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2022-2023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其中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相同时,与同浓度硝酸反应,纳米银比普通银块反应快
B.碳化硅是一种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陶瓷,属于硅酸盐
C.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材料
D.高纯度硅单质是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
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停止
B.碳酸钙溶于酸时,用盐酸溶解的速率比硫酸快
C.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时,使用锌铜合金比纯锌反应要慢些
D.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瓶中,主要是因为棕色瓶能更好地吸热,利于氯水保存
3.图示为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其中X为气态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C.寻找合适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可以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D.图示反应的能量变化为
4.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是以锌-稀硫酸-铜构成的原电池
B.图2可以表示图1中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
C.图1装置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D.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溶解,铜表面产生气体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催化氧化制备硝酸时,氨被催化氧化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
B.将标准状况下溶于水得到的氨水中,和粒子总数为
C.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D.将溶于水反应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7.下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f、g分别转化为d、e、h的反应都可以是化合反应
B.a与c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c与过氧化钠反应得到的产物是g和
D.b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8.下图是一种新型的可充电电池,a、b是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是金属钾。放电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电池的正极 B.隔膜不允许通过,但可以让通过
C.b电极是金属钾 D.电子流向是a电极→隔膜→b电极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氧化物的排放会引起酸雨
B.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能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
C.不溶于水和酸,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
D.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
10.下列实验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再通入足量,充分反应后得到碳酸氢钠沉淀
B.在不含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C.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后加热,产生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D.将某盐溶于少量水后再加入硫酸配成浓溶液,加入铜片后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盐中含有
11.下列变化在所给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有( )
A.
B.
C.
D.
12.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古代以绿矾为原料制备硫酸和硝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亚铁煅烧分解得到的X、、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B.与均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制备硝酸的过程利用了硫酸的难挥发性
D.吸收时,用98.3%浓硫酸吸收效果比水好
13.一种常用的银锌钮扣电池的反应为。下列有关该钮扣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稀硫酸
B.氧化剂是氧化银,由于不溶于水,应附着于负极材料石墨棒上
C.负极是锌,反应中被还原为
D.电流方向是由锌电极经导线流向用电器
14.下列图像及对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反应物浓度实际减小的量
B.图2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C.图3表示足量锌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图4表示等质量的金刚石、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15.通过喷泉实验可以验证气体是否极易溶于水。下列有关喷泉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甲装置中收集满或,进行喷泉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浓度都为
B.标准状况下甲装置中收集满体积比为4∶1的和,进行喷泉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浓度为
C.甲装置中引发喷泉的操作:利用胶头滴管向烧瓶中挤入少量水,再打开止水夹引发喷泉
D.乙装置中引发喷泉的操作: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或冷毛巾敷烧瓶都可以引发喷泉
16.时,过氧化氢溶液在时分解,甲、乙两组实验中分别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下(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甲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B.实验乙b条件下,内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为
C.实验乙说明催化剂的浓度越大,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越大
D.实验甲a条件下,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大于内的分解速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3分)反应条件的选择是工业生产的重点课题,既要有适当的反应速率,又要有适当的转化效率(即反应限度)。
(1)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容器中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的沸点为、的沸点为,则从液态空气中分离获得原料时,从液态空气中先汽化的是__________(填“”或“”)。
②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
③该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实验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ⅰ.探究常温下等质量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金属 c(酸)/() 溶液体积/
Ⅰ 铁块 硫酸 10
Ⅱ 铁粉 硫酸 10
Ⅲ 铁粉 盐酸 20
Ⅳ 铁块 硫酸1 0
①实验Ⅰ中没发现生成氢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Ⅱ、Ⅲ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Ⅱ、Ⅳ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在进行实验Ⅳ时又加入了少量硫酸铜固体,意外发现生成气体速率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所示(所取溶液体积均为)。
实验编号 温度/
a 25 0.1 0.1
b 25 0.2 0.1
C 50 0.2 0.1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编号表示)。
18.(15分)能量的利用一直是科学家不断探索的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和是常见的燃料,上述燃料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和。
①如果用每克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衡量燃料的效率,数值越大,效率越高,则其中效率较高的燃料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标准状况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恢复至标准状况,最终无剩余,此时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应用原电池原理,将燃料燃烧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可以大幅提高能量利用率,将、及熔融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①由图示分析,石墨Ⅰ是该电池的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移向__________(填“石墨Ⅰ”或“石墨Ⅱ”)。
②所在的电极发生的反应是、反应转化成,写出该电极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探究原电池原理时,在实验室利用镁条、久置于空气中的铝条、溶液、导线及灯泡将其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①该同学按图连接好装置后,开始阶段发现灯泡不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发现镁条表面有气体放出,镁电极是该原电池的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写出铝电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5分)某同学使用如下装置探究的性质(夹持装置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抽拉式铜丝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B装置用于探究具有还原性,反应后溶液从棕黄色转化成浅绿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认反应中表现还原性,可以取实验后该装置中所得溶液进行检验,其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探究具有氧化性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B”“C”或“D”);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F装置替代A装置进行实验,F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框中的E装置是用于吸收尾气,下列用作E装置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20.(13分)含氮化合物在农业、工业、国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是氮元素部分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最终完全转化为,计算理论上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63%的硝酸溶液__________t。
(2)过程Ⅴ是工业生产中吸收尾气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除生成外,还产生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稀硝酸可以将铁粉恰好完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并且溶液中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红棕色)和(无色)两种气体之间的转化为。
①如果完全转化成时放出的热量为,请从化学键角度描述能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转化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状况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B.
