蒸发掉______g水。
1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碳酸钠即纯碱)”。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捞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20、用如图所示所示装置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是    ,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是    。
(2)该实验说明物质溶解时会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热量,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热量。
21、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填序号)
(1)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_____。
2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                       。
(2)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50 g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3、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________。
(3)量取。
(4)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4、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非单选);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应选择下面   装置,下述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当   时停止加热。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硅钢是制变压器、充电器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同学用硅钢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6.60 g硅钢样品,将60.00 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他杂质不反应)。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稀硫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10.00 g W g
第2次加入10.00 g 4.36 g
第3次加入10.00 g 3.24 g
第4次加入10.00 g 2.12 g
第5次加入10.00 g 1.00 g
第6次加入10.00 g 1.00 g
(1)根据表中数据,稀硫酸加入到第________次,铁恰好反应完全。
(2)表中W=________g。
(3)计算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第9单元 溶液 一轮编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属于悬浊液的是(  )
A.泥水 B.糖水 C.油水 D.汽水
【答案】A
2、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碘酒
【答案】B
3、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锥形瓶和滴管中分别盛放不同物质)
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则锥形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液体物质可能为(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和水 ④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 B.①②④ C.③ D.④
【答案】C
4、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5、在20℃时,往100 g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 g食盐,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皆是
【答案】D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答案】A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B
8、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20 g 水 B.加入10 g 水
C.加入10 g 食盐 D.蒸发掉10 g 水
【答案】A 
9、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
B.20 ℃时,136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D.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
【答案】C
10、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40% B. 30% C. 20% D. 10%
【答案】D
11、将50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答案】C
12、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现象、结论,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13、高氯酸钾( 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将 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肯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D
14、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D.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B
15、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为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C
二、填空题。
16、在实验室可用水浴控制一定温度加热溶解溶质,如图所示。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    (任写一种)。水浴加热的优点有       。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写一种)。
【答案】温度计(或烧杯)  温度控制准确,受热均匀 
提高温度(或搅拌等,合理即可)
17、已知20 ℃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那么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______g。20 ℃时将5.4 g食盐投入2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欲使其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需加入_______g食盐,或蒸发掉______g水。
【答案】36 不饱和溶液 1.8 5
1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碳酸钠即纯碱)”。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捞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36.6 ②增大 饱和溶液 23.1% ③碳酸钠饱和溶液 (2)Fe+2HCl=FeCl2+ H2↑ AC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大,冬天温度降低,纯碱的溶解度明显减小,易结晶析出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5 D (2)胶头滴管
20、用如图所示所示装置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是    ,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是    。
(2)该实验说明物质溶解时会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热量,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热量。
【答案】(1)NaCl NaOH NH4NO3  (2)热量 吸收 放出
21、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填序号)
(1)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_____。
【答案】AB C D B 否
2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                       。
(2)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50 g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
(2)33.3%  (3)b>a>c
23、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________。
(3)量取。
(4)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47  (2)称量 (4)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三、实验探究题。
24、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非单选);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应选择下面   装置,下述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当   时停止加热。
【答案】(1)AD; (2)A;漏斗;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硅钢是制变压器、充电器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同学用硅钢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6.60 g硅钢样品,将60.00 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他杂质不反应)。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稀硫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10.00 g W g
第2次加入10.00 g 4.36 g
第3次加入10.00 g 3.24 g
第4次加入10.00 g 2.12 g
第5次加入10.00 g 1.00 g
第6次加入10.00 g 1.00 g
(1)根据表中数据,稀硫酸加入到第________次,铁恰好反应完全。
(2)表中W=________g。
(3)计算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 (2)5.48 (3)19.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5 Topic 1 Section C 课堂练习题 2022-2023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下一篇: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单元套题单项选择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