C. D.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化学·答案
1~10题,每小题2分,11~16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以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为素材,考查反应速率、硅酸盐等知识,意在考查记忆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纳米材料颗粒超细,与其他反应物接触面积很大而使反应加快,A项正确;碳化硅不属于硅酸盐,B项错误;石墨烯实质是碳的不同形态的单质,不属于化合物,C项错误;硅是制作半导体的材料,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是,D项错误。
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素材,考查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意在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说明反应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A项错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时由于生成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使反应物间接触面减小,反应速率降低,B项正确;使用锌铜合金时可以形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C项错误;氯水中的次氯酸光照会发生分解而使氯水变质,棕色瓶能阻挡光线,不是吸热,D项错误。
3.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素材,考查对化学反应中吸放热的判断与认识,意在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反应物X的能量高于生成物Z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为,A、D项正确;对于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不确定X→Z的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一定能设计成原电池,C项错误。
4.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离子共存为素材,考查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意在考查概念辨析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不能与大量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与不能大量共存,C项不符合题意;有氧化性,与不能大量共存,D项不符合题意。
5.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以原电池的构造为素材,考查对原电池的辨识和反应原理的判断,意在考查分析推理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图1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A项正确;从图2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B项正确;原电池装置能将部分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项错误;图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D项正确。
6.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素材,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意在考查对化学反应的识记与计算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氨气催化氧化得到,氮元素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即失去电子,A项正确;将氨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氮元素的粒子为和,三者的粒子总数为,B项错误;没有提供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粒子数,C项错误;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同时还得到了,即只有的作还原剂,所以转移电子数为,D项错误。
7.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以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为素材,考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硫的、价氧化物、酸及盐的转化都可以通过氧气氧化,这些反应都是化合反应,A项正确;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正确;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与反应生成硫酸钠,C项错误;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D项正确。
8.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新型电池为情境,考查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在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b电极是正极,a电极是负极,A项错误;K是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所以a电极是金属钾,不能穿过隔膜,B项正确,C项错误;电子不能在电解质中流动,只能从导线和外电路中穿过,D项错误。
9.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以物质的用途为素材,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意在考查概念辨析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存放,D项错误。
10.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以等为素材,考查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再通入足量,得不到碳酸氢钠沉淀,应该先通入,再通入足量得到碳酸氢钠沉淀,A项错误;向不含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一定是硫酸钡,但如果原溶液中存在亚硫酸根离子,在加入硝酸时会转化成硫酸根,B项错误;检测氨气存在时应该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氨气产生,也就证明原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C项错误;加入铜时,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将其氧化,同时会生成,因此可判断存在硝酸根离子,D项正确。
11.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物质间的转化为素材,考查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意在考查识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氨气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气氧化生成氮气,同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与碱反应得到氨气,A项正确;与氧气一起燃烧得到,被氧化成,与水反应后才得到硫酸,B项错误;亚硫酸氢钠加热分解可得亚硫酸钠,再加入饱和石灰水反应后得到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C项正确;与碳高温反应生成硅和,硅与氯化氢加热得到三氯硅烷,再用氢气还原得到高纯硅,D项正确。
1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古法生产硫酸为素材,考查硫酸工业制备、硝酸的制备原理知识,意在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硫酸亚铁分解得到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即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1,A项正确;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用硫酸制备硝酸是利用了硫酸的难挥发性,C项正确;吸收时,图示原理是用水吸收,但实际吸收时会形成酸雾,降低吸收效率,用98.3%浓硫酸吸收效果更好,D项正确。
13.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以银锌钮扣电池为素材,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由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可知,反应中还原剂是锌,则该电池的负极是锌,氧化剂是氧化银,由于其不溶于水,将其附着在正极材料上,有时也简称其为正极,再由生成的产物是氢氧化锌知,所提供的电解质溶液不能是硫酸,A项正确,B项错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C项错误;原电池中的电流方向是从正极经导线、用电器流向负极,D项错误。
1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以化学反应的图像为素材,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知识,意在考查分析图像的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图1中纵坐标是速率,横坐标是时间,阴影部分代表反应物浓度实际减小的量,A项正确;图2中表示的反应过程中,X、Y均减少,Z增加,从而可得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B项正确;足量锌与盐酸、硫酸反应时,盐酸中生成氢气的体积大于硫酸,则a应表示盐酸,但从反应速率看,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硫酸中氢离子浓度,前期反应速率应小于硫酸,完全反应的时间长,则b表示盐酸,两者矛盾,C项错误;由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差可以计算得到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看出两者不相同,D项正确。
15.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喷泉实验为素材,考查对喷泉实验的原理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意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当用或进行喷泉实验时,气体本身就是溶质,并且所得溶液体积就等于原气体的体积,从而可以得到:,A项正确;用体积比为4∶1的和进行喷泉实验时,实验后溶液充满烧瓶,所得硝酸的浓度为,B项错误;甲装置中胶头滴管挤入的水将气体溶解形成压强差而引发喷泉,C项正确;乙装置中用热毛巾敷烧瓶可以使氨气逸出与水接触而引发喷泉,同样如果用冷毛巾敷烧瓶可以使烧瓶中气体压强降低,则水进入烧瓶而引发喷泉,D项正确。
16.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以过氧化氢的分解为素材,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观察和分析计算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实验甲中起始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从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a的反应速率最快,说明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项正确;实验乙b条件下,内,过氧化氢变化的物质的量为,则用其表示的反应速率为,B项错误;起始时所含过氧化氢都是,加入了不同浓度的催化剂,从数据可以看出催化剂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C项正确;实验甲a条件下,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浓度持续减小,反应速率也就持续减小,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大于内的分解速率,D项正确。
17.答案(1)① ② ③1.33(2分)
(2)①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其他条件相同时,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②铁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表面,从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命题透析 本题以合成氨等为素材,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简单计算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1)①沸点低的先汽化,所以先汽化的是。②可以根据图示计算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根据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则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③由达到平衡时,可以得到平衡时,,则。
(2)①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实验Ⅱ、Ⅲ中由于不同而引起的反应速率不同,即其他条件相同时,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Ⅱ、Ⅳ比较可知固体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反应速率,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③实验c与实验b比较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实验a、b比较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8.答案(1)①
②小于 量少或没有完全燃烧
(2)①负极 氧化反应 石墨Ⅰ

(3)①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没发生电极反应,灯泡不亮
②正
命题透析 本题以能量的利用为情境,考查化学反应中的吸放热、原电池的应用,意在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1)①求出每克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是效率较高的燃料。②空气中氧气约占,所以可得与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1.5,因此没有完全燃烧,生成的是、和,放出的热量小于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①由图示可知,在反应中转化成了,C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石墨Ⅰ电极为负极,移向负极,即石墨Ⅰ。②由图示可知,通入的电极是正极,得电子生成氧离子后与结合得到,反应方程式为。
(3)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并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但在溶液中会反应而溶解,铝再参加电极反应,所以开始没有形成电流,但过一段时间后即可形成电流。②两个电极从活泼性来看是镁更活泼,但是镁不与溶液反应,而铝与溶液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铝作还原剂,失去电子,所以铝作负极,而镁作正极,铝在负极失去电子形成的铝离子会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方程式为。
19.答案 (1)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 取反应后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如果得到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了,也就证明被氧化
(3)D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非氧化还原反应 使分液漏斗中压强与锥形瓶中压强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出
(5)b
命题透析 本题以的制备和性质探究为素材,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操作知识,意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1)A装置用于制备,发生的反应是。反应过程中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抽拉式铜丝,需要生成气体时插入铜丝,不需要生成气体时将铜丝拉出溶液。
(2)将通入氯化铁溶液中时,氯化铁将氧化,溶液中生成的是,而被还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为确认有已被氧化,可以检验其生成物的生成,可以取反应后所得溶液并向其中加入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如果得到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了,也就证明已被氧化。
(3)将通入到D装置的溶液中发生反应:,体现了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品红溶液褪色。
(4)制备还可以通过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制得,装置中用导管a连接的目的是使分液漏斗中压强与锥形瓶中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出。
(5)易溶于溶液,所以在吸收时需要防止倒吸,a中将通入中时不被吸收,气体逸出过程中进入溶液中再被吸收,从而防止了倒吸,a项正确;b装置中将直接通入溶液中由于吸收太快而发生倒吸,b项错误;c和d装置原理相同,利用干燥管或漏斗容积大,倒吸入其中时液面下降而使干燥管或漏斗边缘离开液面,进入干燥管或漏斗中的液体又回到烧杯中,从而防止倒吸,c、d项正确。
20.答案 (1) 10
(2)
(3)1.5
(4)①形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比断开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多
②C
命题透析 本题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为素材,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意在考查分析问题、计算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1)氨催化氧化可得到,发生的反应为。理论上可以得到的,再配成63%的硝酸溶液,从而可得到的硝酸溶液的质量为。
(2)过程Ⅴ是利用溶液吸收,氮元素被还原生成,还产生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盐,则氮元素还被氧化成价的硝酸盐,即生成,从而得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稀硝酸还原产物是,将铁粉全部氧化成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溶液,则发生的反应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为,为,则与反应生成的原为,所以可得:,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比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多。②颜色不变即为浓度不变,说明达到平衡,A项正确;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说明达到平衡,B项正确;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C项错误;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达到平衡,D项正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化学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云南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构成物质的微粒) (含解析)